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婉貞勝英人於謝莊

馮婉貞勝英人於謝莊

馮婉貞勝英人於謝莊》出自徐珂的《清稗類鈔·戰事類》。講述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劫掠焚毀圓明園後,繼續作惡,侵擾圓明園附近村莊--謝莊。謝莊村民在團練馮三保帶領下組織武裝打敗英軍侵擾,馮三保的女兒馮婉貞擔心英軍會用大炮報復村莊,建議馮三保指揮村里年輕獵手與英軍展開近距離白刃戰。遭到父親拒絕後,馮婉貞召集全村精通武術的青年,動員他們去埋伏,偷襲前來的英軍炮兵。在馮婉貞的率領下,青年們輕裝上陣,帶上刀槍,埋伏在英軍進兵路上的樹林裡。不久,英軍炮兵果然前來。馮婉貞身先士卒,帶領青年們與英軍展開近身白刃戰,經過殊死搏殺,英軍傷亡一百多人,敗退而去。謝莊青年在馮婉貞的帶領下最終擊敗英軍保護謝莊平安。

《馮婉貞》一文原載於1915年3月19日發行的《申報》副刊《自由談》上,原作者為陸士諤。原文有一千四百字左右,徐珂1916年編輯《清稗類鈔》時,將原文大量刪減並改題名為《馮婉貞勝英人於謝莊》編入《清稗類鈔·戰事類》。《馮婉貞》一文面世後,正值日本帝國主義逼迫袁世凱接受二十一條之時,一時間人們爭相閱讀,激發出愛國熱情。更多的中國人希望這個巾幗英雄是真的,而不願意說她是個藝術形象。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相關研究,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馮婉貞勝英人於謝莊
鹹豐庚申[1],英法聯軍自入侵[2],京洛騷然[3]
圓明園十里[4],有村曰謝莊[5],環村居者皆獵戶。中有魯人馮三保者[6],精技擊[7]。女婉貞,年十九,姿容妙曼[8],自幼好武術,習無不精[9]。是年[10],謝莊辦團[11],以三保勇而多藝[12],推為長[13]。築石砦[zhai寨]土堡於要隘[14],樹幟曰“謝莊團練馮”[15]
一日晌午,諜報敵騎至[16]。旋見一白酋督印度卒約百人[17],英將也[18],馳而前[19]。三保戒團眾裝藥實彈,毋妄發[20],曰:“此勁敵也,度不中而輕發[21],徒糜彈藥[22],無益吾事,慎之!”
時敵軍已近寨,槍聲隆然[23],砦中人蜷伏不少動[24]。既而敵行益邇[25],三保見敵勢可乘[26],急揮幟,曰:“開火!”開火者,軍中發槍之號也[27]。於是眾槍齊發,敵人紛墮如落葉[28]。及敵槍再擊[29],砦中人又鶩[wu物]伏矣[30],蓋借砦牆為蔽也[31]。攻一時[32],敵退,三保亦自喜。婉貞獨戚然曰[33]:“小敵去[34],大敵來矣[35]設以炮至[36],吾村不齏粉乎[37]?”三保瞿然[38]:“何以為計[39]?”婉貞曰:“西人長火器而短技擊[40],火器利襲遠[41],技擊利巷戰。吾村十里皆平原,而與之競火器,其何能勝[42]?莫如以吾所長,攻敵所短,操刀挾盾[43],猱進鷙擊[44],或能免乎[45]?”三保曰:“悉吾村之眾[46],精技擊者不過百人,以區區百人[47],投身大敵,與之撲斗,何異以孤羊投群狼[48]?小女子毋多談。”婉貞微嘆曰:“吾村亡無日矣[49]。吾必盡吾力以拯吾村[50]”於是集謝莊少年之精技擊者而詔之曰[51]:“與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52]?諸君無意則已[53];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54]。”眾皆感奮[55]
