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鋼百(1884.6-1984.10)別名百練、均石,廣東新會人。是廣東早期油畫的先驅者和美術教育家,在廣東乃至中國現代美術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馮鋼百的作品,以肖像、靜物、風景為主,尤其擅長肖像。馮鋼百70餘年油畫藝術生涯還為20世紀中國現代美術留下了不少經典作品,是上個世紀絕無僅有的一位百歲油畫藝術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馮鋼百
- 別名:百練、均石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廣東新會人
- 出生日期:1883年
- 逝世日期:1984年
- 職業:藝術 美術家
- 畢業院校:墨西哥國立美術學院
- 主要成就:創辦“赤社”
- 代表作品:馬夫》、《女青年肖像》、
人物簡介,經歷坎坷,藝術風格,趣聞軼事,耋耄之年畫荔枝,馮鋼百的妹妹,
人物簡介
馮鋼百(1884-1984),又名馮百鍊,號均石,廣東新會人,自幼喜歡繪畫,曾從師袁祖述學習人像寫真。1906年赴墨西哥,入皇城國立美術學院。1911年赴美國,先後入舊金山卜忌利美術學院、芝加哥美術學院、舊金山“九街學生美術研究院”。曾隨著名畫家羅伯特·亨利學畫十一年,其間與李鐵夫一起全力支助孫中山革命。1921年回國,與胡根天創辦廣州美術專科學校,同年組織進步美術團體《赤報》。1949年後他曾為廣東美協分會理事、省文聯委員、省政協委員、廣東文史館長等職。馮鋼百為我國第一代著名油畫家,功力深厚,畫風樸實無華,擅長肖像畫。
馮鋼百是廣東早期油畫的先驅者和美術教育家,在廣東乃至中國現代美術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馮鋼百的作品,以肖像、靜物、風景為主,尤其擅長肖像。作品既有北歐寫實畫派脫胎於倫伯朗的藝術風格,更糅合荷蘭風俗畫家沉靜柔和的色彩調子,作畫筆觸純樸,著意於捕捉色彩在光線變化下作用於造型所產生的豐富多彩的效果,色彩真實而妥帖,色調堅實而沉著,造型穩健而準確,千錘百鍊,出神入化,給人以自然雋永的審美品位和東方神韻。
解放後,曾任廣東美協分會理事,全國文聯代表,省文聯代表,省政協委員,廣東文史館館長等職。馮鋼百為中國第一代著名油畫家,也是最早到國外學習正統西洋油畫的中國油畫家;第一位臨摹油畫《義大利河》並被收藏於美國紐約博物館的中國畫家;在世界油畫史上,他是年齡最老的油畫家,堪稱世界之最。並且是將西方正統油畫肖像畫傳播進中國的先驅者之一;第一代新美術啟蒙運動的元老之一;第一位研究和創作長達八十多年的著名油畫家。他樸素與真摯的作風,善於發現和顯示生活中人的精神世界的真正的美,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馮鋼百70餘年油畫藝術生涯還為20世紀中國現代美術留下了不少經典作品,是上個世紀絕無僅有的一位百歲油畫藝術家。
