駢文改革

又稱“駢文革新運動”——指在當代駢文領域興起的駢文創作革新思潮,是國學文化現象。其重要倡導者有:日不落、錫東刀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駢文改革
  • 又稱:駢文革新運動
  • 重要倡導者:日不落、錫東刀客
  • 性質:國學文化現象
簡介,詳細內容,

簡介

駢文改革
2007年春,日不落在《五四宣言》的總標題就使用了“辭賦駢文革新”的字樣;2007年秋,周曉明再次表示要進行駢文革新。駢文學革新運動,其內容主要是復興國學,反對駢文雜症,提倡創新風格。古體詩文革新運動領袖日不落、蔣紅岩、周曉明,積極實踐創作。

詳細內容

駢文改革,在文風上提出突破束縛,揮發思想。因為駢文在歷史上有過衰落的經驗教訓。駢文起源於漢魏、形成於南北朝、盛行於隋唐,韓柳提倡古文運動之後,駢文漸衰。駢文運動指當代日不落、錫動刀客倡導的一次駢文文學革新運動,其矛頭是革除駢文弊端,以國學復興為號召,通過對駢文文體、駢文文風以及駢文文學語言的革新,以剛健質樸的文風取代綺麗柔靡的文風,從而達到張揚個性的目的——開創了駢文創作和發展的新時代。日不落、錫動刀客,共同倡導駢文改革運動,並稱“王周”。文章形式上,提出要革新文體,突破駢文束縛,句式長短不拘,並要求革新語言“務去陳言”“辭必己出”。
樂府雙壁,建安三曹;田園陶潛,採菊遺風。
史記紀傳,無韻離騷;班固承續,漢書新招;
賈誼雄文,酣暢雲霄;出師二表,桃源逍遙。
辭賦盛行,多以空洞,張衡二京,恰似驚濤。
駢文追求,形式之美,革新初起,革除粗糙。
駢文改革集釋:駢文,這種文體,起源於漢魏,形成於南北朝,盛行於隋唐。其以四字六字相間定句,世稱“四六文”。駢文由於遷就句式,堆砌詞藻,往往影響內容表達,韓、柳提倡古文運動之後,駢文漸衰。著名的有南朝梁吳均寫的《與朱元思書》。反對“駢固文”,提倡“駢古文”。 所謂“駢古文”,是具“秦漢散文特點的,質樸自由、散行單句,格式利於反映現實生活、表達思想”的新駢文。
駢文改革——當代國學界,部分駢文作家,崇尚聲律藻飾的駢文,不能變為接近口語的散句的“駢古文”,這是古駢文文體的弱點,因此要推動駢文通俗化的革新。而駢文改革表達的內容也遠較駢文深廣。因此,一批網路文人抱著行道濟世,興利除弊之心積極參與當代駢古文運動的高潮的形成。“文之作,上所以發揚道德,正性命之紀;次所以財(裁)成典禮,厚人倫之義;又其次所以昭顯義類,立天下之中。”(——梁肅《補闕李君前集序》)。
駢文改革,主張文體革新:
1、反對駢文“眩耀為文,瑣碎排偶。抽黃對白,啽哢飛走。駢四儷六,錦心繡口”。
2、提倡先秦兩漢文風:“非三代秦、兩漢之書不敢觀/愈之志在古道,又甚好其言辭(韓愈)”“文之近古而尤壯麗,莫若漢之西京(柳宗元)”。
3、學古卻不泥古:“含英咀華/師其意不師其辭(韓愈)”“榮古虐今/漁獵前作,戕賊文史(柳宗元)”。
4、開啟“文”功能:“言而不文則泥,然則文者固不可少耶。/唯陳言之務去/惟古於詞必己出/文從字順各識職”。
5、駢文家嚴肅創作態度。“懼其雜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皆其醇也,然後肆焉(韓愈)”。避“剽弛雜驕”;慎“輕心、怠心、昏氣、矜氣”(柳宗元)。
駢文改革運動,不僅是一場文學運動,更是思想解放運動,提倡改革駢文的目的之一也是要打破僵化的形式束縛,為宣傳新思想服務。其實駢文運動也屬於國學復興運動,為當代的新國學運動做了鋪墊和準備。總之,駢文運動是中國駢文發展史上一個轉折點,其實踐理論將對駢文創作產生深遠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