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椅

馮椅(1140——1232),字儀之,一字奇之,號厚齋,南康都昌(今江西省都昌縣)人。南宋學者、教育家。受業朱熹。紹熙四年進士,官至江西運乾,退居家,著述有《易、詩、書、孟、太極圖西銘輯說》、《孔門弟子傳》等二百餘卷。

基本介紹

  • 本名:馮椅
  • 別稱:儀之
  • 字號:厚齋
  • 所處時代:南宋
  • 民族族群:漢
  • 出生地:江西省都昌縣 
  • 出生時間:1140
  • 去世時間:1232
  • 主要作品:厚齋易學
  • 主要成就:馮椅在一定程度上將失傳的易學全義保存了下來。
生平,家庭,

生平

自幼聰敏,愛讀書,尤精於經術。紹熙四年(1193)中進士,出任德興尉,後又調任江西公幹。淳熙年問,朱熹知南康軍(治星子縣),發布《知南康榜文》,宣明教化。馮椅執經書前往拜見,行朱門正修弟子禮。朱子感其誠,堅持以朋友禮待之,相互切磋,領悟經義,探討治學之道。他們均主張註疏經書,考證古籍。朱子寫信給馮椅說:“世間萬事,須臾變滅,不足置胸中,惟有致知、力行、修身而已。”
馮椅為當時江西名儒之一,治學嚴謹,勤於著述。有《太極圖》《孟子圖》《孝經輯說》《厚齋易學》《尚書輯說》《喪禮國小》《西銘輯說》《孔子弟子付傳》《馮氏詩文志錄》200餘卷。門生眾多。
馮椅辭世後,朝廷贈予尚書銜。並祭祀於都昌縣鄉賢祠,白鹿洞書院宗儒祠、紫陽祠、朱子祠。與他一起稱為“朱門四友”的同鄉曹彥約有《親友馮儀之運乾挽章三首》來悼念他,對馮椅一生品德功績給予了高度概括和評價。

家庭

馮椅家教甚嚴,督課亦緊,對於四個兒子,從小嚴格要求,授之以四書五經,傳之以忠信孝義,使他們日後德才兼備,有益於世。
長子馮去非(1192-約1275)字可遷,號深居,與乃父一樣,養成剛正不阿之品性。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進士,曾任淮東轉運司幹辦,其治所在江蘇儀征。縣東有東園一座,宋施昌言為之建,歐陽修為之作記,蔡襄為之書丹。上官黃濤到儀征後,欲以東園闢佛寺。馮去非認為不妥,堅決制止。儘管黃濤已答應推薦提拔他,但馮去非不戀官位,告假離去。
寶祐四年(1256),馮去非又被召為宗學教諭,為皇族子弟講學。雖官位不高,但位置重要,升遷有望。其時奸臣丁大全得寵於帝,仗勢弄權,排除異已,結黨營私,發起驅逐丞相運動,激起京城太學生憤怒。結果是丁大全贏了,陳宜中等六學生被流放管制。馮去非對丁之所為十分反感,一拒絕在禁令碑上籤名。二為解救、保護被捕學生多方奔走,上書建言。因此被罷官返鄉,行船停泊金山焦山時,丁大全為拉攏他,派人前往致意挽留:“不須速回,少俟收召。”馮去非不為官祿引誘,憤然拒絕:“老夫今歸吾廬山,不復仕矣!”此後,他隱居鄉間,建去非學舍以授徒,閒時寫詩賦詞,是宋末婉約派詩人之一。《宋史》卷四百二十五有傳。既祭祀於都昌鄉賢祠,又列清同治都昌縣誌卷九人物誌·理學傳。其著作有《洪範經傳集注》《易象通義》、《洪範補傳》等。
馮去非存詩很少,《江上》表達了自己懶於人世奔走的心緒。“十二闌乾一樣愁”、“寒潮如有恨,時打石頭城”句,寫的是同樣的愁情與憂憤。《偶成》:“春風吹送笑談香,玉漏銀燈破夜涼;歸去東華聽宮漏,杏花落盡六更長。”這是描寫自己在京城生活的,小心謹慎,戰戰兢兢,是京都小官普遍的心態。馮去非的詞作婉約雅麗,今存三首。“倦遊也,便檣雲柁月,浩歌歸去。”當為罷歸時所作,這裡不見悲涼,只見歡欣。《八聲甘州·過松江》“買扁舟,載月過長橋,回首夢耶非。問往日三高,清風萬古,繼者伊誰。惟有茶煙輕風颺,零露濕蓴絲。西子知何處,鴻怨蛩悲”。
遙想家山好在,正倚天青壁,石瘦雲肥。甚拋奇嚲秀,猿鶴互疑猜。歸去好,散人相國,迥升沈,畢竟總塵泥。須還我,松間歸隱,竹上新詩。
馮去非不欲為官,歸隱松竹,頗有一點鄉賢陶公“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遺風。
馮椅的次子馮去辨,宋寧宗嘉定十三年(1220)由徵辟進入仕途,官至侍郎。
馮椅的三子馮去疾,號磊翁,天資聰慧,學識過人。嘉定十三年(1220)進士及第,入直徽猷閣,曾任溫州府教授,後遷升知興國軍(今湖北陽新),曾於興國滄浪亭刻《興國本四書》。淳祐八年(1248)為提舉江西常平茶鹽。在任期間,曾於臨川創立臨汝書院,並聘請知名學者程若庸為山長。臨汝書院雲集了眾多文人學子,成為當時頗有影響的一所書院,光大了“才子之鄉”的文化教育。
馮椅的幼子馮去弱,宋理宗寶慶二年(1226)也應徵辟,後知寧國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