婉貞於是率諸少年結束而出[56],皆玄衣白刃[57],剽疾如猿猴[58]。去村四里有森林[59],陰翳蔽日[60],伏焉[61]。未幾[62],敵兵果舁[yu余]炮至[63],蓋五六百人也[64]。挾刃奮起,率眾襲之。敵出不意[65],大驚擾,以槍上刺刀相搏擊,而便捷猛鷙終弗逮[66]。婉貞揮刀奮斫[zhuo][67],所當無不披靡[68],敵乃紛退。婉貞大呼曰,“諸君!敵人遠吾[69],欲以火器困吾也,急逐弗失[70]!”於是眾人竭力撓之[71],彼此錯雜[72],紛紜拏[na拿]斗[73],敵槍終不能發。日暮,所擊殺者無慮百十人[74],敵棄炮倉皇遁[75],謝莊遂安[76]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鹹豐庚申:即鹹豐十年[1860年]。成豐: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zhu主]的年號。
[2]英法聯軍自海入侵:英法聯軍從海上侵入我國。一八五七年,英法帝國主義藉口廣東官吏到英國商船亞羅號(實際是中國商船)上搜捕走私犯和法國傳教士馬賴因在廣西西林縣進行侵略活動被殺,聯合對中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一八五八年,繼攻陷廣州之後,又占領了大沽炮台和天津,迫使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同英法議和,訂立了不平等的《天津條約》。一八五九年六月,英法公使在大沽口挑釁,英法兩國的炮艦重新開入我國,一八六零年十月,攻入北京,鹹豐帝狼狽逃竄,其弟奕訢出面議和,訂立了苛刻的《北京條約》。十月六日,侵略軍闖進圓明園,大肆搶掠。
[3]京洛騷然:京城騷亂起來。京洛:原指古代帝京洛陽,後用為京城的代稱,這裡借指當時清朝的京城,北京。騷然:騷亂之狀。
[4]圓明園:位於北京西北郊,始建於一七零九年,經過一百五十年的營建,總面積達五千二百餘畝,建築物約十五萬平方米,園內殿宇精美,並藏有各種無價珍寶,罕見的典籍、珍貴的歷史文物,被譽為“萬園之園”。鹹豐十年,被英法侵略軍搶掠,焚燒一空。
[5]環村:全村。
[6]中有魯人馮三保者:村中有個山東人叫馮三保的。魯人:山東人。
[7]精技擊:精通武術。技擊:與敵人搏鬥的技術,即武術。
[8]姿容妙曼:姿態優美容貌漂亮。妙曼:妙麗柔美。
[9]習無不精:學習各種武藝沒有不精通的。
[10]是年:這一年。是:指示代詞,這。
[11]團:民眾組織的自衛團體,即團練。
[12]以三保勇而多藝:因為三保勇敢而且精通多種武藝。
[13]推為長[zhang掌]:推選做首領。
[14]築石砦[zhai寨]土堡於要隘:在險要的地方用石、土築成防禦工事和碉堡。石砦用石頭築成的防禦工事。土堡:用土修築的碉堡。要隘[ai礙]:險要的地方。
[15]樹:樹起,動詞。幟:旗。曰:這裡是寫著的意思。馮:即馮三保。
[16]諜報敵騎至:偵察敵情的人報告說敵人的騎兵到了。報:報告。騎:騎兵。
[17]旋見一白酋督印度卒約百人:不久,看見一個白種人頭子,督率大約一百名印度兵。旋:一會兒。白:白種人。酋[qiu求]:首領。督:監督、率領。
[18]英將也:是英國軍官。
[19]馳而前:騎馬賓士而來。前:向前。
[20]“三保戒團眾裝藥實彈”二句:三保告誡民團成員們,要裝好火藥,上好子彈。戒:告,命令。毋妄發:不要亂放。毋:勿,不要。
