高動力性循環亦稱為高動力性循環狀態,它是指成人靜息狀態時,心臟指數超過4L/(min·m)[正常2.2~3.9L/(min·m2)],心排血量增加是由於心率增快或心搏量增加(或兩者同時存在)產生的,原因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兩類。本症各年齡均可發病,年齡分布7~80歲,80%在20~40歲之間,女性多於男性,為3:1~6:1。
基本介紹
- 別稱:高動力性循環狀態
- 英文名稱:hyperdynamic circulation
- 就診科室:心血管內科
- 多發群體:20~40歲女性
- 常見病因:體力活動、情緒激動、大量進食,嚴重貧血、甲狀腺功能亢進等
- 常見症狀:胸悶、心悸、頭暈、乏力,心前區疼痛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預後,
病因
疾病原因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兩類。
1.生理性
體力活動、情緒激動、大量進食、妊娠、發熱、濕熱環境。
2.病理性
嚴重貧血、甲狀腺功能亢進、維生素B1缺乏所致的腳氣性心臟病、動靜脈瘺、類癌綜合徵、肝硬化、少數肺源性心臟病及某些骨病,如變形性骨炎、多發性骨纖維異樣增殖症等。
3.其他
部分原因不明的高動力性循環即原發性高動力性循環。
臨床表現
病前有明顯精神因素,如過勞、高度緊張、精神創傷等,也有部分醫源性,少數無誘因。症狀多種多樣,主要表現心血管及精神神經系統症狀,以胸悶、心悸、頭暈、乏力,心前區疼痛最多見,胸痛持續時間長,多為刺痛,其次低熱、多汗、失眠、四肢發麻,自覺氣短、氣不夠用,嘆氣後舒服,少數有短暫暈厥,咽部阻塞感。當站立、緊張激動時加重,臥位、噁心、嘔吐減輕,勞累後輕度氣急,但工作一般不受影響,若出現心力衰竭會有端坐呼吸。
檢查
半數患者基礎代謝率偏高,糖耐量減低。
1.心電圖
可有高電壓,甚至ST-T變化。
2.X線檢查
示心臟搏動強烈,心影多正常。病程長者會有心影擴大,肺野血管紋理可增加。
3.心功能檢查
常有心臟指數(CI)、射血分數(EF)增高。
診斷
1.多見於青年及中年男性,多無症狀,少數有心悸、勞力性氣急、乏力。
2.體檢心尖搏動強烈、快速,收縮壓增高,脈壓差增大。
3.除外其他原因所致高動力性循環狀態。
治療
本病發病可能與心肌腎上腺素能受體功能亢進有關,因此治療上首選β受體阻滯藥,根據病情調整藥物劑量,如普萘洛爾、美托洛爾,均3次/天。用藥期間心排血量可完全恢復正常。個別高動力性循環所致心力衰竭,仍可常規採用強心、利尿、擴血管等藥物治療,但由於對洋地黃的反應較差,所以用量應個體化,並嚴密觀察不良反應。原發性高動力循環可先用β受體阻滯藥治療,視病情可逐漸加量。套用交感神經末梢抑制劑也有效。此外酌情給予鎮靜劑。高動力性循環所致心力衰竭雖然對洋地黃反應較差,但仍可使用,其他如利尿劑、血管擴張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Ⅱ受體AT1拮抗藥等仍然有效。至於有明確病因的高動力性循環,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維生素B1缺乏、貧血等,應針對病因治療。
預後
高動力循環狀態由於患者體內兒茶酚胺過度釋放,因此,心排血量增高,增加心臟的負擔。尤其如合併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時,可增加病死率。故應積極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