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奧運會倒計時一周年之際,中央電視台體育頻道開始籌劃拍攝五集紀錄片《體育的力量》。該片共分五集,於2012年7月23日開始,連續五天播出。全片以2008年北京奧運會到2012年倫敦奧運會之間的四年為時間坐標,從普通人、運動員和國家三個層面,反映體育在中國人生存和發展過程中起到的作用,折射出中國社會對體育的理解和認識發生了哪些變化。
基本介紹
播出信息,內容簡介,分集劇情,
播出信息
內容簡介
《體育的力量》內容涉及大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兩個大的範疇,兼顧學校體育、社會體育、職業體育和奧林匹克體育四個領域。紀錄片力圖用一個個鮮活的實例作為切入點和載體來表達觀點:從民間馬拉松愛好者到清華賽艇隊,從籃球城市東莞到雲南深山的彝族籃球村,從姚明、李娜等職業體育明星到美職棒打球的普通中國球員,當然,還有正在備戰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老將和新人。我們希望通過他們的人生故事。
分集劇情
第1集 從北京到倫敦
倫敦,一座奧運城,2012年奧運會的大幕即將在這裡開啟。
北京,另一座奧運的城。四年前,這裡見證了“無與倫比”的輝煌與奇蹟;四年後,奧運為這座城市,乃至整箇中國留下了什麼?五十一枚金牌,新的捷運線路,恢弘的場館,還有……
奧運精神如何感召更多普通人,讓他們參與到運動中來——這恐怕是歷屆奧運承辦城市,奧運會舉辦國最看重的“奧運遺產”。
北京的故事,圍繞清華賽艇隊和幾位民間馬拉松愛好者展開。
清華大學賽艇隊成立於1999年,大背景自然是北京申奧。之後,“北大清華對抗賽”號稱“百年賽事”,結果卻十年夭折,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如今,北大賽艇隊已經解散,清華賽艇隊仍在堅持,教練和隊員會如何表達他們的感悟與反思?清華賽艇隊應申奧背景而生,很多隊員也與奧運結緣。如今,北京奧運已成過去,一批批隊員也隨著畢業而離隊,這段運動的經歷,激情的歲月,在他們一生中又會留下怎樣的烙印?《從北京到倫敦》,將為您娓娓道來。
北京馬拉松,一項有著二十年歷史的賽事。2011年,金秋十月,三萬人奔跑著從天安門出發,這是一場民間運動的狂歡。42公里,三萬個故事,我們從中選取了三個:生活無憂的年輕白領,家庭破碎的單身母親,進京闖蕩的下崗職工,他們,曾經迷失,曾經抑鬱,封閉,甚至試圖自殺,曾經否定自我,夢想沉淪……然而,這一切最終因“奔跑”而改變。2008年,同樣受到奧運的影響和感召,他們上路了,這一年,在北京,他們完成了人生中第一個全程馬拉松。運動改變了他們,他們也在通過運動,改變著身邊的人,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草根運動領袖”。
2011年4月,倫敦泰晤士河,第158屆牛津劍橋賽艇比賽在這裡舉行。最終,劍橋隊獲勝,他們與痛哭的對手擁抱在一起;同樣是在這個4月,誕生於1981年的倫敦馬拉松賽開賽,參賽者超過三萬。
從北京到倫敦,四年的時間,一萬二千公里的距離。當船槳劃破寂靜水面,當人群跑過喧鬧長街,兩座城市在奧運的光芒里交相輝映,人們共同繼承著奧運的“遺產”,感受著體育的力量。
第2集 籃球之鄉
《籃球之鄉》是這系列紀錄片的第二集,意圖通過一項運動,一些地方,和那些地方的人,勾勒出體育的力量,對個體生命和地域文化的影響。
中國有很多的體育之鄉,比如體操之鄉仙桃市,跳水之鄉湛江市,舉重之鄉石龍鎮等等,這些體育之鄉,多以出眾的競技體育成績而聞名。然而體育,絕不僅僅是競技成績,它更是強健體格的娛樂活動,是塑造性格的教育活動,也是修煉人格的社會活動。因此我們認為,如果一項體育運動,在一個地方具有娛樂作用,具有教育功能,具有社會影響,那么,那個地方就可以被稱之為體育之鄉。這一集《籃球之鄉》,我們選擇了兩個地方,來講述我們看到的故事。
第一個地方是雲南省楚雄州大姚縣下屬的一個村子,這個村子叫暑立里,地處雲南西北部的群山之間,交通極為閉塞,全村共有83戶人家,不到400人,村民們依靠種植核桃和水稻為生,年平均收入不過3,4千元,非常貧困。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樣一個貧瘠的山村里,居然擁有三座籃球場,都是老村長張雲成,帶人蓋起來的。