[21]度不中而輕發:估量不能命中而隨便發射。度[duo奪]:推測、估計。中:命中。輕發:輕率發射。
[22]徒糜彈藥:白白地耗費槍彈和火藥。徒:白白地。糜[mi迷]:浪費。
[23]槍聲隆然:槍聲隆隆地響起來。隆然:象聲詞,形容槍聲的猛烈。
[24]砦中人蜷[quan權]伏不少動:村子裡的人彎著身體伏在那裡,一點也不動。
[25]既而敵行益邇:過了片刻,敵人走得更近。益:漸漸。邇[er爾]:近。
[26]三保見敵勢可乘:馮三保看見敵人的陣勢有機可乘。
[27]軍中發槍之號也:軍中規定開槍的號令。發槍:放槍。號:號令。
[28]敵人紛墮如落葉:敵人紛紛跌下馬來,象落葉一樣。紛墮:紛紛掉下來。
[29]及敵槍再擊:等到敵人的槍再次射擊。
[30]鶩伏:象鴨子似的伏著。鶩[wu物]:鴨子。
[31]蓋借砦牆為蔽也:這是借砦牆來做掩護。蓋:連詞,文言裡承接上文說明原因,常用“蓋”字開頭。
[32]攻一時:進攻了一些時候。一時:一會兒。
[33]戚然:憂慮的樣子。
[34]小敵去:小股敵人走了。
[35]大敵來矣:大批敵人就要來了。
[36]設以炮至:假使敵人帶上炮來攻打。以:拿。
[37]吾村不齏粉乎:我們全村不就變成粉末了嗎?齏[ji激]粉:細粉, 這裡用作動詞。
[38]瞿[qu渠]然:吃驚的樣子。
[39]何以為計:即以何為計,用什麼辦法作計策?
[40]西人長火器而短技擊:英法侵略軍擅長用槍炮而不善於武術。西人:指英法侵略軍。長:擅長。短:缺欠。
[41]利襲遠:利於遠距離的攻擊。襲:襲擊或攻打。
[42]其何能勝:怎么能取勝?
[43]操刀挾盾:拿著刀帶著盾。挾[xie諧]:持。
[44]猱進鷙擊:象猿猴那樣進攻,象鷙鳥那樣攻擊。猱[nao撓]:猿猴的一種,敏捷善攀。鷙[zhi致]:與鷹、雕同類的一種兇猛的鳥。
[45]或能免乎;也許能免除災難吧?
[46]悉:全。
[47]區區:形容很少。
[48]何異以孤羊投群狼:跟把一隻孤羊扔到狼群里有什麼不同。何異:跟……有何差別。
[49]吾村亡無日:我們村的毀滅為時不久了。
[50]拯[zheng整]:救。
[51]於是集謝莊少年之精技擊者而詔之日:便召集謝莊所有精通武術的年輕人,告訴他們說。
[52]孰若:哪如。
[53]諸君無意則已:你們沒有這個意思就算了。諸君:尊稱對方之詞。
[54]瞻予馬首:看我的馬頭,意即聽我指揮。瞻[zhan沾]:看。予:我。 《左傳》有“唯余馬首是瞻”一句。
[55]眾皆感奮:大家都被激動得振奮起來。
[56]結束:結衣柬帶,整好裝束。
[57]皆玄衣白刃:全都是穿著黑色的衣服,拿著雪亮的刀劍。玄;黑色。
[58]剽[piao飄]疾:敏捷。
[59]去村:距離村莊。
[60]陰翳蔽日:樹陰濃密能遮住太陽。翳[yi易]:遮蔽、陰森。
[61]伏焉:埋伏在這裡。伏:埋伏。焉:兼詞,相當於在這裡。
[62]未幾:沒有多久。
[63]敵兵果舁炮至:敵人果然抬著大炮來了。舁[yu余]:抬。
[64]蓋:大概。
[65]敵出不意:敵人出乎意料之外。不意:未料。
[66]終弗逮:到底趕不上。終:終究。弗逮:不及。
[67]奮斫[zhuo]:用刀斧猛砍。
[68]所當無不披靡:所碰到的敵人沒有不被擊敗的。當:迎、遇。披靡[mi米]:潰散。
[69]遠吾:遠離我們。
[70]急逐弗失:趕快追擊不要失掉戰機。
[71]眾人竭力撓之:大家盡全力截擊侵略者。撓:阻擋的意思。
[72]彼此錯雜:敵我交錯混雜在一起。
[73]紛紜拏斗:雜亂地相互搏鬥。拏[na拿]斗:搏鬥。
[74]所擊殺者無慮百十人:被打死的敵人,約一百多人。
[75]倉皇遁:慌忙逃跑。
[76]遂:就,於是。

