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骨舌魚
- 外文名:bony tongue
- 主要分布:亞馬遜河
- 被譽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
- 身長可達:2.4公尺
- 體重可達:91公斤
- 顏色特點:體綠色,有淡紅色尾鰭
- 統稱:熱帶河魚
簡介,金龍魚,產地,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化石,品種介紹,分布地域,生活習性,繁殖特點,
簡介
金龍魚
英文名:Asian bonytongue,Arowana
分類:骨舌魚科、鞏魚屬
產地
形態特徵
金龍魚是遠古遺存物種,國際瀕危保護動物,其繁殖養殖生產受到華盛頓公約(CITES)的約束,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註冊金龍魚漁場出產的金龍魚附有血統編碼晶片。
過背金龍與銀龍、黑龍較容易區別,與紅龍和青龍在魚苗階段則難以區分,一般人需待它長大才能分辨青龍鱗片泛青,一般不具金色;紅龍的金色鱗片只長到由腹部往上第四排,體色逐漸變紅;過背金龍則顧名思義其金色轔片可長過背部覆蓋全身。
生活習性
金龍魚成年魚體長40~50厘米,壽命可達數十年。過背金龍性情較紅龍威猛,主要獵食活魚蝦、水生昆蟲甚至青蛙、蜈蚣尤其喜吃蟑螂。水族缸飼養以小魚、小蝦(要剪去劍突)、肉塊、麵包蟲、血蟲等為佳,也可餵人工飼料。對水質要求不高pH6.5~7.5的自來水適當去氯(曝曬或加大蘇打)即可,用軟水(煮沸處理)更佳。適宜水溫24~28℃,冬季一般調到25℃即可。一般的水族過濾裝置可以滿足養金龍魚之需,不可換水過勤、過多,以免造成鱗片或魚鰭脫落(雖然可以再生),每次以換去1/4為宜。可用潛水泵使魚缸形成水流,保持金龍魚活力。病毒較少,一般不會致命,受損傷、感染時可用食鹽水、抗菌素處理。
化石
骨舌魚或巨骨舌魚屬於殘存的古生淡水魚類,據推測最早出現於一億年前,由於舌中有長出硬骨牙齒,此類的魚被稱為骨舌魚。類屬於輻鰭魚綱 真骨魚部骨舌魚分部骨舌魚目骨舌魚亞目骨舌魚科,是分布在熱帶的大型魚,主要以各種小魚為食。骨舌魚身體側扁像帶子,在亞馬遜當地叫腰帶魚。亞馬遜原產的有雙須銀骨舌魚和黑骨舌魚,東南亞原產的有美麗鞏魚,非洲原產的有異耳魚,也有澳洲原產的種類。特別是亞馬遜河的巨骨舌魚全長1.5~2.5米,可說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骨舌魚為保護卵而將卵存於口中孵化。下頜須能辨別味道,也有確認東西的作用。
品種介紹
龍魚大約包括以下幾種:
銀龍魚(Osteoglossum Bicirrhosum)——原產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是體形最長,最普通的一種龍魚,全身銀白色,從上向下有五行鱗片.
黑龍魚(Osteoglossum Ferrerai)——產於南美洲,幼魚黑色,身上有白色條紋;長大後黑色逐漸脫落,形態與銀龍魚相似。
珍珠龍魚(Scleropages jardini)學名“美骨舌魚”——原產於澳大利亞,從上向下有七行鱗片,鱗片邊緣為珍珠色。
紅珍珠龍魚(Scleropages leichardti)——原產於澳大利亞,形態與珍珠龍魚近似,鱗片上有圓形紅色斑點.
金龍魚(Scleropages Formosus)——原產於東南亞,渾身金色,身體從上向下有五層鱗片,形似金條,備受華人商業家青睞。金龍魚主要有幾個不同顏色的變種,如“紅龍魚”、“綠龍魚”、“黃尾龍魚”等.
黑龍魚(Osteoglossum Ferrerai)——產於南美洲,幼魚黑色,身上有白色條紋;長大後黑色逐漸脫落,形態與銀龍魚相似。
珍珠龍魚(Scleropages jardini)學名“美骨舌魚”——原產於澳大利亞,從上向下有七行鱗片,鱗片邊緣為珍珠色。
紅珍珠龍魚(Scleropages leichardti)——原產於澳大利亞,形態與珍珠龍魚近似,鱗片上有圓形紅色斑點.
金龍魚(Scleropages Formosus)——原產於東南亞,渾身金色,身體從上向下有五層鱗片,形似金條,備受華人商業家青睞。金龍魚主要有幾個不同顏色的變種,如“紅龍魚”、“綠龍魚”、“黃尾龍魚”等.
分布地域
廣泛分布在南美洲,澳洲和東南亞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生活習性
龍魚性格兇猛,以小魚、青蛙、昆蟲為食,生活水溫要高.
繁殖特點
生活水溫要高,尤其繁殖期間,需保持27-28℃,親魚將卵含在口中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