馮鋼百的油畫作品色彩真實而妥帖,色調堅實而沉著,造型穩健而準確,尤其是他的肖像繪畫,穩健朴茂,豐厚華滋,富有內蘊的精神。即使是主題性創作中的人物,也是真實可感、有血有肉、有個性靈魂的現實人物。有鑒於此,廣東美術館策劃和舉辦了馮鋼百專題油畫展,並出版了這本畫集,希望更多的專家和讀者了解大師的風範。
經歷坎坷
馮鋼百
但他的經歷要坎坷得多。馮鋼百從小酷愛繪畫,但由於家境貧困,少年即輟學謀生。16歲時,他在一條行走於香港和墨西哥的海輪上當小雜工。當他第一次隨船到達墨西哥城時,就為當地博物館陳列的西方油畫所傾倒。1900年,馮鋼百下決心留在墨西哥學畫。他白天做苦工,晚上到畫院學習繪畫;每當工暇,他就四出寫生。在艱苦的學習中,他的肖像和風景畫嶄露頭角。馮鋼百的勤奮和才華得到了墨西哥著名畫家刁文的賞識,破格推薦他到墨西哥國立美術學院半工半讀。馮鋼百上午在學院上課,下午和晚上做工,這樣足足堅持了五年。馮鋼百非常刻苦地學習,並取得了優秀的成績。他的油畫《洗衣女》、《工匠》等曾入選墨西哥全國美術展覽。
1905年,馮鋼百從墨西哥國立美術學院畢業。他經孟羅薩教授的幫助,得到去美國深造的簽證。馮鋼百到美國之後,又幹了兩年的苦工,積蓄了一筆錢作學費。1908年,馮鋼百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卜忌利美術學院,一年半後轉入芝加哥美術學院學習;之後又前往紐約入第九街大學生美術研究院專攻肖像畫。
在美國期間,馮鋼百曾跟從羅伯特.亨利(Robert Henri1865-1929年)學習達十一年之久。亨利是20世紀初美國現實主義美術的重要人物,著名的“八人團”的核心畫家。他在美國出生,求學於費城和巴黎。亨利推崇艾肯斯、馬奈和戈雅的藝術,主張不加粉飾地描繪日常生活。他善於發現人的精神世界中真正的美。他的畫作,特別是肖像畫樸素而真摯。他早期的色彩很沉著,後來則比較明亮和鮮艷,“但集中和嚴謹卻始終一貫”,馮鋼百深受其影響。
馮鋼百是20世紀初最早一批留學美國的油畫家之一。在美國他受教於美國著名畫家羅伯特.享利。羅伯特.亨利是美國現代主義繪畫運動—垃圾箱畫派(也稱“八人派”)的領袖,該派把視角投向社會底層,描繪底層小人物為了生計如何奮鬥,描繪各地移民的艱苦生活 ,描繪雜亂瑣碎的生活場景,描繪骯髒的城市角落,因此他們的寫實主義被稱為城市寫實主義。作為留學生的馮鋼百此時也是飽受貧困之苦,對城市底層生活深有感觸,因此畫了不少類似題材。此作就是這樣一幅作品,表現的正是圍繞著垃圾箱的乞丐們。從乞丐形象上可知,畫家似乎表現的是黑人,說明作品取自美國現實的生活。畫面人物造型敦實、粗笨,用筆粗放、渾厚,色彩對比強烈,不僅頗有垃圾箱派的神韻,甚至讓人聯想起梵谷早期的繪畫。這件作品說明,馮鋼百早年的繪畫可以直接與歐美現代藝術接軌、對話。
馮鋼百在美洲學習油畫前後有二十年。他的油畫奠基於寫實的技術根底,十分厚實和嚴謹。從他曾經入選墨西哥全國美術展覽會的《洗衣女》、《工匠》,以及在美國創作的《馬夫》、《飄泊者》等作品之中可見一斑。馮鋼百在國外畫的肖像畫,有相當部分是以華僑為對象的,他以渾厚的筆力,畫出了中國人的氣質和性格,表達了東方人的情感。馮鋼百臨回國之前的1921年,在紐約博物館臨摹一幅名為《義大利河》的油畫,當地一位銀行家看到後大為讚賞,以巨款向他訂購。後來馮鋼百應蔡元培之邀請回國辦學,畫還未完成即離開美國,而該畫直到現在仍然為紐約博物館所收藏。
藝術風格
馮鋼百《自畫像》.