白話譯文

鹹豐十年,英法聯軍從海路入侵,京城裡騷動不安。離圓明園十里,有個村子叫謝莊,全村住的都是獵戶。其中有個山東人名叫馮三保的,精通武術。他的女兒婉貞,十九歲,長得非常漂亮,從小愛好武術,學習過的武藝沒有不精通的。這一年,謝莊辦起了團練,因為馮三保勇敢而又會多種武藝,被推薦為首領。三保帶領民團在險要的地方築起了石寨和土堡,樹起了一面旗幟,寫著“謝莊團練馮”。一天中午,偵察人員報告敵人的騎兵到了。一會兒見一個白人頭目,率領著大約一百名印度兵,那個英國軍官,飛馬沖在前面。三保提醒大家裝好火藥,推上子彈,不要亂射,說:“這是一支強敵,估量打不中而輕易發射,白白地耗費彈藥,對我們的事情沒好處。要謹慎對付!”
這時敵人已經逼近石寨,槍聲隆隆。石寨中的人踡曲身子伏在地上,絲毫不動。不久,敵人越來越近。三保看見敵人陣勢有機可乘,連忙揮動旗幟,喊道:“開火!”“開火”這句話,是軍中發槍射擊的信號。於是大家一起放槍,敵人象落葉一樣紛紛落馬。等到敵人開槍還擊,石寨里的人們又迅速埋伏好,這是借寨牆來作掩護。攻打了一些時候,敵人退走了。馮三保自己也很高興。唯獨婉貞憂愁地說:“小股敵人退走,大批敵人就要來了。假如他們帶著炮來,我們村莊不就變成粉末了嗎?”三保吃驚地說:“用什麼作為對策?”婉貞說:“西洋人擅長用火藥武器而不善於武術。火藥武器適合於攻打遠處,武術適合於巷戰。我們村子周圍十里都是平原,卻和他們拼槍炮,那怎么能取勝?不如用我們的長處,去攻打敵人的短處。拿著刀,帶著盾,象猿猴那樣敏捷地前進,如鷙鳥一般勇猛地進攻,托天的福,也許能免遭災禍呢!”三保說:“把我們全村的民眾都算在一起,精通武術的也不過百來個人,拿很少的百來個人,投身於強敵,與他們搏鬥,這跟把一隻羊扔到狼群里有什麼不同?小女孩家不要多說。”婉貞低聲嘆息說:“我們村子很快就要被毀滅了!我一定要盡力來拯救我們的村子。拯救了我們村子,也就保衛了我的父親。”於是召集謝莊少年中精通武術的,動員他們說:“與其坐著等死,哪如奮起拯救我們村莊?各位兄弟姊妹倘若沒有這個想法那就算了,各位如果有這個想法,那隻要按我的指揮行事就行了。”大家聽了都很感動振奮。
馮婉貞於是率領少年們整好裝束出發了,他們都穿著黑色的衣服,拿著雪亮的鋼刀,輕捷得象猿猴似的。離村子四里遠有一片森林,樹蔭濃密遮住太陽,他們就埋伏在那裡。沒有多久,敵人果然抬著大炮來了,大約有五六百人。馮婉貞拔刀奮身躍起,率領大家襲擊敵人。敵人出乎意外,非常驚恐慌亂,用槍上的刺刀跟謝莊少年進行搏鬥,但輕捷勇猛到底比不上謝莊人。馮婉貞揮刀奮力砍殺,和她對戰的沒有不被擊敗的,敵人於是紛紛敗退。馮婉貞大聲喊道:“各位兄弟姊妹!敵人避開我們遠去,是想用槍炮來使我們陷於困境,趕快追擊,不要失去戰機!”於是大家竭盡全力攔截敵人,敵我雙方交錯混合在一起,互相搏鬥,敵人的槍炮始終不能發射。到傍晚,被殺死的敵人大約有一百多人。敵人扔下大炮慌慌張張地逃跑了。謝莊於是平安無事。

創作背景

“馮婉貞”這一名字,最早出現在上世紀初上海著名的報紙《申報》上。1915年3月19日《申報》的《自由談》欄目,刊發了陸士諤的短篇武俠小說《馮婉貞》。故事本是虛構的,時值報人徐珂正在籌備編輯《清稗類鈔》一書,於是將這篇小說收入其中。當時“武俠小說”這一概念在中國還沒有流傳開,徐珂就把它選入“戰事類”中,並對原文做了少許修改,還將標題改為《馮婉貞勝英人於謝莊》。
該文歌頌了以馮婉貞為首的謝莊村民,在反侵略鬥爭中機智果敢、不畏強暴、英勇善戰的愛國精神。

作品鑑賞

全文分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小節):交代時代背景。這段用極其簡潔的一句話,把時間(鹹豐庚申)、敵人(英法聯軍)、地點(京洛,即北京)、動態(“騷然”一一清政府驚惶失措,人民顛沛流離)完整地展現出來。回顧一下當時的歷史: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帝國主義加緊對我國的侵略。1857年英法帝國主義藉口廣東官吏到英籍船“亞羅號”(實為一艘中國走私船)捉拿罪犯和法國一傳教士馬賴在廣西被殺的“馬神甫事件”,聯合派兵侵犯廣東。1858年,又侵犯天津,脅迫清政府簽訂了屬辱的《天津條約》(鴉片貿易合法化,開放十個通商口岸,傳教自由,賠款白銀六百萬兩等)。1860年,英法聯軍又侵入北京,沿路屠殺無辜的中國人民,並將皇家園林圓明園搶劫一空並燒毀。清政府妥協投降,鹹豐帝奕詝逃往熱河,派恭親王奕訢與英法議和,簽訂了《北京條約》,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並賠款英國白銀四百五十萬兩,賠款法國白銀六百二十萬兩。在帝國主義加緊入侵,清政府步步退讓的情況下,人民民眾紛紛起來,保家衛國。

