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生民

馮生民(1935—1985),男,市郊區印台鄉窯科村人。他的一生都在與果樹打交道,是陝西銅川蘋果基地的主要奠基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馮生民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市郊區印台鄉窯科村
  • 逝世日期:1985年10月19日
人物介紹,人物事跡,

人物介紹

馮生民(1935—1985),男,市郊區印台鄉窯科村人。

人物事跡

1953年,馮生民高小畢業回村勞動。他暗下決心學習蘇聯園藝學家米丘林,在本村試栽蘋果。他趁放牛之機,在離村一里多遠的白露塔溝底,苦幹一春,一钁一钁開墾出2畝地。又抽空到山裡割荊條,以一次幾角錢的收入,從夏乾到冬,積攢了80元錢。1955年春,馮生民來到三原斗口農場。當他看到大片的蘋果園時,心裡有說不出的興奮,便將所帶的錢全部掏出,連回家的路費也沒留,購買了40株蘋果樹苗,扛了80多公里路趕到家,把樹苗細心地栽在新開墾的土地里。由於缺乏經驗,樹苗成活率很低。他並沒有灰心,繼續拚命地割荊條攢錢,再次來到斗口農場。農場的樹苗賣完了,他便從私人那裡高價買了70株,還特意用8元錢買了一株定植3年的大樹,連同樹苗捆在一起,扛著步行回到銅川。在他的精心栽植和管理下,終於建起2畝蘋果園。
1958年,正當馮生民著手擴大果園時,“大躍進”的浪潮席捲全國,馮海和洪生民因整天鑽在果園裡而橫遭批判。隨後,又將他送往馬杓溝水庫工地“勞動改造”。半年後,他回到果園一看,果樹被牛羊啃死了一半多,心裡像刀扎一樣疼痛,悲憤的淚水奪眶而出。他一橫心,冒著再次遭批判的風險,多次偷跑到果達獄榆達園,精心管護那些傷殘的果樹。不久,小果園又恢復了往日的生機。1959年,他將小果園擴大到5畝。
1960年,馮生民被叫到公社“交待問題”。公社黨委書記郭學仁問明情況後,不僅鼓勵馮生民好好務樹,而且批評了隊幹部的錯誤做法。馮生民激動地握住郭書記的手,熱淚不住往下流。他背著鋪蓋卷一口氣跑回了果園。
1962年秋,結下的果子成熟了。馮生民懷著喜悅的心情,把用心血和汗水澆灌出來的蘋果,逐戶送到社員手裡,全村男女老少每人都嘗到了兩乎擔請甩個。其餘的蘋果他挑到集市上出售,所得的300元錢全部交給集體,自己一分也沒留。八年的含辛茹苦笑永,換得幹部、社員的理解和支持。他向隊委會提出新的宏偉藍圖,隊幹部挑出最好的勞力組成專業隊,讓他領著放手去乾。經過三四年的苦幹,為集體建和淚舟起蘋果園171畝、葡萄園9.2畝、桃園30畝,另外還在荒山上栽植刺槐300畝,每年為集體增加收入2000餘元。
1964年,馮生民被共青團陝西省委命名為建設社會主義積極分子,《中國青年》雜誌刊登了他的先進事跡。翌年,他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文化大革命”中,馮生民頂住各種歪風,埋頭務果,使只有65戶的窯科大隊擁有蘋果園251畝,年產蘋果3萬公斤,收入1.2萬元。1973年6月,陝西、河北、山東、遼寧等省的果樹專家考察了窯科村的果園。專家們肯定了銅川蘋果的發展前景和窯科村的成績,同時也指出品種不對路等問題。馮生民茅塞頓開。第二年春,在科技幹部的指導下,他帶領專業隊奮戰兩個春天,將1600株低劣品種改造成紅星、紅冠等優良品種。
1974年,銅川被列為全國外銷蘋果生產基地之一,市政府要求窯科大隊擴大蘋果面積。馮生民一方面注意培訓青年技術人才,一方面致力於豐產技術研究。他總結的紅星幼樹修剪技術,使定植4年的幼樹畝產達到150公斤,7年畝產高達1100公斤。
1977年,馮生民被選為大隊隊長。一上任,他首先制訂了窯科大隊果樹10年發展規劃。1978年,窯科村果園面積達401畝,掛果面積180畝;蘋果總產12萬公斤,收入12萬元,占全大隊總收入的24%。當年,窯科大隊被評為陝西省外銷蘋果基地先進集體,受到市政府和省政府的表彰。
正當著手實施宏圖大志之際,馮生民患上糖尿病。但他仍然堅持到果園給大家講解管理知良危項識,做技術示範,直至昏倒在樹下。鄉親們含著淚水把他強行送進醫院治療。病重期間,市、區、鄉領導多次往返西安,為他聯繫最好的醫院治療,但終因拖延太久,難以奏效,以至雙目失明,病情惡化,1985年10月19日與世長辭。臨終前,他一再叮囑隊幹部和看望他的鄉親們:“要把店乘試果樹務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