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痂

骨痂

骨痂可以理解為是指骨頭受傷後癒合過程中形成的傷痂(皮膚癒合初的血痂)。一般將骨折癒合分為 3 個階段;也有根據骨折癒合過程的組織學和生理學特徵分為6 個不同的階段。多種骨生長因子與骨折癒合有關,它們共同作用可刺激成骨細胞的活性,調節局部成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骨痂
  • 外文名:callus;osteotylus;poroma
  • 拼音:gǔ jiā
  • 注音:ㄍㄨˇ ㄐ一ㄚ 
  • 釋義:骨頭受傷後癒合過程中形成的痂
  • 局部成骨:骨生長因子癒合刺激骨細胞活性調節
  • 血腫機化期:形成與骨幹平行的骨樣組織
  • 骨痂形成期:骨內膜和骨外膜的成骨細胞增生
  • 癒合過程:瘀去、新生、骨合的過程
  • 禁忌食品:盲目補鈣、多吃肉骨、不消化物等
骨折癒合過程,癒合標準,臨床癒合標準,骨性癒合標準,診斷要點,飲食療法,禁忌食品,骨痂辨別,

骨折癒合過程

骨折癒合的過程就是“瘀去、新生、骨合”的過程,是一面清除壞死組織,一面新生修復的過程(由膜內化骨與軟骨內化骨共同完成),整個過程是持續的和漸進的。骨折癒合的過程也是暫時性緊急連線到永久性堅固連線的過程。一般將骨折癒合分為 3 個階段,即血腫機化期、原始骨痂形成期和骨痂改造塑形期;也有根據骨折癒合過程的組織學和生理學特徵分為撞擊期、誘導期、炎症期、軟骨痂期、硬骨痂期和改建期 6 個不同的階段。
1 .血腫機化
骨折後,因骨折本身及鄰近軟組織的血管斷裂出血,在骨折部形成了血腫,血腫於傷後 6 ~ 8 小時即開始凝結成血塊,與局部壞死組織引起無菌性炎性反應。骨折斷端因血循環中斷,逐漸發生壞死,約有數毫米長。隨著纖維蛋白的滲出,毛細血管的增生,成纖維細胞、吞噬細胞的侵入,血腫逐漸機化,形成肉芽組織,並進而演變成纖維結締組織,使骨折斷端初步連線在一起,稱為纖維連線,約在骨折後 2 ~3 周內完成。同時,骨折端附近骨外膜的成骨細胞傷後不久即活躍增生,一周后即開始形成與骨幹平行的骨樣組織,並逐漸向骨折處延伸增厚。骨內膜在稍晚是亦發生同樣改變。
2 .原始骨痂形成期
原始骨痂形成或骨內膜和骨外膜的成骨細胞增生,在骨折端內、外形成的骨組織逐漸骨化,形成新骨,稱為膜內化骨。隨新骨的不斷增多,緊貼骨皮質內在治療骨折時,對這些併發症應以預防為主,如果已經出現則應及時診斷和妥善治療,這樣,大多數併發症都是可以避免或治癒的。外面逐漸向骨折端生長,彼此會合形成梭形,稱為內骨痂和外骨痂。骨折斷端及髓腔內的纖維組織亦逐漸轉化為軟骨組織,並隨軟骨細胞的增生、鈣化而骨化,稱為軟骨內化骨,而在骨折處形成環狀骨痂和髓腔內骨痂。兩部分骨痂會合後,這些原始骨痂不斷鈣化而逐漸加強,當其達到足以抵抗肌收縮及成角、剪力和旋轉力時,則骨折已達到臨床癒合,在成人一般約需 12 ~ 24 周(人衛版外科學教材第8版最新修改)。此時 X 線片上可見骨折處四周有梭形骨痂陰影,但骨折線仍隱約可見。對骨外膜的損傷均對骨折癒合不利。
3 .骨痂改造塑形期
原始骨痂中新生骨小梁逐漸增加,且排列逐漸規則和緻密,骨折斷端經死骨清除和新骨形成的爬行代替而復活,骨折部位形成骨性連線。這一過程一般約需 1~2 年。隨著肢體活動和負重,應力軸線上的骨痂不斷得到加強,應力軸線以外的骨痂逐漸被清除,並且骨髓腔重新溝通,恢復骨的正常結構 ,最終骨折的痕跡從組織學和放射學上完全消失。
近年來研究表明,多種骨生長因子與骨折癒合有關,它們共同作用可刺激成骨細胞的活性,調節局部成骨。如胰島素生長因子 I 、Ⅱ(IGF — I 、 IGF 一Ⅱ)、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PDGF)、鹼性成纖維細胞因子(bFGF)、 B 轉化生長因子(TGF — B)等在炎性階段可進一步刺激間充質細胞聚集、增殖及血管形成。骨形態發生蛋白(BMP)有較強的跨種誘導成骨活性(即誘導未分化的間充質細胞分化形成軟骨或骨)和骨損傷修復作用,其作用無種屬特異性。