第二部分(第二小節):寫謝莊辦團、介紹三保父女。這段一開始交代特定環境是非常必要的。先寫謝莊:“距圓明園十里“,是英法聯軍侵入北京必經之地,因而“謝莊是年辦團”以抗擊侵略者。再寫居戶:“環村居者皆獵戶“,獵人以耍刀弄槍為業,因而三保具有“精技擊”、“勇而多藝”的才幹。而婉貞“自幼好武術,習無不精”,與她出生在這樣的村莊、這樣的家庭是密切有關的。這段對婉貞的介紹簡潔而又具體,寥寥幾句,就把她的性別年齡(女,年十九歲)、愛好特長(好武術)、聰明能幹(習無不精)形象逼真地描繪出來。這段在結構上緊扣上段(由於“入侵”才"辦團”),在內容上與上段形成對比(清政府投降,民眾反抗),在手法上把父女互相對照,三保勇而多藝,婉貞年輕有為,各有千秋,互相媲美。為下文具體介紹,作了鋪墊。
第三部分(第三、四小節):寫初挫英軍,以及婉貞再勝強敵的謀略和決心。
先寫三保率團眾抗擊侵略者的戰鬥情景“馳而前”,點明敵人鐵騎踐踏我國領土,橫衝直撞;“槍聲隆然”,寫出敵人殺氣騰騰的囂張氣焰。在這大敵壓境的嚴重時刻,三保成竹在胸,機智殺敵。當敵人蜂擁前來時,他警惕地提醒團眾“裝藥實彈,毋妄發”。當敵人近寨鳴槍時,他領導團眾“蜷伏不少動“`。當敵人逼近跟前時,他抓住有利戰機“急揮幟,曰:“開火”,待敵人還擊時,他們”又鶩伏狀“。他臨危不懼,指揮若定,可算得有勇有謀的指揮員。
再寫婉貞的謀略。初戰告捷,三保沾沾自喜,而婉貞獨戚然。“戚然”,暗示她深謀遠慮。她從侵略者的本性斷定“小敵去,大敵來矣”;從敵人長處短處(西人長火器而短技擊妙)和作戰地形(吾村十里皆平原)來確定戰術一(以吾所長攻敵所短方),但這一正確決策沒有被三保所接受。三保片面強調人數少,還以長輩身份訓斥她:“小女子毋多談”、婉貞對此不免憂慮而微嘆曰:“吾村亡無日矣”。這裡“微嘆”,用得很貼切,這意味著三保拒絕良策,將會招致嚴重的後果,但又沒有因父親的固執而感到無可如何,她自有主張必堅特正確意見:“吾必盡力吾力以拯吾村”。
最後寫婉貞戰前組織動員工作。撫擊強大敵人必須動員民眾組織青年。因此,她“集謝莊少年之精技擊者而詔之”。“集”,點出她組織民眾,“詔”,點出她動員青年。“與其……孰若……。“這一表示取捨關係的句式,說明她善於用利害關係去激發青年情緒。“眾皆感奮”,就具體地寫出了她組織,動員的良好效果。青年們對她的主張,不僅信服,而且情緒高昂。