籃球在這個村子裡,已經開展了40多年,當年,是老村長一次偶然的機會,去山外面開會,見到了籃球,才把這項運動帶回村里。從此,籃球改變了這個與世隔絕的山村。
因為籃球,村里人想盡辦法通上了電,因為籃球,村里人知道了現代體育的規則,因為籃球,村里人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甚至因為籃球,讓村裡的孩子走出了大山。
在那個相對傳統的彝族村落,籃球為村民了提供了健身,放鬆,社交的機會,更成為了村里逢年過節,頗具有儀式感的娛樂項目。籃球讓村民們感受到了現代文明和體育的魅力。
第二個地方,是廣東省東莞市。這是一座新興的繁榮都市,在這個世界聞名的加工業和製造業發達的城市裡,有800萬來自全國各地的務工人員,他們伴隨著這座城市騰飛的步伐,而辛勤地工作著。高速的發展,繁忙的節奏,是這座城市的標籤。 然而這座城市還有另一個標籤,那就是籃球。
東莞是一座地級市,在這個不大的城市裡,有四支職業籃球俱樂部,有1萬3千多片籃球場,有超過100萬籃球人口。每到夜晚,這個城市任何一個有光亮的籃框下,都會有人打球。東莞的籃球,是在競技體育和民眾體育兩方面都齊頭並進的最佳案例。
東莞人對籃球的熱愛,超乎一般人的想像,工廠,社區,機關,學校,每個單位都有自己的籃球隊,每個行業,每個鎮街,每一年度都有自己的聯賽。一場高中生的籃球比賽,可能一票難求,一支社區的冠軍隊伍,也許被居民奉為英雄,一個工廠的最佳球員,都有可能登上報紙,這就是東莞人,對籃球的愛。在東莞,如果你跟人聊天,不知道聊什麼,最好的話題,就是籃球。
曾經很多外來務工人員,被當地人稱之為“打工仔”“北佬兒”,如今他們有了一個好聽的新名字“新莞人”。其中很多人,是因為籃球讓他們迅速適應了這座城市,讓他們樂於融入這座城市,並最終,讓他們真心愛上這座城市。還有一些人,他們從事著普通的工作,過著普通的生活,是籃球讓他們感受到了超越平凡的快感,是體育讓他們體驗到了心靈升華的境界。
一個村子,一座城市,一個代表著中國廣大的農村和農民,一個代表著許多正在高速發展的中國城市和那裡的人們。從最偏遠的山村,到最現代化的都市,體育都在發揮著自己的力量,它凝聚著人,塑造著人,改變著人。它是一扇窗,讓人通過它看到外面的世界,它是一扇門,讓人通過它走出自我狹小的空間,它是一面鏡子,讓人通過它不斷的修正自己。
第3集 職業之路
隨著北京奧運會的結束,中國體育體制的轉變被多次提及, “職業運動員”這個神秘而令人嚮往的職業狀態,也被越來越多的討論。甚至很多舉國體制下生存的運動員,都在躍躍欲試,想成為真正的職業運動員。
作為競技體育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職業體育到底是什麼?一個職業運動員的生存狀態和職業之路又是什麼樣?本片以李娜、姚明、王偉三位職業運動員為主人公,展現中國競技體育中職業化程度最高的運動員真實的職業狀態。一類如像李娜、姚明這樣的職業明星。另一類則是普通的職業球員,中國唯一一位在美國職業棒球小聯盟艱難生存的球手王偉。體育對於他們來說,就是一份工作,只不過這份工作不僅僅養活他們,還承載著他們的夢想。
本片通過一年時間的跟蹤拍攝,記錄了李娜在2011賽季從普通職業球員蛻變成職業明星的職業之路,三次不同階段的獨家專訪記錄了李娜獲得大滿貫前後的欣喜、迷茫、低谷和重裝出發的心路歷程。攝製組遠赴美國亞利桑那州西雅圖水手隊基地,拍攝王偉在職業化程度相當高的美國棒球小聯盟的生存狀態。而剛剛結束了職業生涯的姚明又是如何延續職業之路……
第4集 我的奧林匹克
2011年11月,當北方大部分地區還籠罩在茫茫白雪中的時候,武漢依舊溫暖,這個月張秀雲把自己的冬訓就安排在了這裡,20年前她就是從這裡劃向世界,劃向奧運會。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張秀雲和隊友一起登上了女子雙人雙槳的亞軍領獎台,創造了中國這個項目在奧運會上的歷史最好成績。這屆奧運會後張秀雲改練單人雙槳項目,並期待能在奧運會上問鼎。然而命運並沒有按照張秀雲的構想上演,在她運動生涯的最好年紀,因為身體原因錯過了2000年悉尼奧運會和2004年雅典奧運會。
