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清末武術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高三(1812-1904),乳名紅娃,又名寶童、明春,進入武林界後,改為高占魁,生於1812年,卒於1904年,享年92歲。

基本介紹

  • 本名:高三
  • 出生時間:1812
  • 去世時間:1904
  • 職業:清末武術家
生平簡介,“飛腿鷂子”的由來,“鷂子”高三拜師,高三創立高家拳,

生平簡介

高三四歲從大哥練武,18歲時,經大哥引薦,拜三原縣峪口山清麓寺僧人園淨長老為師。他刻苦好學,又機警聰慧,對師傅所教理解很快,深受園淨師傅喜愛,將十八羅漢腿功傳授給他。父母見他喜武厭農,就送他去三原縣城一家商號當學徒。他每天做完商號里的事後,就去園淨長老那裡習武,進步很快,尤以腿功見長,很受商號老闆器重,並把他提升為“提貨把式”(採購員),經常出外為商號護送銀兩、押送貨物。1837年秋的一天晚上,高三被商號老闆叫去,令他第二天一早,帶三百兩銀子去西安提貨。高三曾從園淨師傅那裡聽說過河南嵩山少林寺的情況,早有投奔深造之意,這次帶銀提貨正中下懷。他連夜做好準備,第二天一早就僱車上路,車行至高陵附近的一個小鎮上,就藉故有事,棄車直奔少林寺。
高三在少林寺學藝三年,學到了“心意拳”、“六合拳”、“十字戰拳”與棍術等。回故鄉後,被父親安排在三原縣城自家開的小鞋鋪里當掌柜。他無意經營,整天尋師訪友,廣交武林好漢、俠客,經常愛打抱不平,名聲大振,很多武林高手慕名而來。他先後與陝西有名拳師——臨潼“黑虎”邢三、潼關“餓虎”蘇三和耀縣“通臂”李四結為摯友,被武林譽為“關中四傑”。
高三武藝超群,但從不滿足,深知“天外有天”的道理。在1849—1855年間,多次隻身單刀出遊,足跡曾達冀、魯、豫、湘、鄂、蘇、川和甘肅等地。凡他經過的地方,只要聞訊有武林名家、高手,不管路途多遠,總要追蹤求拜,登門討教。由於他虛心好學,博採眾長,在短時間內,武功不僅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而且為後來創立獨具特色的陝西高家拳派奠定了基礎,為陝西武術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晚年的高三,對清朝的黑暗統治極為不滿,非常同情太平天國革命。當時知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在大渡河遇難時,竟難過得垂淚三日,茶飯不思。一天晚上,他的徒弟魏金名、姜保去看他時,他長嘆一聲,語氣十分悲痛地敘述了他在江南與石達開部下相處的情景,稱讚石達開的部隊是“好漢”。在高三的影響下,他的徒弟姜保、楊傑、王振西等人,都參加過辛亥革命和反袁鬥爭,為建立民國付出了一定的力量。

“飛腿鷂子”的由來

關中地區習武的人很多,為了相互切磋和提高,促進陝西武術發展,在渭北各縣拳師的倡導下,於1826年前後,成立了以武會友的“群英會”,每三年舉辦一次。最後一次“群英會”是在1841年舉辦的,會址設在蒲城縣城,由蒲城縣一位姓何的舉人主持。被邀請的有三原高三、臨潼邢三、潼關蘇三和鹹陽張大腳等名拳師。會期中,安排先表演單人武術,後進行對打比賽。高三是第一次參加這樣的“群英會”,開始顯得有點拘謹,只耍了一路“小紅拳”,就想坐觀各路高手獻藝。主持會的何舉人,非要他與邢三、蘇三對試(他們是初次見面),使觀眾以飽眼福。高三知道邢三、蘇三都是揚名關中的武林高手,又均以威武、快速見長,很想試試,但又怕自己功底不硬,因而一再推讓。高三越是不肯,大家越要他下場比試。在眾人的再三鼓動和催促下,高三先與邢三交手。邢三走了個“朱雀門子”,就換成“黑虎掏心”直奔高三。高三見來勢兇猛,立即化身一避,轉身縱到邢三背後,借勢一掌,把邢三險些打倒。高三趕緊收勢相扶,抱拳賠罪。邢三連聲稱道“好快的身法!好快的身法!”高三又與蘇三對試,只過了兩招,蘇三就敗下陣來,抱拳認輸。
在器械表演中,高三手中的那條金槍,左扎右刺,上下翻飛,猶如猛虎下山,恰似怪蟒出洞,讓人看得眼花繚亂。凡與他對陣的,只一個回合,手中的器械就被挑飛了,眾人無不為之嘆服。
高三的精彩表演,博得觀眾陣陣喝彩和掌聲,使老成持重的何舉人也坐不住了,要親自下場與之見個高低。他們兩人先謙讓一番,隨後拉開架勢等對方進招,高三是晚輩,自然後發制人。他見何舉人用手腿連環進攻,鋒勢很猛,就連連閃避退讓。快退到比武場的牆根時,何舉人見高三再無迴旋餘地,就來了個“泰山壓頂”和“穿堂腿”,想一舉擊倒高三。但未料到,高三卻在何舉人出腿的一瞬間,縱身一躍,越過何舉人頭頂,並順勢一個飛腿,何舉人站立不住,向牆根撲倒。高三見勢不好,立即轉過身來,輕舒猿臂,抓住舉人腰間的英雄帶,連賠不是。何舉人站定,立即轉向高三抱拳稱絕:“輕如鷂,腿如飛,好本事!好本事!”由此,高三的“飛腿鷂子”綽號,廣為流傳。

