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增生症

骨質增生症

骨質增生症多發於中年以上。一般認為由於中年以後體質虛弱及退行性變;長期站立或行走及長時間的持於某種姿勢,由於肌肉的牽拉或撕脫、出血,血腫機化,形成刺狀或唇樣的骨質增生;骨刺對軟組織產生機械性的刺激和外傷後軟組織損傷、出血、腫脹而致。

簡介,病因,常見症狀,頸椎骨質增生,腰椎骨質增生,膝關節骨質增生,臨床診斷,綜合治療方法,治療,治療方法概述,按摩與牽引,物理治療,針灸,西藥治療,家庭治療法,預防,保健與護理,注意事項,飲食,

簡介

祖國醫學將本病納入“骨痹”的範疇。認為本病發生多由於氣血不足,肝腎虧虛,風寒濕邪侵入骨絡或跌仆閃挫,傷損骨絡,以致氣血瘀滯,運行失暢,不通則痛。
由於骨質增生可發生於全身各部,臨床表現也就錯綜複雜,但治則總以補腎健骨、扶正祛邪、活血化瘀、軟堅消腫、疏通經絡等法為要。
骨質增生是人體衰老的一種正常退化現象,到了一定年齡每個人在活動較多而且負重較大的關節如頸椎、膝關節、腰椎等都會有不同程度的骨質增生,這些增生一般不會引起症狀,所以不能說一有這些部位的疼痛就拍片,發現有骨質增生就把它當成疼痛的原因,把它當成病,那就會產生很多很多的誤診誤治,如果增生的骨刺刺激到了局部組織或神經產生症狀的時候才叫骨質增生病,要結合病人的症狀和體徵規律特點來綜合診斷。

病因

骨質增生症屬中醫的"痹證"範疇,亦稱"骨痹"。中醫認為本病與外傷、勞損、瘀血阻絡、感受風寒濕邪、痰濕內阻、肝腎虧虛等有關。
1. 病理學:不規則的軟骨損害,在負重區域的軟骨下骨硬化、囊腫,邊緣骨贅增生,乾骺端血流增加及不同程度的滑膜炎。
2. 組織學:早期軟骨表面碎裂、軟骨細胞增生、軟骨面縱向裂開、結晶沉積,同時存在著軟骨修復、骨贅增生;晚期出現軟骨的徹底破壞,表現為軟骨硬化、軟骨消失及軟骨下局灶性骨壞死。
3. 生物力學:關節軟骨的可伸張性、抗壓力、抗剪下力及軟骨通透性降低。軟骨水分增加,過度腫脹,軟骨下骨硬化。
4. 生化改變:蛋白聚糖的含量(濃度)下降,其分子大小和聚集度改變,膠原纖維的大小、排列以及基質大分子的合成和降解均出現異常改變。
5.營養學:骨質增生的根本原因是缺鈣。是應力反應的結果。

常見症狀

頸椎骨質增生

頸椎骨質增生以頸椎4、5、6椎體最為常見,骨質增生如果是發生在頸椎,骨刺壓迫血管直接影響血液循環,表現多種多樣。主要有頸背疼痛、上肢無力、手指發麻,頭暈、噁心甚至視物模糊,吞咽模糊。如果骨刺伸向椎管內壓迫了脊髓,還可導致走路不穩,癱瘓、四肢麻木、大小便失禁等嚴重後果。

