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課三段教學法

體育課三段教學法,是北洋政府時期實行教育改革後在學校體育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體育課三段教學法
1922年北洋政府公布的《學校系統改革案》,標誌著北洋政府時期教育改革的全面啟動。這場改革的原動力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衝擊,而直接原因則是1919年後,隨著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的來華講學,使實用主義教育學說開始在我國得到廣泛傳播,從而對中國教育界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在體育上的影響是,有一些學校,如長沙雅禮學校和南京高等師範學校,都分別在1919和1920年率先宣布在本校廢除兵操教育。這場教育改革的特點就是:中國的學校教育,開始從過去的抄襲日本而變為仿效美國。體育課三段教學法,正是1922年北洋政府實行教育改革後在學校體育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
所以在1923年公布的《課程標準綱要》中,不僅正式將學校“體操科”改名為“體育課”,而且對學校體育的目標、內容以及組織形式等也都作了相應的調整。例如在教材內容方面,提出了體育課要以田徑、球類、遊戲、體操為主要教材。兵式體操則被徹底廢除。國中和高中還要分別加授生理、衛生等方面的知識,使學校的體育課教材內容安排更趨科學化。
在教學方法上,則是全面推行“三段教學法”。所謂“三段教學法”就是將一節體育課分為三個段落來組織教學,有初段、中段和後段。初段是準備運動階段,主要有佇列練習和上下肢的運動;中段是“主運動”階段,一般包括體操、各種競技運動和遊戲;後段是整理運動階段,主要有走步和呼吸運動。
“體育課三段教學法”將一節課的教學分為準備運動、主運動和整理運動三部分,和我們現在所說的體育課的“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有一定的相似性,符合人的生理活動變化規律,具有一定的科學性。[1]
  
[1]崔樂泉總主編,中國體育通史,第三卷,人民體育出版社,2008:25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