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短縮(shortening of bone)是2016年公布的顯微外科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骨短縮
- 外文名:shortening of bone
- 所屬學科:顯微外科學
- 公布時間:2016年
骨短縮(shortening of bone)是2016年公布的顯微外科學名詞。
骨短縮(shortening of bone)是2016年公布的顯微外科學名詞。定義因清創需要或神經血管長度所限,肢(指)體離斷再植時將骨折兩端或一端去除部分骨質,使長度有一定的縮短,以利於血管神經吻合的手術過程。出處《...
股骨遠端乾骺端短縮術用於下肢縮短。對於骨骼發育成熟的病人,如果其身高的減低可以接受,骨段截除術則是一種理想的平衡肢體長度的手術方法。概括 在股骨最大可截除長度為5~6cm,而不影響肢體肌肉功能;在脛骨可截除2~4cm。由於股骨周圍肌肉豐富,傷口閉合容易,外觀良好,骨癒合率高,多選擇股骨截骨術。在特殊...
下肢短縮是一種病症,即患側股骨頭向後上方脫位,常見相應的下肢短縮是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及髖發育不全。原因 有許多理論闡述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病因如機械因素內分泌誘導的關節鬆弛原發性髖臼發育不良和遺傳因素等臀位產時有異常屈髖的機械應力可導致股骨頭後脫位。韌帶鬆弛曾被認為是重要發病因素,妊娠後期母親雌激素...
1.攝雙側前臂及肘關節正側位X線片,將患側與健側對比,確定橈骨小頭的脫位方向,並測量橈骨過度生長的長度,作為術中橈骨幹短縮截骨的依據。2.堅持進行前臂旋轉活動訓練,尤其要加強被動活動訓練,防止骨間膜攣縮。麻醉和體位 臂叢神經阻滯麻醉,仰臥位,上肢放置在手術床旁的手術桌上,並於上臂近端上氣囊止血帶。
短縮畸形指傷骨長度的縮短。見於側方移位或成角畸形的 骨折,也見於粉碎性骨折癒合後。上肢縮 短4cm內,對肢體的功能影響較小。下肢 縮短畸形可出現跛行,大於2cm者,難以依靠骨盆傾斜或矯形鞋來代償。下肢縮短畸形較健側長度相差超過5cm屬重傷。 (沈憶文)對沖性骨折是暴力作用於顱骨時,力傳導至遠離著力點的部位...
肢體短索畸形為先天性腓骨缺如患者跛行,小腿短縮。可見脛骨弓形畸形,足外翻,外髁消失,並伴發其他肢體短縮畸形。原因 (一)發病原因在胚胎早期,肢體原基於8周前形成缺失,造成畸形。(二)發病機制 有人認為,腓骨缺如繼發於肢體肌肉的病變,腓骨肌和小腿三頭肌的短縮將增強脛骨與足的應力,常引起小腿弓形和足...
顴骨整形術主要包括兩種概念:一種是單純的鑿削,來縮小顴骨的外輪廓;另一類為三維截骨,通過骨塊的短縮和移動達到顴骨的縮小。顴骨鑿削術,一般適合於面部前外側突出的患者,常採用口內切口,在骨膜下分離暴露顴骨,套用特殊的器械將術前設計擬去除的顴骨部分鑿去削薄,從而縮小面部外輪廓改善面型。這種手術最大的...
跗中關節短縮截骨術用於先天性馬蹄內翻足的手術治療。 先天性馬蹄內翻足是兒童足部最常見的畸形,國外報導,其發病率高達1‰~3‰,國內亦很常見,本節擬以重點敘述。本病男性多於女性,雙側多於單側。部分病例有家族史。可單獨存在或可伴有其他畸形,如脊柱裂、髖關節脫位、多指、並指等。本病包括足內翻、踝...
前臂短縮:是肱骨髁上骨折診斷的臨床表現。肱骨髁上骨折系指肱骨遠端內外髁上方的骨折。臨床表現 若在少年時期發病,由於骨骺板提前骨化,使發育出現障礙,表現為侏儒型。體型矮小,關節粗大,並有疼痛與活動受限,以踝關節發病最早,接著順序為手指關節、膝、肘、腕、足趾關節和髖部。因骺板融合速度不一致,兩下肢...
(2)在腰段,脊髓短縮不超過1/2個椎體時,不會出現不可逆神經損傷及肢體功能障礙,表明在中腰段的脊髓短縮安全範圍為1/2椎體高度。(3)單個部位的安全短縮範圍,在胸椎中段+胸腰段聯合截骨、胸腰段+腰段聯合截骨短縮時仍然適用,但是術後短期仍會出現不全癱瘓的現象,經較長時間後可恢復。(4)脊髓短縮...
