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素弗墓

馮素弗墓

馮素弗墓,位於北票市西官營鎮饅頭溝村將軍山,是馮素弗及其妻的墓葬,為同墳異葬。馮素弗墓中出土的金步搖冠飾,經專家研究認為是十六國時期鮮卑等北方少數民族貴族的一種流行冠飾,兩墓出土文物有陶器、銅器、漆器、玉器、玻璃器、鐵器等470餘件,對於研究北燕的政治制度和墓葬制度具有重要意義,是探討鮮卑族在遼西地區的發展、三燕社會面貌以及漢民族和北方少數民族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密切交往的重要資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馮素弗墓
  • 類型:陵墓
  • 位置:遼寧省北票市境內
  • 時期:中國十六國時期
簡介,結構,出土文物,簡介,馮素弗墓,墓葬嵌骨長方盒,

簡介

馮素弗墓位於遼寧省北票市境內,是中國十六國時期北燕貴族馮素弗夫妻的墓。在遼寧北票西官營子村。1965年發掘。馮素弗為北燕天王馮跋之弟,是鮮卑化的漢人,死於太平七年(415)。該墓對了解北方民族與中原的文化關係有重要價值。兩墓同冢異穴,都是長方形石槨墓,槨內繪人物、星象等壁畫。木棺上也有羽人、建築等彩畫,表明北燕沿用漢制,皇室勛臣使用畫棺。但馮妻墓中殉犬,又屬於鮮卑葬俗。兩墓共出遺物500餘件,有金印、兵器、鎧甲、馬具、服飾、儀仗車器、文具、日用器物等。其中的金冠飾,可能即鮮卑貴族喜戴的步搖冠上的金步搖;冠前飾片上有錘鍱的佛像,反映出當時佛教的東傳。兩隻鎏金銅馬鐙,是研究馬具發展的重要資料。碗、杯、鴨形水注等玻璃器美觀精緻,堪稱珍貴的古代工藝品。
2006年05月25日, 馮素弗墓作為十六國時期古墓葬,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十六國時期北燕貴族馮素弗夫婦墓。共兩座。位於遼寧省北票縣西官營子村將軍山東麓,這裡是馮氏陵園“長谷陵”所在地。1965年遼寧省博物館發掘。據《晉書》記載,馮素弗為北燕天王馮跋之弟,北燕國的建造者之一,死於太平七年 (415)。該墓是十六國時期考古的重要發現之一,對了解當時中原和北方民族的文化關係有重要價值。
2006年05月25日, 馮素弗墓作為十六國時期古墓葬,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結構

兩墓為同□異穴。其妻屬墓早年被盜。兩墓都是長方形石槨結構,東西向。槨頂蓋以極厚的石板,槨內繪壁畫,有星象、人物、建築等內容。馮素弗墓槨長4.25米,寬1.34~1.53米,土壙的西壁有小龕,內放陶罐、牛股、肋骨等物。人骨已朽,但見有幼兒乳齒,推測系以小兒□葬。木棺彩畫羽人、建築等圖像,棺環、棺釘鐵質而飾金,說明當時沿用漢制,皇族勛臣葬用“畫棺”。其妻屬墓葬一青年女性,槨內殉犬,應為鮮卑習俗。

出土文物

簡介

兩墓出土遺物有陶、銅、鐵、玉、漆、玻璃等器500餘件,包括工具、兵器、鎧甲、馬具、儀仗車器、文具、印章、服飾等。其中龜鈕金質“范陽公章”與鎏金銅質“大司馬章”,說明北燕的官制和印製皆用漢制。金冠飾的形制下為十字形的梁架,上為穿綴活動金葉的頂花,可能即鮮卑貴族習用的“步搖冠”。其冠前飾片有的錘□佛像,說明早期佛教的東傳和在北燕的發展。兩隻馬鐙以桑木為心揉作圓三角形,上出長系,外包釘鎏金銅片,是早期馬鐙中有確切年代的一副,是研究馬具的發展和斷代的重要資料。玻璃器有淡綠與湖藍色的碗、杯、鴨形水注等,是罕見的珍品。
出土的文物(圖2)出土的文物(圖2)
北燕文物, 1965 年9月北票縣西官營子北燕馮素弗墓出土,現藏遼寧省博物館。長20.5厘米、腹徑5.2厘米,重70克。淡綠色玻璃質,質光亮,半透明,微見銀綠色銹浸。體橫長,鴨形,口如鴨嘴狀,長頸鼓腹,拖一細長尾,尾尖微殘。背上以玻璃條粘出一對雛鴨式的三角形翅膀,腹下兩側各粘一段波狀的折線紋以擬雙足,腹底貼一平正的餅狀圓玻璃。此器重心在前,只有腹部充水至半時,因後身加重,才得放穩。此器造型生動別致,在早期玻璃器中十分罕見。
鴨形玻璃注鴨形玻璃注

馮素弗墓

馮素弗為十六國時期北燕天王馮跋之弟,是北燕的締造者之一,死於415年。馮素弗墓是十六國考古重要發現之一,墓中出土各類遺物500多件,除鴨形玻璃注外,“范陽公章”龜鈕金印、“大司馬章”鎏金銅印、帶有錘牒佛像的金冠飾及兩隻鎏金木馬鐙都是罕見的珍品。馮素弗墓共出土5件玻璃器,其他四件是碗、杯、缽和殘器座,經化學分析,當時中國尚不能生產鈉鈣玻璃,因此學者推測這批玻璃器可能是經由“絲綢之路”進口的。十六國時期,東西方交往日益頻繁,由於關中與中原戰亂頻仍,商人們在傳統的“絲綢之路”幹道外又開闢出許多條新路。其中,通過中國北方遊牧民族地區的道路被稱為“草原道”,而河套地區則是這條道路的樞紐地帶,它將東北亞各政權與西域及歐洲連線起來。北燕政權所在的營州地區位於亞歐大陸邊緣,與東羅馬之間關山萬重,其商業往來經由“草原道”的可能極大。許多西域商人將西方商品及文化帶至營州,改變了這一地區的文化面貌。

墓葬嵌骨長方盒

馮素弗墓嵌骨長方盒
Rectangular Lacquer Box with BoneInlay from the Tomb of Feng Sufu
中國十六國時期漆器。1965年出土於遼寧省北票縣西官營子村北燕貴族馮素弗墓。盒長19厘米,寬14厘米。表面黑漆,用菱形骨片作鑲嵌,雖已殘破,尚能看出平列成行的幾何紋圖案。盒上有帶鏈環的六瓣花形銅飾件及小銅把手,製作精美。墓主卒於 415年。此盒為現知較早的嵌骨漆器。明、清流行用獸骨嵌出人物、山水的黑漆或朱漆箱匣,概由此發展而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