“鷂子”高三拜師

高三威震“群英會”不久,聽說終南山里住著一位獵戶,本事非凡,決心前往求拜。
當時正值暮春,天氣漸熱,他帶著食品、短棍和簡單的行李就上路了。一天來到江口小鎮,聽當地人說前路很險,經常有狼豹出沒傷人,勸他回去。高三求師心切,哪管個人安危,繼續前往。
路,越走越險;林,愈來愈密。他靠在一棵大樹上休息了片刻,正準備取乾糧充飢時,只聽得一聲怪叫,從樹叢中竄出一隻金錢豹子,直向他撲來。他隨手抓起短棍閃到樹後。待豹子第二次猛撲時,只聽到背後“嗖嗖”兩聲,豹子兩眼出血,負痛而逃。高三機警地轉過身來,見面前站著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身體剛健,手持鋼釵,很是威武。高三趕緊施禮答謝救命之恩。老人問高三:“進山何事?”高三回答:“進山求師”,並將從朋友那裡聽來的話複述了一遍,老人聽後哈哈大笑道:“鄙人無才,便是壯士要尋之人”。高三聽了,萬分驚喜,再次施禮問安。
高三住在老人家中,得知老人原籍湖北,18歲時參加“白蓮教”,起義失敗後為躲避清軍追殺,才逃到這裡以獵為生。高三對老人的品德十分敬重,學習也分外刻苦。半年時間,他不僅熟練地掌握了老人用麻錢打豹眼的絕招,而且武功大有長進,這就更加激發了他外出拜師的欲望。
他先後投拜過河南李師,山東何師與王師,山西楊師,湖北溫媽媽等名師高手。在這些人的指點下,高三的技擊、輕功、刀法、棍術都很快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一天,他來到河北保定地區的一個小鎮上,正逢當地民眾趕廟會,格外熱鬧。在鎮子西頭關帝廟前的一塊空地上,搭著一個席篷戲台,台口的兩邊柱子上貼著一副對聯:上聯是“拳結四方武友”,下聯是“刀會天下英雄”。高三知是擂台,就擠進人群觀看,見一老者,先走了一路“燕青拳”,又表演了一趟“春秋刀法”,動作純熟,功底非凡。高三一連觀看了三日,不見有老者對手,深感遺憾。最後一天,高三決定自己上台試試,無論輸贏,都可以從中得到裨益。
高三上台後,先拱手施禮:“異鄉人高三前來請教,望老師傅手下留情。”接著就交起手來。老者進攻很猛,高三連連後退。當老者把高三逼至戲台西側柱旁,並使“分心掌”猛擊過來時,高三迅速下蹲避過攻勢,而攻老者腳背,老者立即變勢後撤,高三乘勢縱起,用腳踢飛了老者的裹頭巾,同時伸手在空中抓住,然後落地施禮賠罪。老者激動地連說:“好輕功,好輕功。”老者邀高三到家住宿數日,將“春秋刀法”傳授給他。

高三創立高家拳

晚年的高三,在渭北一帶一面授徒傳藝,一面整理關中紅拳,使關中紅拳的招數套路化和演練、拳功、技能系統化。
關中紅拳,雖然歷史悠久,但在清代以前由於招數古老、分散,故只能散勢單練,雖可強身卻進擊無力。高三將這些招數,編串成套路,引出“小紅拳”、“大紅拳”和“二路紅拳”等,使關中紅拳具有剛柔相濟,內外合一的特色。
高三還結合自己的經驗,總結出演練這套拳路的一系列具體程式和方法,使武術訓練從習慣性進入科學性。
高三特彆強調“內家功”的訓練,主張以“意”帥“行”,化“心意”為“新意”,並以此為基礎,融進了“江南的身法”、“河南的跑法”、“山東的打法”、“陝西的刁法”等名家拳派之長,於清鹹豐末年和同治初年,創立了獨具特色和風格的“新意紅拳”,即高家拳。至今,在關中武術界中還有“拳進關中化,化為新意紅”的說法,這就是對高三創立陝西高家拳的精闢總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