伊利扎洛夫技術包括環形外固定、骨延長、骨搬移三種具體方法,是當今骨科主流技術之一。其中的骨搬移技術是目前臨床上治療骨缺損、骨不連、骨感染、膝關節僵直等棘手的“骨折病”最有效的方法,而且骨搬移使上述病例既往治療繁鎖困難的過程變得簡單易行。骨搬移還可以對骨缺損、骨不連伴有骨感染、骨短縮、足下垂等多種...
5.墊高患肢調整骨盆傾斜,平衡軀幹等綜合性因素來決定骨延長時所需的長度,在需要骨延長的總長度基礎上再增加0.5~0.6cm,作為補償骨短縮畸形。麻醉和體位 硬脊膜外腔阻滯麻醉,仰臥位。手術步驟 1.腓骨截骨及下脛腓關節固定 在腓骨下1/3外側做一5~7cm長的縱形皮膚切口,切開深筋膜,分離腓骨長、短肌並...
股骨近端局灶性缺損,被稱作為先天性股骨發育不全(proximal femoral focal deficiency簡稱PFFD)。發病率為活嬰的1/5萬。先天性股骨發育不全包括一個廣泛的缺損範圍,輕者表現為輕度的股骨發育不良,重者可導致股骨完全性的發育不全。最常見的PFFD表現為股骨近端部分骨骼缺損,髖關節不穩定,肢體短縮畸形,並伴有...
本型最常見,約占本類畸形50%。因腕部沒有橈骨支撐,前臂橈側軟組織嚴重攣縮,手部與前臂形成90°或90°以上橈偏。當肘部屈曲時,手部甚至與上臂平行。橈側列諸骨完全缺如,包括舟骨、大多角骨、第1掌骨及拇指骨。如拇指存在,也有發育不全或浮指。肱骨短縮、肱骨小頭髮育不全或缺如,肱骨遠端骨骺骨化延遲。檢...
股骨頸前傾角超過45°~60°、需取內旋位才能達中心復位穩定髖關節時,需做股骨旋轉截骨術;頸乾角超過140°或 禁忌證 全身情況不良或手術區域有皮膚感染病灶者。手術步驟 手術大體步驟:①自股骨大轉子基底向遠側做8cm直切口。顯露股骨大轉子基部及轉子下部股骨。②股骨轉子下部旋轉(短縮)截骨及內固定:小轉子下...
受累肢體通常短縮,足部馬蹄內翻畸形;脛骨上皮膚凹陷;臨床上最初的問題主要是肢體不等長及足踝的不穩定;脛骨向前彎曲 ;脛骨遠端骨骺異常;小腿外側肌肉缺損;伴發畸形:髖內翻;股骨近端缺損;伴發股骨短縮者增加了肢體不等長;到骨發育成熟,肢體短縮平均為5-300px;踝關節不穩定;馬蹄內翻或外翻足畸形(伴或...
骨延長即牽張成骨,就是將骨質切開,保留軟組織和血供,採用特製的牽引裝置固定兩端,套用張應力法則逐步施加拉力將骨段緩慢牽拉,不斷刺激機體組織,激發人體組織再生潛能,使截骨間隙形成新骨,達到骨再生的目的。(清華大學玉泉醫院楊華清)。 骨延長的適應症及其意義 1.伴有外傷、骨感染症、先天性骨短縮、腫瘤及...
而年長兒童應採取股骨髁上後翻截骨術。屈膝畸形超過60°者,軟組織松解易引起坐骨神經、膕動靜脈損傷需要要做骨短縮及後翻截骨。另一選擇是股骨遠端、脛骨近端的前側骺板滯術,但效果多不滿意。膝關節伸直畸形比較少見,新生兒期可手法牽拉和支具固定。若嬰兒已到6個月,手法牽拉仍未矯正者,選擇股四頭肌成形術...
①特殊面容(100%)瞼裂向外側延長、眼內眥贅皮、下眼瞼外側三分之一輕度外翻,弓形眉伴外側三分之一眉毛稀疏,鼻尖扁平或鼻中隔較短、弓形齶、齶裂、下唇凹陷、唇裂;耳大而突出,牙齒萌出和排列異常,下頜小,後髮際線低等;②骨骼異常(92%)第5手指很短、內彎或第5指中節骨短縮,第4或(和)第5掌骨短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