馮鋼百的肖像畫以形象自然真實生動傳神而著稱於世。見過他的肖像畫作品的人都會產生這樣一種印象,他擅長表現中國人肌膚的質感、生命感,用他的話來說,是“皮膚裡面好像有血液在流動”。他的油畫色彩技巧到位是他創造有血有肉、個性鮮明的人物肖像藝術成功秘訣,因為他受過西方古典肖像畫藝術技法的長期訓練、技法嫻熟、功力深厚紮實。有人說“他從提香、倫勃朗以及魯本斯等人的作品裡學到了寫實技巧”,並非溢美之詞,實際上他創作肖像畫還不止於上述西方藝術大師技巧的運用,還有他自己對這些大師技巧的綜合變通、自我藝術探索的技法成就。馮鋼百深切體會到,“油畫強調直觀。色彩既表現空間,也雕塑形象,彩色調子的光是畫的神韻。一幅好的油畫,彩色調子透澈出一股涼氣,因為畫面里,有一個畫家創造的世界,每一筆的顏色,都在畫面空間恰當的關係中”。的確,他的肖像畫均給人一種“透澈出一股涼氣”的感覺,具有真實的空間感。他致力於用色彩表現恰當的空間關係,把人物真實生動地傳達出來,即他所謂“人像並不是貼在畫布上,那背後是有空間地,你可以伸手去摸他的後腦勺”。
他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源自美國現實主義繪畫大師羅伯·亨利,又把“中國人有中國人的色素”或者說把中國人精神世界的美的內蘊表現得豐富多彩、淋漓盡致,同時以可視的油畫藝術形式揭示不可視的人的內在精神本質與個性差異,從而形成他特有的性格肖像藝術風格。
馮鋼百的創作方法,與他留學美國,深受美國著名畫家羅伯特·亨利的影響有關。亨利是美國20世紀初很有影響力的新現實主義美術代表人物,他鼓勵畫家應不加粉飾地描繪日常生活,藝術創作中貫穿著對人的精神世界美的發現與表現,主張“不要摹仿,要有自己的風格”、“要表現生活,而不是表現技巧”。他的藝術思想不僅對20世紀美國優秀的現實主義畫家產生很大影響,而且也對到美國留學的中國畫家馮鋼百產生深遠影響。馮鋼百在六十年代創作的風景畫《水庫》、主題性歷史畫《三元里抗英》等作品,均可以看到豐富的色彩與色層,但給人卻以樸實無華的感覺;其玄奧在於畫面所有色彩都是客觀事物形質、空間、環境和光線的有機構成,它們融合統一,又具有豐富的藝術表現力;色彩是空間的色彩、形質的色彩、環境氣氛的色彩、構成有自然生命力的真實感人的物象的色彩。因此,馮鋼百的藝術作品都是要經過深思熟慮、敏銳觀察推敲後的創作,故作品以準確優雅、深厚沉雄為其顯著藝術特色。
趣聞軼事
馮鋼百與胡根天資料圖片
耋耄之年畫荔枝
馮達榮回憶說,1968年聽說馮達榮要到東莞縣大嶺山公社務農,馮鋼百即時想起他開墾的昌樂農場,想到金桔嶺漫山遍野的荔枝樹,想到端午節過後荔熟蟬鳴的豐收景象。當年,86歲高齡的馮鋼百提出要到金桔嶺農場現場畫荔枝。但因馮鋼百年事已高,到金桔嶺農場雖然只是幾十公里的路程,但交通不發達,一路上要上船落船,又要轉車,天氣又熱,家人怕馮鋼百身體捱不住,加上大家工作都那么忙,誰有空陪他老人家幾天呢?沒有人答應他,馮鋼百隻好作罷,把欲望留在心中。
1969年,荔熟蟬鳴的一天,何宜壽摘了滿滿的一籮糯米糍,與馮達榮一同來到廣州東川路馮鋼百的家。中斷了幾十年音信之後,曾經的農場工人,突然出現在眼前,令馮鋼百喜出望外。見到那籮鮮紅的、綠葉還帶濕潤的糯米糍,馮鋼百更是欣喜若狂。他曾想過到金桔嶺農場畫荔枝,但因年事已高未能成行而沒能完成心愿。今天,還帶著濕潤的鮮紅荔枝擺在眼前,他怎不高興?當眾人慾啖之時,馮鋼百站起來叫大家要小心,先吃那些零散的。成串的、帶綠葉的暫不能吃,等他描畫了才讓大家食。以此來了結他欲到荔枝園畫荔枝的心愿。回想至此,馮達榮拿出其珍藏的資料,打開來讓我看,其中有一幅畫是紅荔圖。馮達榮說:“是馮鋼百畫的,不知是不是他當年畫的那一幅。”
馮鋼百的妹妹