腰椎骨質增生

腰椎骨質增生:以腰3、4、5椎體最為常見。臨床上常出現腰椎及腰部軟組織酸痛、脹痛、僵硬與疲乏感,甚至彎腰受限。如鄰近的神經根受壓,可引起相應的症狀,出現局部疼痛、發僵、後根神經痛、麻木等。如壓迫坐骨神經可引發臀部,大腿後側,小腿後外側和腳的外側面的疼痛 ,出現患肢劇烈麻痛、灼痛、抽痛、串痛、向整個下肢放射。
腰椎骨質增生的症狀腰椎骨質增生的症狀
神經根型
症狀:頸、肩、臀、腕部出現疼痛和放射痛。且範圍與頸脊神經所支配的區域相一致。嚴重的可出現頸部活動受到限制,尤其是後伸和旋轉時最為明顯。
脊髓型
症狀:四肢麻木、酸脹、燒灼。行走時感覺像踩棉花,身體重心不穩定,極易摔倒。
椎動脈型
症狀:眩暈、偏頭痛、視力障礙、發音障礙、耳鳴、耳聾和猝倒。
食管型
症狀:出現咽喉不適、異物感、吞咽困難等症。
交感神經型
症狀:眼裂一側大一側小,瞳孔不等大,視力模糊、半邊顏面部乾燥,出汗少等。

膝關節骨質增生

膝關節骨質增生:臨床表現:初期,起病緩慢者膝關節疼痛不嚴重,有可持續性隱痛,氣溫降低時疼痛加重,與氣候變化有關,晨起後開始活動,長時間行走,劇烈運動或久坐起立開始走時膝關節疼痛僵硬,稍活動後好轉,上、下樓困難,下樓時膝關節發軟,易摔倒。蹲起時疼痛,僵硬,嚴重時,關節酸痛脹痛,跛行走,合併風濕病者關節紅腫,畸形,功能受限,伸屈活動有彈響聲,部分患者可見關節積液,局部有明顯腫脹、壓縮現象。
1、膝蓋骨質增生初期,在行走、慢跑、上下樓梯、久立、下蹲、跑步時疼痛或是伴有麻木,關節彈響,關節伸屈功能障礙,休息後緩解。
2、有可持續性隱痛,天氣寒冷或潮濕時疼痛加重,早晨起床或久坐起立時膝關節疼痛麻木僵硬,稍活動後反而好轉。
3、嚴重時,膝關節腫脹,關節積液,晨僵及久坐後有膠著現象,關節伸屈功能障礙,跛行,功能受限,伸屈活動有彈響聲,在下台階、久立時,膝關節症狀加重,部分患者可見關節積液,局部有明顯腫脹、壓縮現象,膝其中關節前內側條索樣腫塊伴伸膝障礙,膝關節周圍骨贅形成,關節周圍伴有骨質疏鬆與骨質硬化。關節面毛糙不平,其內側脛股關節面受累明顯,關節間隙變窄。其中多數會發生內側間隙狹窄,髕骨骨刺形成。