第四部分(最後一小節):寫第二次抗戰情況,介紹婉貞英勇善戰。從五個方面寫出婉貞指揮戰鬥的全過程:。先寫“結束”、”皆玄衣白刃,“玄衣”,便於在深林隱藏,不易被敵人發覺;,“白刃”,寫出所佩刀劍鋒利,更好地殺敵。這說明婉貞戰前作了周密考慮和準備工作。再寫埋伏:“剿疾如猿猴”,行動敏捷,點出“諸少年皆精技擊者”。這是戰勝敵人的重要條件。
其次寫襲擊:婉貞他們“拔刀奮起”,“揮刀奮砍”、“所當無不披靡“而“敵出不意,大驚擾,便捷猛鷹終弗逮,“乃紛退”。
然後寫追擊:婉貞牢記敵我雙方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一看敵人遠去,拉長距離,就知道敵人“欲以火器困我”,即下令“急逐勿失”,夾雜在敵人中間搏鬥,使“敵槍終不能發”。
最後寫勝利:戰鬥到傍晚,敵人死傷慘重”所擊殺者無慮百十人“,棄炮倉皇逃跑了。馮婉貞終於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保衛了家鄉。
由上可以看出,馮婉貞這個普通的獵戶女兒,既有反抗侵略保家衛國的愛國精神,又有膽有識,謀略出眾,她英勇機智,沉著果斷,有指揮戰鬥和組織、動員民眾的才子。

相關研究

據著名史學家楊天石先生在其《世上並無馮婉貞》一文中說“前些年,北京的幾位歷史學家對馮婉貞發生興趣,想查清這位女英雄的身世和事跡。於是組織起調查隊,從文獻和實地兩方面進行調查。自然,這是極為應該。為了宏揚愛國主義傳統,人們對這位女英雄的了解多多益善。然而,事情就怕認真,一調查,問題出來了,不僅找不到馮婉貞其人的記載,而且,圓明園附近也沒有謝莊其地,《清稗類鈔》所云,完全是子虛烏有。“
文中同時指出:”查閱1915年3月19日的《申報》時,發現它有一個專門欄目,名為“愛國叢談”,其中一篇就正是《馮婉貞》。它的作者是陸士諤,徐珂只是將它收入了自己所編的《清稗類鈔》。 “類鈔”者,正說明了徐珂是編者,而不是作者。“
文中還指出:”《馮婉貞》在《申報》發表時,篇幅稍長。徐珂收入《清稗類鈔》時不僅改了題目,而且對描寫人物和作戰氣氛的部分細節作了刪節。末尾作者有一段議論:”救亡之道.舍武力又有奚策!謝莊一區區小村落.婉貞一纖弱女子。投袂奮起.而抗歐洲兩大雄師.競得無恙。矧什百於謝莊,什百於婉貞者,嗚呼可以興矣!“這是對《馮婉貞》一文主題的最好說明。作者寫這篇小說的時候,日本帝國主義者正逼迫袁世凱接受旨在獨占中國的“二十一條”。當時,全國人民的愛國熱情洶湧澎湃。作者塑造馮婉貞這樣一位女英雄,也是有寓意的吧!“

名家點評

石麟:馮婉貞可謂大智大勇,巾幗豪傑。陸士諤之筆亦如龍蛇,靈動多變。以是筆寫是人,真乃相得益彰 。
趙恆烈:《馮婉貞勝英人於謝莊》,作為文學作品來讀,寄託了作者的愛國激情,是很有價值的,作為科學的歷史來讀,不過是一個虛構的幻影而已 。

作者簡介

徐珂(1869年--1928年)原名昌,字仲可,浙江杭縣(今杭州市)人。1889年參加鄉試,中舉人。不過,他在科舉考試中,終未再獲功名。但他在學習傳統文化之外,頗關注於新學,以至於1895年赴京參加會試時,曾參加過梁啓超發起的呼籲變法的“公車上書”活動。又曾成為柳亞子高旭等人1909年首創的愛國文化團體“南社”的成員。其間,為了維持生活,袁世凱天津小站練兵時,他曾充當其幕僚,為將士講解古書詩賦,但終因思想不合而離去。
1901年他到了上海,與蔡元培張元濟相交往,因他長於文筆,又熟悉官方文書,喜歡收集邸報,而《外交報》正需要這樣的文人,於是,徐珂便加入了該報。擔任了《外交報》的編輯。外交報的成員有,董理一人(即張元濟)、撰述一人(即蔡元培)、編輯一人(即徐珂)、譯西文報一人(溫宗饒),均由創始股東分任。另設譯東文報一人,司帳一人,校繕一人,雜役二人。《外交報》到1910年,共辦了十年,在社會上有一定影響。
陸士諤(1878年-1944年),江蘇青浦(今屬上海市)人,生於千年古鎮珠溪鎮(今朱家角)。名守先,字雲翔,號士諤,亦號雲間龍、沁梅子等。早年跟隨名醫唐純齋學醫,後來在滬行醫,一邊行醫一邊寫小說,一生創作了百餘部小說,魯迅曾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評他的作品“皆不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