馮達榮介紹,1937年,日本大舉侵華後,到處兵荒馬亂,戰火紛飛。大概一為逃難,二為搵兩餐,當年他的父母也在昌樂農場幹活,一直至1949年解放,才回廣州。他說:“我有個姐姐就是在昌樂農場降生的。”
馮達榮還說,馮鋼百有個妹妹叫馮貽寶(即馮達榮的姑姑)。馮貽寶是個接生員,平時除去農場幹活外,還幫農場周圍農村的婦女接生。在昌樂農場的10多年時間裡,她為當地婦女接生不少。馮達榮說:“相信大嶺山還有人會記得此事。”
大約1939年,日本軍曹闖入馮鋼百的畫室後,見一幅釋迦牟尼佛像懸掛當中,軍曹雙手合十,口念“阿彌陀佛”之後離去。自此,馮鋼百離開農場之後,至1950年之後才回到昌樂農場。馮鋼百離開的這10年,農場由誰來管理呢?受訪的李乾鴻、殷流穩都不是當事人,也沒有文字資料記錄此事,他倆當然回答不上。此問題經馮達榮一介紹,上次的疑問頓消。即馮鋼百離開農場的10年裡,昌樂農場的事務是由馮貽寶和馮達榮父母等人處理。
上世紀70年代初,一次馮達榮回廣州探望父母家人,當然又去探望他的叔公——馮鋼百。已經90歲高齡的馮鋼百跟他講起發生在前不久的一件事。
有一天,馮鋼百到街上買了一捆做畫框用的木條,付款後,他提著這捆木條準備回家,店門外早就有人停了一輛三輪車。正欲找車時,車已在門外等,馮鋼百很高興。廣州雖是個大城市,但那時交通仍不方便,三輪車是廣州街頭載人載貨的交通工具之一。馮鋼百一問價錢,車夫愛理不理地說:“5文(元)。”車夫剛說完,馮鋼百就來氣了。本來從這店到馮鋼百的家只需2-3元,這次車夫卻加了一倍價錢。馮鋼百便與之討價還價,車夫就是不降價,非5元不可,大有你這老頭非坐我車不可之意。馮鋼百心想:“你欺我這老頭沒有力氣把這捆木條扛回家?”一賭氣,馮鋼百兩手抱起一捆木條用力往肩上一放,就一路小跑回家,且途中不用歇腳。馮鋼百對馮達榮說:“此車夫明擺著是欺我扛不動這捆木條,太氣人了。”此後,馮鋼百逢人便提起此事。
上世紀60年代中期—70年代中期,是中國政治運動的狂熱時期。這10年,無數人被封為“走資派”“封資修黑貨”或“反動學術權威”,此後,再無人敢提學術交流、藝術交流和研究。
1979年深秋,撥亂反正後的第四次全國文化藝術界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這是全國文學藝術界十多年來的一件大事。很多曾被管制長大十多年之久的老文學藝術骨幹,都渴望能夠參加這個會議。96歲高齡的馮鋼百是這個會議的特邀代表。
據馮達榮介紹,當年,馮鋼百已96歲了,出於對近百歲老人身健康的考慮,有關部門起初並沒有安排其赴京開會。但馮鋼百執意要去,並且說:“我自費參加會議。”有關部門拗不過這個百歲的老藝術家,結果讓他作為特邀代表參加會議。當年,參加第四屆全國文學藝術界代表大會的廣東省代表里,有兩名號稱百歲的老畫家,一個是馮鋼百,另一個是胡根天。兩位百歲老畫家當年一同創辦廣州美專,如今又一同出席北京會議,喜悅之情溢言表,給當時也是會議代表的徐堅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到廣州後,徐堅白用了近半年的時間構思醞釀,創作了大油畫《老畫家》。在馮達榮珍藏的資料里,《老畫家》雖是一張黑白照片,但畫面構思縝密,時代感鮮明。馮鋼百鶴髮童顏、銀髯飄拂、倔強自信;胡根天則老成持重,謙遜謹慎。兩位百歲老畫家的相逢,喜由心生,真情流露。透過畫面,使人感受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猶如一縷和暖的春風,給人民,給藝術帶來溫暖,使大地充滿生機。馮達榮說:“叔公馮鋼百辭世已24年了,但他的自強不息,耿直剛毅的性格,一直留在馮家後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