臨床診斷

骨質增生多發生於45歲以上的中年人或老年人,男性多於女性, 常用腰部活動的重體力勞動者及運動員易患此病,最常見於膝、髖、腰椎、頸椎、肘等關節。
腰椎骨質增生
(1)本病患者多為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伴有腰部僵硬疼痛或出現下肢麻木等症狀,查體可見部分病人腰椎生理曲度異常;腰椎兩側肌肉有壓痛。
(2)腰椎X線片的改變(正位、側位、左右斜位),如病人可有腰椎曲度異常、腰椎側彎、腰椎椎體間隙變窄、腰椎椎體及小關節突增生、腰椎滑脫、椎間孔狹窄等改變。
(3)腰椎骨質增生症所產生的各種症狀應與多種腰椎疾病鑑別,如腰椎間盤突出症、椎體發肓畸形、椎體腫瘤、腰椎結核等病。
一般在人群中四十歲以上的人發病率最高。診斷是不是骨質增生病,一般可去醫院拍一張X光片即可(不必用CT片)。在未拍片之前如何自我診斷?可從個人的感覺判斷。骨質增生症大多數發生在頸椎和腰椎,手指、膝關節、足跟處亦可發生。發生在頸椎的增生其症狀在頭部和上肢,也可能影響全身,又以上肢見多。頸椎本部位沒有明顯症狀,而上肢症狀明顯。一般增生在某一側(不是左就是右),可出現一側從肩關節到上臂、下臂連手指的肌肉內一條線的痛、脹、麻感。
當右邊手臂有此症狀時,如果頭部向右邊傾斜則此時症狀會加重。肌肉內的症狀與天氣變化無關,只與活動有關。當增生部位在腰部時,其症狀並不在腰部,而是從臀部坐骨神經起,沿坐骨神經反射到腳後跟處,以小腿肌肉內症狀尤為嚴重。這就說明是骨質增生症壓迫神經而引起的,基本上可以確診。如果出現在局部某個點,尤其僅在關節處,則不應視為增生(膝關節增生除外),先應做風濕病的化驗為好。
其他肌肉部位出現痛與骨質增生症引起的痛是感覺不同的。其他的痛可能同時出現紅腫和發熱症狀,而骨質增生症的痛不產生任何別的症狀,只是酸痛、麻脹等,時重時輕,病程長,多年不愈,越來越重。而且應排除椎盤突出的情況,如果有外傷和扭傷時,還是先拍片為好。因為突出與增生的症狀是相似的,以免治療不對症。
頸、腰椎骨質增生在X光片上表現多種多樣,可分為三度。
Ⅰ度:椎體角緣或椎突關節及腰椎關節面邊緣輕度增生硬化,椎間隙及腰椎曲度正常
Ⅱ度:骨質增生呈“唇樣”,椎間隙不對稱,椎間隙變窄,腰椎序列可有輕度變直和後突等改變。
Ⅲ度:相鄰骨贅可相互融合形成“骨橋”(骨橋主要發生在腰部),椎間隙變窄,椎體變形,生理曲度側彎。
膝關節骨質增生:多見於中老年人。其表現是一側或雙側關節不適,疼痛腫脹。起初疼痛多在長時間行走或上下樓梯時,但休息或臥床後好轉。隨著病情發展,走平路也疼痛,活動不方便,關節不穩定,走路稍不注意就會疼痛;同時膝關節活動時有像捻頭髮時所發出的響聲,嚴重時可致畸或致癱。
足跟骨刺:症狀是足根壓痛,走路時腳跟不敢用力,有石硌,針刺的感覺,活動開後,症狀減輕,部分患者足跟腫脹。
哪些人容易患腰椎骨質增生?
哪些人容易患腰椎骨質增生?腰椎骨質增生易發人群?
腰椎的退變過程,除隨年齡變化以外,也與腰椎是否長期過度的屈伸活動及負重損傷等因素有關,這是腰椎退變及發病的外在因素。某些腰部負重過大以及腰部容易受到外傷的職業,腰椎退變的速度要快一些,出現腰椎疾病的可能性也要大一些。例如,重體力勞動者、經常肩扛背托重物者,某些運動員如舉重、體操、摔跤及其它劇烈運動,都很容易損傷腰椎,加重腰椎的勞損及退變,這就不難理解,有不少專業運動員和體力勞動者,到了中老年以後,容易出現腰椎骨質增生。青少年時代的腰椎外傷,也是中年以後發生腰椎骨質增生的重要外因。而近些年腰椎骨質增生年輕患者的比例在增加;像一些必須久坐、久站,長時間維持同一個姿勢工作族群也都可能發生,如從事IT行業、電腦族、老師,會計,司機,打字員,手工藝品製作者等腰椎容易發生骨質增生。

綜合治療方法

避免長期劇烈運動
長期、過度、劇烈的運動或活動是誘發骨質增生的基本原因之一。尤其對於持重關節(如膝關節、髖關節),過度的運動使關節面受力加大,磨損加劇。長期劇烈運動還可使骨骼及周圍軟組織過度地受力及牽拉,造成局部軟組織的損傷和骨髂上受力不均,從而導致骨質增生。
適當進行體育鍛鍊
避免長期劇烈的運動,並不是不活動,恰恰相反,適當的體育鍛鍊是預防骨質增生的好方法之一。因為關節軟骨的營養來自於關節液,而關節液只有靠“擠壓’才能夠進入軟骨,促使軟骨的新陳代謝。適當的運動,特別是關節的運動,可增加關節腔內的壓力,有利於關節液向軟骨的滲透,減輕關節軟骨的退行性改變,從而減輕或預防骨質增生,尤其是關節軟骨的增生和退行性改變。因此骨質增生康復的方法在於運動,意義在於消除或減輕增生部位的疼痛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功能障礙,最大限度地恢復其生活和勞動能力,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及時治療關節的損傷
關節損傷包括軟組織損傷和骨損傷。關節的骨質增生經常與關節內骨折有直接關係。由於骨折復位不完全,造成關節軟骨面不平整,從而產生創傷性關節炎。對於關節內骨折的患者,如果能夠及時治療,作到解剖復位,完全可以避免創傷性關節炎和關節骨質增生的發生。
減輕體重
體重過重是誘發脊柱和關節骨質增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過重的體重會加速關節軟骨的磨損,使關節軟骨面上的壓力不均勻,造成骨質增生。因此對於體重超標的人,適當的減輕體重可以預防脊柱和關節的骨質增生。