2004年,當張秀雲陷入運動生涯最低谷的時候,雅典奧運會開幕,杜麗在射擊項目上為中國軍團摘得首金,劉翔在男子跨欄項目上為中國創造歷史。兩個人年輕人的名字從此被永久的載入中國奧運史冊,也成為街頭巷尾熱議的明星人物。
雅典奧運會後,張秀雲宣布掛槳,並在2005年成為了母親,2006年出於對賽艇的熱愛和對將在北京舉行的奧運會的期待,張秀雲決定復出,希望能在北京奧運會上有所突破。而杜麗和劉翔則在雅典奧運會後迎來他們運動生涯的高峰,世界紀錄不斷被改寫。
2008年,中國百年奧運夢想終於在8月實現。人們期待杜麗在家門口為中國軍團再次摘得首金時,她卻在具大的壓力面前失手了。然而這並沒有影響國人對另一個奧運明星劉翔在北京奧運會上的表現,讓億萬人都沒有想到的是,預賽剛一開始,劉翔就在九萬多現場觀眾的注視下離開了鳥巢,退賽在劉翔身上發生了。此時的張秀雲已經順利進入單人雙槳的決賽,決賽中對手的出色發揮打亂了她先前制定的戰術,最終以第四名的成績遺憾的結束了北京奧運會的旅程。讓人沒有想到的是,杜麗在時隔四天之後的比賽中問鼎冠軍。
北京奧運會後,劉翔在一片爭議聲中離開國土,前往美國醫台腳傷。在術後九個月後,他回到家鄉上海,參加了2009年的黃金大獎賽,這場比賽吸引了世界的目光,這不僅是一場比賽,更是劉翔北京奧運會退賽後首次在家鄉參加比賽,雖然最終獲得亞軍,但人們卻看到劉翔在過去一年經受了多少煎熬。2009年10月的全運會,劉翔第三次收穫了110米欄項目的冠軍,也是這屆全運會,張秀雲收穫了她人生中第四塊全運會的金牌,並在全運會後再次宣布掛槳,掛槳後張秀雲選擇出國一邊學習教練員課程一邊在外教的指導下繼續訓練。這屆全運會結束後,杜麗和龐偉走進結婚禮堂,2010年,他們的孩子出生。
2011年,世界田徑錦標賽在韓國大邱開賽,這場比賽是劉翔術後參加的首個國際大賽,在頂尖選手雲集的比賽上,由於羅伯斯在比賽中兩次拉拽劉翔犯規被取消成績,最終劉翔獲得亞軍,賽後劉翔面對採訪,表現出對對手的寬容和對勝負的淡然卻讓人刮目相看,此時人們發現經歷低谷後的劉翔正在蛻變。2011年賽艇世界盃,一個熟悉的面孔再次出現在領獎台上,出於對賽艇事業的熱愛和在經歷過高潮,低谷後,張秀雲再次拿起槳復出了,同樣在這一年,杜麗在產後一年後再次回到射擊隊開始了新一輪的奧運備戰。
2012年倫敦奧運會將近,杜麗並沒有拿到主項十米氣步槍的奧運資格,但她的十米步槍三姿項目已經進入奧運名單。2012年春節,上海田徑訓練基地,劉翔依然在刻苦的訓練著,但他的腳傷並沒有完全恢復。2012年36歲的張秀雲又一次拿到奧運資格,現在她正在克服年齡帶來的諸多問題。面對新一輪的奧運周期,三個人的人生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年齡,角色,家庭,傷病,這些變化卻磨礪出他們對體育,對生活,對人生的態度。
第5集 中國之隊
直線距離12304.76公里,時差8小時,這是地理意義上北京到倫敦的距離。對於運動員來說,北京到倫敦,是四年訓練目標的倒計時,是勝負之間的複雜計算,更是一場長達四年的自我博弈。《中國之隊》是五集紀錄片的收尾之作,重點紀錄了三支中國國家隊備戰倫敦奧運會的過程,紀錄的起點從2011年的5月一直到倫敦奧運會開幕之前。
三支中國國家隊包括中國男子桌球隊,中國男子體操隊和中國女子曲棍球隊。每一支隊伍都代表了一種獨特的類型。中國男乒我們挑選了王皓和馬琳作為紀錄對象。在奧運名單5選3的大命題當中,中國最優勢項目的隊內競爭的水準幾乎就是實際意義上國際最高水平的競爭,這種隊內競爭的殘酷性可見一斑。中國男子體操隊的標本意義則在於一支優秀的國家隊要保持住北京奧運會的輝煌,就需要承受新老交替帶來的陣痛。同樣地,我們也是挑選了兩名主人公,陳一冰和滕海濱。中國女子曲棍球隊代表的又是另一種類型,那就是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收穫銀牌之後,要面臨巔峰期之後的調整適應,要面臨人員的諸多問題,如何克服這些現實的問題保持狀態,這是中國女曲的倫敦備戰考題。
《中國之隊》將會向觀眾更為細緻地展現中國的運動員備戰倫敦奧運會的辛酸與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