癒合標準

臨床癒合標準

掌握骨折的臨床癒合和骨性癒合的標準,才有利於確定外固定的時間、練功計畫和辨證用藥。
( 一 ) 骨折的臨床癒合標準
1.局部無壓痛,無縱軸叩擊痛。
2.局部無異常活動。
3.X線照片顯示骨折線模糊,有連續性骨痂通過骨折線。
4.在解除外固定情況下,上肢能平舉 1kg 達 1 分鐘,下肢能不扶拐在平地連續徒手步行 3 分鐘,並不少於 30 步。
5.連續觀察兩周骨折處不變形,則觀察的第 1 天即為臨床癒合日期。 第 2 、 4 兩項的測定必須慎重,以不發生變形或再骨折為原則。

骨性癒合標準

1.具備臨床癒合標準的條件。
2.X 線照片顯示骨小梁通過骨折線。

診斷要點

一旦發生骨折,在骨折部位可產生疼痛、腫脹、瘀斑和功能障礙,檢查時還可聽到骨斷端相互磨擦的聲音(即骨擦音),同時可能伴有血管和神經的損傷,使肢體遠端產生缺血或感覺麻木、運動障礙的現象,或引起內臟損傷。骨折後因劇烈疼痛,出血過多或並發頭、胸、腹部臟器損傷而產生休克。
骨折的診斷除病史和症狀外,須結合X線攝片檢查,以便確診。

飲食療法

方1:赤小豆適量煎服,加赤砂糖少許溫服之,本方適用於活血化瘀期。
方2:豬骨頭1000克,黃豆250克,加水小火燒爛,加鹽姜調味分飲食之。
方3:豬脊骨一具,洗淨,紅棗120克,蓮子90克,降香、生甘草各9克,加水小火燒爛,加姜鹽調味分多次飲之。
方4:鮮湖蟹2隻,取肉(帶黃),待粳米粥熟時,入蟹肉,再加以適量生薑、醋和醬油服食,常服。
方5:烏雄雞1隻(約500克),去皮毛內臟,洗淨,“三七”5克切片,納入雞肚中,加少量黃酒,隔水清燉,熟後用醬油蘸服,常服。
方6:生黃芪30~60克,濃煎取汁,加粳米100克,煮粥,早晚服食。
方7:當歸20克,黃芪100克,嫩母雞1隻,加水同煮湯食用。
方8:紫丹參50克,洗淨,加水煮,取汁,其汁與豬長骨1000克、黃豆250克同煮,待爛熟,加入少量桂皮、鹽即成。
方9:生螃蟹500克,搗爛,熱黃酒沖服250克,余渣敷患處,約半日“各各”有聲即好。用於骨折接骨