治療

治療方法概述

內服藥物通過腸胃吸收、消化、分解,最後通過血液循環,才可將藥物輸入送給局部,整個過程需要通過層層屏障才能到達病灶部位,然藥效已所剩無幾,因此效果極為緩慢且低效,且臨床套用這些方法只能緩解疼痛症狀,功能康復是無法逆轉的,骨質修復更是無從談起,而且口服藥對肝、腎、胃腸損傷極大。

按摩與牽引

適用於頸、腰椎骨質增生症。按摩與牽引完全靠外力的作用,只對局部進行治療卻忽視了對人體內整體地調節,因此,只能起到暫時的止痛作用,而不能達到治療的目的。

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是現代與傳統醫學中的非常重要的一份子。物理治療會以適切的評估診斷然後運用對病人最適當之物理治療手段與治療方法,有效地直接幫助或支援其他醫療專科,如神經內科、神經外科、骨科、心臟內科、心臟外科、牙科、婦產科、腫瘤學科等。

針灸

針灸可通經活血並有止痛作用。可消除局部的水腫和炎症,但對骨質增生症來說,針灸只能起輔助作用。

西藥治療

目前西醫對本症尚無有效的治療藥物,常採用對症處理,如疼痛時可服一些解熱鎮痛的藥;麻木者可選用B族維生素類藥物;關節腫脹有積液者可給予局部抽取積液或局部封閉等療法。但實踐證明這些治療方法均不理想,只是治標而不治本,病情易復發。

家庭治療法

骨質增生症會摩擦相鄰的骨頭和神經、血管,導致發炎,並可能在神經末梢形成微小的腫瘤,使患者異常疼痛。一般來說,不到萬不得已,不要採取手術治療,因為骨質增生症常會再生。
1、減肥
偏胖是引發骨質增生症的原因之一,因此減肥也是刻不容緩。
2、熱敷
如果疼痛的比較厲害,可用亞麻仁敷袋熱敷。
3、泡腳
輪流用熱水及冷水泡腳,對減輕症狀大有好處,用冰按摩腳底也有幫助。
4、有選擇的鍛鍊
你可以用騎腳踏車或游泳取代走路或慢跑,既達到了鍛鍊的目的,又不會傷及病腳。
5、應避免的食物
勿吃任何柳橙類水果,尤其是橘子、橙子。也避免糖、酒、咖啡。這些物質將阻撓復原過程,並擾亂體內的礦物質平衡。
骨質增生經治療能消除嗎?醫生的任務不是去消除骨質增生,而是治療骨質增生引起局部組織的充血、水腫、炎症和粘連以及因此而壓迫神經和血管引起的一系列症狀和體徵。目前臨床上的內服、外敷、理療、膏藥等治療方法就是起到這個作用,即改善症狀、消除疼痛、麻木和酸困不適,骨刺是不可能消失的,骨刺消失與否不是判斷骨質增生是否痊癒的標準。
骨質增生屬於中醫痹症範疇。屬於無菌性炎症,所以一般的西醫消炎藥不起作用。手術創傷大、風險高、恢復期長、費用昂貴因而受到極大限制,而且作過手術的患者基本上喪失勞動和劇烈運動的能力,許多手術成功患者的復發期也在3-4年左右。過度牽引容易導致腰脊椎不穩、疼痛加重。
骨質增生治療體現了中醫的優勢。中醫專家鄧鐵濤說:“中醫的先進就是在不損傷任何機體的情況下,通過調理就可以治好疾病。”西藥是通過動物試驗用上人體,而中醫的經方,驗方則是人們的祖先經過幾百年或上千年在人體的反覆驗證得出的經驗,治好後不復發的,手術一旦失敗連糾正的機會都沒有了。對於本病用中醫是完全可以治好的,至所以社會上有人說頸椎病治不好,是他們對中醫治療慢性病,病毒性病有很好的療效不了解,通過一個時間,人們就會通過實踐有所了解的。中醫的真正偉大才會被理解的,比如非典,禽流感,口足手病以開始就是以西醫為主進行治療和防治的,根本不讓中醫介入,認為中醫不科學,病人受了不少的苦,經濟也花費很低大就是收效不大,後經中醫辨用藥很快就得以控制,就是很好的例子,同樣的原理,中醫對慢性疾病特別是退變性疾病亦是十分有效的。本人通過近20年的探討和臨床觀察中醫對於頸腰椎病只要沒有鈣化,椎管骨性狹窄,只要辨症得地,用藥正確,不僅可以治好,並且復發率極低。所以人們不能不對中醫進行和重新評價。只有你給我提供最詳細的病史,我才能根據你的個人情況,專門給你一個人治定一個更好的治療方案的。

