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騎兵俑
騎兵俑上身著短甲,下身著緊口褲,足蹬長筒馬靴,一手牽拉馬韁,一手提弓,陶馬背上塑鞍韉,頭上戴著絡頭、銜、韁。俑和馬的大小與真人、真馬相似,造型準確,形象...
- 秦騎兵俑
精幹、英武,是中國早期的騎兵形象。 秦騎兵俑 騎兵俑反映出秦代已經開始出現的新的兵種,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的重要階段。秦騎兵俑簡介 編輯 ...
- 漢代騎兵俑(成都香米園漢陶藝術博物館收藏)
此展品為漢代文物。通高58厘米,其中馬高40厘米,長45厘米;俑高33厘米,皆紅陶合范。俑著方巾,持馬韁,雙腿分跨,座於鞍上。人物神情怡然,做工精細,座馬四肢孔...
- 漢代騎兵俑(陝西省鹹陽市楊家灣出土)
漢代騎兵俑,屬於漢代大型陶俑。1965年在陝西省鹹陽市楊家灣漢墓的十一個陪葬坑中出土。計有彩繪騎兵俑583件、步兵及其他人俑1965件。...
- 秦騎兵
秦騎兵,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陵兵馬俑二號坑和陝西鹹陽塔爾坡秦人墓葬中發現了秦最早的騎兵俑和騎馬俑。二號俑坑內發現的一批騎馬俑群,計有陶鞍馬116匹,每匹馬前...
- 跪射武士俑
《跪射武士俑》 陶製,高130厘米,秦俑,出土於陝西臨潼秦始皇陵東側一號兵馬俑坑。秦始皇兵馬俑中的武士俑兵種繁多,等級分明,陣容整齊,體現了秦朝軍隊的嚴謹編制和強...
- 漢兵馬俑(鹹陽漢兵馬俑)
10座隨葬坑皆為帶豎井的洞穴,分成東西兩列,自南往北作兩兩相對排列;其中南端 4座為步俑坑,北端6座為騎俑坑;總共出土步兵俑1800多件,騎兵俑580多件,舞樂...
- 兵馬俑(秦始皇兵馬俑)
俑坑內的108件騎兵俑是中國考古史上首次發現的數量眾多的古代騎兵的形象資料,特殊的裝束也與騎兵的戰術特點密切聯繫。秦俑二號坑出土的弓箭手、輕車兵、騎兵俑等,...
-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第二單元即俑坑南半部由駟馬戰車組成車兵方陣;第三單 元即俑坑中部車徒結合,由車、步、騎兵俑混合編制組成長方陣;第四單元即俑坑北半部由眾多騎兵組成的長...
- 鹹陽漢代兵馬俑
10座隨葬坑皆為帶豎井的洞穴,分成東西兩列,自南往北作兩兩相對排列;其中南端 4座為步俑坑,北端6座為騎俑坑;總共出土步兵俑1800多件,騎兵俑580多件,舞樂...
- 秦兵馬俑二號坑
秦始皇兵馬俑二號俑坑出土的總之,秦俑二號坑出土的弓箭手、輕車兵、騎兵俑等,首次為我們展示了2200年前的古代騎兵、輕車兵和弓箭手的形象資料,在古代軍事史的...
- 兵馬俑二號坑
秦始皇兵馬俑二號俑坑出土的總之,秦俑二號坑出土的弓箭手、輕車兵、騎兵俑等,首次為我們展示了2200年前的古代騎兵、輕車兵和弓箭手的形象資料,在古代軍事史的...
- 在美展出兵馬俑拇指被盜案
2019年6月14日,國家文物局發文批覆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提交的《關於開展美國費城富蘭克林科學博物館“兵馬俑:秦始皇帝的永恆守衛”展覽中受損騎兵俑(002531)保護修復工作...
- 彩繪兵馬俑
彩繪兵馬俑於1965年在陝西省鹹陽市楊家灣長陵陪葬墓出土,為兩漢時期的兵馬俑,步兵俑高48~50厘米,騎兵俑高54~68厘米。...
- 秦鞍馬俑
此展品為秦代的陶器,鞍馬是騎兵的坐騎,四蹄直立,勁健有力,兩耳如削竹,耳前有鬃花,尾巴成辮形,馬背上皆有鞍韉,中部下凹,鞍面上雕有鞍釘,馬肚下有一條肚帶...
- 多姿多彩的陶俑
5彩繪女坐俑6彩繪包頭巾女立俑7彩繪射姿立俑8彩繪舞蹈俑9彩繪遞物俑10彩繪騎兵俑11彩繪持盾武士俑12裸體俑13百戲俑(3人)14樂俑...
- 兵馬俑
“俑”的本意就是人殉,當人殉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之後,“俑”便成了墓葬中陶塑、石雕、人像的專有名詞。秦兵馬俑就是以俑代人殉葬的典型,也是以俑代人殉葬的...
- 秦始皇兵馬俑群雕
秦始皇兵馬俑二號俑坑出土的總之,秦俑二號坑出土的弓箭手、輕車兵、騎兵俑等,首次為我們展示了2200年前的古代騎兵、輕車兵和弓箭手的形象資料,在古代軍事史的...
- 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
已發掘部分,共出土武士俑800件,木質戰車18輛,陶馬100多匹。按兵馬俑現有排列形式推算,這三個坑的武士傭可能有7000件,戰車100輛,戰馬1100匹。由模擬的軍陣,可以...
- 先秦兵制
騎兵俑頭帶介幘(圓形壓發小帽),身穿短甲,足登長靴。先秦兵制士兵種類 編輯 先秦時期,士兵可分為車兵、徒兵、騎兵與舟師幾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