禁忌食品

(1)忌盲目補充鈣質
鈣是構成骨骼的重要原料,有人以為骨折以後多補充鈣質能加速斷骨的癒合。但科學研究發現,增加鈣的攝入量並不加速斷骨的癒合,而對於長期臥床的骨折病人,還有引起血鈣增高的潛在危險,而同時伴有血磷降低。此是由於長期臥床,一方面抑制對鈣的吸收利用,一方面腎小管對鈣的重吸收增加的結果。所以,對於骨折病人來說,身體中並不缺乏鈣質,只要根據病情和按醫生囑咐,加強功能鍛鍊和儘早活動,就能促進骨對鈣的吸收利用,加速斷骨的癒合。尤其對於骨折後臥床期間的病人,盲目地補充鈣質,並無裨益,還可能有害。
(2)忌多吃肉骨頭
有些人認為,骨折後多吃肉骨頭,可使骨折早期癒合。其實不然,現代醫學經過多次實踐證明,骨折病人多吃肉骨頭,非但不能早期癒合,反而會使骨折癒合時間推遲。究其原因,是因為受損傷後骨的再生,主要是依靠骨膜、骨髓的作用,而骨膜、骨髓只有在增加骨膠原的條件下,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而肉骨頭的成份主要是磷和鈣。若骨折後大量攝入,就會促使骨質內無機質成分增高,導致骨質內有機質的比例失調,所以,就會對骨折的早期癒合產生阻礙作用。但新鮮的肉骨頭湯味道鮮美,有刺激食慾作用,少吃無妨。
(3)忌偏食
骨折病人,常伴有局部水腫、充血、出血、肌肉組織損傷等情況,機體本身對這些有抵抗修復能力,而機體修復組織,長骨生肌,骨痂形成,化瘀消腫的原料就是靠各種營養素,由此可知保證骨折順利癒合的關鍵就是營養。
(4)忌不消化之物
骨折病人因固定石膏或夾板而活動限制,加上傷處腫痛,精神憂慮,因此食慾往往不振,時有便秘。所以,食物既要營養豐富,又要容易消化及通便,忌食山芋、芋艿、糯米等易脹氣或不消化食物,宜多吃水果、蔬菜。
(5)忌少喝水
臥床骨折病人,尤其是脊柱、骨盆及下肢骨折病人,行動十分不便,因此就儘量少喝水,以減少小便次數,如此雖小便次數減少,但更大的麻煩也產生了。如臥床病人活動少,腸蠕動減弱,再加上飲水減少,就很容易引起大便秘結。長期臥床,小便瀦留,也容易誘發尿路結石和泌尿系感染。所以,臥床骨折病人想喝水就喝,不必顧慮重重。
(6)忌過食白糖
大量攝取白糖後,將引起葡萄糖的急劇代謝,從而產生代謝的中間物質,如丙酮酸、乳酸等,使機體呈酸性中毒狀態。這時,鹼性的鈣、鎂、鈉等離子,便會立即被調動參加中和作用,以防止血液出現酸性。如此鈣的大量消耗,將不利於骨折病人的康復。同時,過多的白糖亦會使體內維生素B1的含量減少,這是因維生素B1是糖在體內轉化為能量時必需的物質。維生素B1不足,大大降低神經和肌肉的活動能力,亦影響功能的恢復。所以,骨折病人忌攝食過多的白糖。
(7)忌長期服三七片
骨折初期,局部發生內出血,積血瘀滯,出現腫脹、疼痛,此時服用三七片能收縮局部血管,縮短凝血時間,增加凝血酶,非常恰當。但骨折整復一周以後,出血已停,被損組織開始修復,而修復必須有大量的血液供應,若繼續服用三七片,局部的血管處於收縮狀態,血液運行就不暢,對骨折癒合不利。
(8)骨折禁飲果子露。

骨痂辨別

在骨頭斷裂處形成的,在X片中顯示比周圍顏色要淺一些,能看到骨折處周圍的淺色霧狀,就是骨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