預防

(1) 健身運動:骨質增生的預防主要是堅持長期的各種健身運動,這對防止中老年骨質疏鬆症和骨質增生症是十分有益的,運動方式有:散步、健身操、太極拳、太極劍、長跑等。
(2) 保健按摩:是一種保健性的自我按摩運動,可採用坐位或站位,用雙手掌及各指自上而下在腰部進行按摩,力量由輕而重,直至局部發熱,再用雙手推拿腰部2~3分鐘,以促進腰部的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的僵硬和緊張。
(3) 保持良好的站立姿勢:站立時正確的姿勢應是:雙膝關節微屈,臀大肌輕度收縮,自然收縮腹肌,腰椎輕度變直,減少腰骶角,增加脊柱支撐力,預防腰椎間盤的損傷。
(4) 保持良好的坐位:長期採取坐位工作與學習者,應選擇可調式靠背椅使坐位時腰部有所依靠,減輕腰部負擔,連續坐位姿勢超過1小時者,應起立活動一下腰部,防止腰部的肌肉勞損,小關節移位,椎間盤損傷。
(5) 選擇良好的睡床:人的一生有1/3的時間是在床上度過的,因此選擇一張良好的床是非常重要的。建議睡硬、半硬床,不主張選擇軟鋼絲床,人體仰臥時軟床可使腰椎的生理曲度發生改變,側臥時脊柱側彎,從而增加腰椎骨質增生症的患病機率。
(6) 減少腰部受傷、受潮。
(7) 減輕體重。體重過重是誘發脊柱和關節骨質增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過重的體重會加速關節軟骨的磨損,使關節軟骨面上的壓力不均勻,造成骨質增生。因此對於體重超標的人,適當的減輕體重可以預防脊柱和關節的骨質增生。
(8) 避免長期劇烈運動。長期、過度、劇烈的運動或活動是誘發骨質增生的基本原因之一。尤其對於持重關節(如膝關節、髖關節),過度的運動使關節面受力加大,磨損加劇。長期劇烈運動還可使骨骼及周圍軟組織過度地受力及牽拉,造成局部軟組織的損傷和骨髂上受力不均,從而導致骨質增生。

