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銳(嶺南糖業先驅)

馮銳(嶺南糖業先驅)

馮銳(1897—1936)字梯霞,廣東番禺黃埔鄉石坊村(今屬廣州)人,早年從嶺南大學附中轉到南京金陵大學學農科,畢業後以優異成績考取公費留學美國,獲康奈爾大學農業經濟學博士學位。歸國後,在南京東南大學任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馮銳
  • 外文名:Feng Rui
  • 出生日期:1897年
  • 逝世日期:1936年
  • 性別:男
人物簡介,人物經歷,

人物簡介

1925年後,任河北省定縣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試驗區主任。1931年秋,應學友薦聘,回廣州任建設廳農林局局長,兼嶺南大學農學院教授、院長,以期用西方先進科技和管理方法,改良我國農業落後狀況。

人物經歷

上世紀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廣東由陳濟棠掌握軍政大權。他為了養活龐大的軍隊和官僚機構,解決財政經濟困難,增強對抗南京蔣介石中央的實力,授意省政府制訂了一個以廣州為中心建一批現代化工廠的《發展工業三年計畫》。這份計畫原沒有糖廠項目的,正從菲律賓參加完一個國際會議後回國的省農林局局長馮銳此時提交了《復興廣東糖業三年計畫》,恰成為工業計畫的補充而被接納。他的糖業三年計畫,是從1934年至1936年興辦市頭、新造、順德、東莞、惠陽、揭陽六家糖廠,總日榨蔗能力高達7000噸,預算投資1975萬元。而這筆龐大資金一時成了一大難題。馮銳在考察時獲悉,時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全球經濟蕭條,國際資本尤其是鋼鐵製造業苦無出路,他利用這一時機與美國檀香山鐵工廠、捷克斯可達公司談判,達成非常有利條件,建廠購置設備廠房的款項由上述兩機構負責借貸融資,省銀行擔保,工廠生產後分20期償還,順利解決了建廠所需主要資金。
1934年12月10日,“市頭制煉處”就在廣州番禺市頭村建成投產,這是中國內地首家現代化甘蔗製糖廠。馮銳任廣東省蔗糖營造場經理,廣東糧食調節委員會委員。馮銳大膽利用外資和引進西方先進技術,終於促成廣東製糖業的飛躍式發展。更可貴的是,當時所辦的糖廠及所培養訓練的技術骨幹,成為了新中國甘蔗糖業界的中堅,為我國製糖業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我國以甘蔗製糖,歷史悠久,可上溯至漢代,但千百年來一直沿用牛拉石壓,以古老方法生產土糖。引進西方技術,以現代化方法生產白砂糖,則自馮銳倡議並組織實施興辦廣東六大糖廠始。因而在糖業界中,馮銳被尊稱為我國現代蔗糖業之父。
正當新型製糖業逐步進入正常生產運作時,廣東政局突發巨變,陳濟棠聯同桂系李宗仁白崇禧倒蔣失敗,他被迫下野,出走香港避難。原陳的部屬余漢謀出任廣州綏靖公署主任、代替陳濟棠掌管廣東軍政大權。沒了靠山的馮銳猶如斷線風箏,加上馮銳在推行糖業統營政策時與余有結怨,於是被羅織貪污等罪狀,1936年未經公開審判就被秘密處決。一個以為可以憑科技救國的知識分子就落得了這樣可悲的下場,死時年僅39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