保健與護理

1.保健
(1)在急性期疼痛加重,要儘量減少受累關節的活動量,患者可適當臥床休息,通過休息來減少受累關節的機械性刺激,這不僅有效防止症狀進一步加重,而且還能為炎症的消散創造一個良好的條件。要儘快用藥,採用口服和外用藥綜合療法控制病情的發展。
(2)病情在恢復期間,要避免受潮、受寒冷等環境因素刺激,因這些不良的環境因素對關節、肌肉、神經等組織可誘發炎症的產生,還要避免過度勞累,因過勞會刺激關節及周圍組織再度炎變,而導致病情的復發。再者可以適當增加戶外活動、鍛鍊,儘量避免長期臥床休息。如長期固定某一姿勢工作的患者,應注意在工作休息時變換一下姿勢。
(3)骨質增生症的患病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為了確保老年人骨質代謝的正常需要,老年人鈣的攝取量應較一般成年人增加,應進食高鈣食品,如多食牛奶、蛋類、豆製品、蔬菜和水果,必要時要補充鈣劑。還要增加多種維生素的攝入,如維生素A和D等。肥胖的患者宜控制飲食,增加活動減輕體重,以利於減輕關節負重,有利本病的恢復。
2.護理
情志調護
該病症是由腎氣虛損、氣血瘀阻、內外陰陽失調導致疼痛,活動不能自如且病情遷延反覆發作,極易使患者產生焦躁情緒,喪失治癒疾病的信心,直接影響治療效果。護士接診要熱情,並讓患者充分了解治療原理和護理要點,使其能消除顧慮,穩定情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能主動配合治療,積極增強功能鍛鍊,爭取早日康復。
飲食護理
中醫講脾胃為後天之本,飲食與疾病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飲食失調影響人體氣血生成,導致氣血不足,筋骨失養。治療期間多用活血通絡熱性藥物。應囑患者多食蔬菜、水果和含粗纖維的食物,常食堅果,注意營養的補充,忌食辛辣刺激的食物,禁菸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施護注意事項
治療室內注意保暖,在護理過程中保護好患者暴露部位,避免感受風寒。燻烤的溫度以患者肌膚感受舒適為宜。特別指出,老年人皮膚敏感度降低,治療護理時注意觀察避免燙傷。

注意事項

骨質增生好發於35-70歲的年齡段,從事教師、會計、重體力勞動者和運動員發病率高,這些人共同的特點是運動和勞動多,關節磨損重,使關節產生退行性骨變。病變程度與年齡大小身體強弱關係密切。人是總要運動的,生命在於運動,沒有運動,沒有新陳代謝,生命就完結了。但是患病的骨關節,就不宜進行過渡運動和活動,以免誘發新的骨質增生。為了保護病重的負重關節,患者要適度運動,不要過度運動。也就是說當你患某一部位骨質增生時,會有這樣和那樣的不適或疼痛,在活動時不至引起患處疼痛的運動稱"主動運動";骨質增生了,受傷的部位活動時疼痛,不顧疼痛,拚命地活動,這樣就加快了增生部位的損傷,醫學上稱機械性損傷。生長出的骨刺損傷,進入肌肉和組織內,在醫學上稱為"游離死骨",可長期刺激肌肉組織,使上述症狀加重。不良的體位和不均衡磨損,誘發骨質增生,應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注意。腰椎管狹窄造成行走 困難、臥床不起,由此導致喪失生活自理能功失去了生活的信心。這些患者一方面要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另一方面要以堅強的意志、樂觀的精神對待,親屬也要通過無微不致的關心、體貼、照顧、使患者增強與疾病斗的信心。

飲食

一、均衡飲食多攝取富含抗氧化劑的食物如芒果、木瓜、甜瓜、葡萄、鳳梨、香蕉、草莓、番茄、包心菜、馬鈴薯等含有豐富的維他命,而生物類黃酮可以預防自由基的破壞,減緩發炎反應,加速運動傷害的復原及強化膠質的形成。
二、老年人應節制飲食,保持適當的體重,避免肥胖。臨床發現肥胖患者一般骨質增生發生在膝關節,比相似病情而體重標準者的治療時間要長,恢復要慢。原因很簡單,就是肥胖患者自身的體重加重了膝關節的負擔,關節的磨損與傷害也就更大。均衡飲食、保持體重是防止骨質增生的重要環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