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馮國佩
- 別名:小金蓮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安徽省蚌埠市禹會區
- 出生日期:1914
- 逝世日期:2012
- 職業:演員、教育家
- 經紀公司:安徽省花鼓燈歌舞劇院
- 代表作品:《遊春》、《摸花轎》
- 主要成就:創立馮派花鼓燈
人物生平,人物紀念,
人物生平
馮國佩,藝名小金蓮,著名花鼓燈藝術大師,花鼓燈馮派創始人一代宗師。1914年出生在安徽省蚌埠市禹會區馮嘴子村,1930年從師學藝,擅長扮演花鼓燈中的“蘭花”。1934年後曾在安徽農村演出。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建國後,歷任蚌埠文工團指導員,蚌埠市歌舞團副團長、藝術顧問、藝委會名譽主席,中國舞協第三至五屆理事。2010年 3月14日,第二屆中國舞蹈藝術“終身成就獎”頒獎典禮在國家大劇院舉行,馮國佩等八位舞蹈藝術大師獲獎。
馮國佩1914年出生於蚌埠禹會區馮嘴子村一戶貧農家庭,父母在地主家打長工、做佃戶,生活極端窮苦。他自小參加放牛、割草、種地、拾柴等勞動。有遠見的母親省吃儉用供他上學認字。1930年淮河洪水成災,迫於生計,馮國佩開始玩燈。他不顧地主“玩燈的不給地種”的威脅,晚上和幾個燈友在牛棚里拜師學藝。馮國佩十八歲正式“下場子”,得到了老藝人陳華美、蔣石玉、馮如尚等人的真傳,在當地開始小有名氣。有一次,他的燈班遇到了另一燈班的惡意競爭——馮班演什麼,他們也同時演什麼。直到那天深夜,馮國佩表演的《賣線子》一下打動了現場觀眾,很多人流下了感動的淚水。這下對手才徹底服氣,與馮班合作同台演出。馮國佩的燈班自此成為當地燈班學習的榜樣,眾人贈給他藝名“小金蓮”。
馮國佩在繼承前輩傳統技藝的基礎上,大膽將“蘭花”的動作創新改造,
使舞蹈動作灑脫嫵媚,表演細膩俏皮。他重視觀察生活,揣摩生活中的所見所聞,並提煉成舞蹈動作。他獨創的“野雞溜”“斜塔”“拐彎”等舞蹈動作,瀟灑大方、熱烈奔放、表現力強。他那優美的“扭”姿,就是觀察、模仿進而美化大嫂子大姑娘們的走步而成;“老鷹展翅”,則是他長期觀察雄鷹翱翔天空的結果;“野雞溜”,是他惟妙惟肖地把野雞受驚時撲騰翅膀的情形表現出來。
此外,馮國佩還善於汲取中國乃至世界各地民間舞蹈的精華,如古典舞的“雲步”、河北山東等地秧歌的“丟扇”、西班牙的“鬥牛舞”等,吸收其精華,轉為花鼓燈所用。他的弟子婁樓坦言:“經馮老的製作,再‘洋’的調都會變,都成了咱花鼓燈的腔調,而且跳出來絕對是他的漂亮!”
新中國成立後,馮國佩的藝術生命綻放異彩。他倡導由女演員演“蘭花”,甩掉了舊時代小腳女人走路的襯子,摸索出平足步、雙環步、篩子步、搓步等新步法,塑造出“新蘭花”秀美健康的新形象。
1958年,蚌埠市文工團成立,馮國佩走上專業文藝工作崗位,並擔任該團副團長。上世紀60年代後,他先後指導創作、演出了《送貨下鄉》、《接模範》、《月夜練兵》、《送傘》、《柳岸情長》等一批花鼓燈舞蹈,並擔任大型花鼓燈歌舞劇《摸花轎》、《淮河風情》、《玩燈人的婚禮》等劇藝術指導。馮國佩與人合作編導的第一部大型花鼓燈歌舞劇《摸花轎》,成功地融歌、舞、劇於一體,轟動國內舞壇。他還創造出獨舞、雙人舞、群舞、小舞劇、表演唱、歌舞表演、歌舞劇等多種形式,使花鼓燈表演從過去的班子表演走向了更大的舞台。
1982年,馮國佩應邀參加由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在北京舉辦的亞洲地區保護與發展民間和傳統舞蹈討論會,在會上發表論文《花鼓燈的保護與發展》,並即席表演,打動了世界各國的藝術家們。當時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瑪琳娜·葛貝伊女士稱讚馮老是“了不起的藝術大師”。馮國佩的藝術成就已收入《中國藝術家辭典》。
人物紀念
2005年4月9日,在馮老的家鄉馮嘴子村,“中國花鼓燈第一村”正式掛牌。老藝人起居室、藝術品陳列室、燈場、谷堆、古廟等原生態場所得到恢復。很多年輕人在他影響下,正加入到花鼓燈表演藝術的行列中來,恢復“千班鑼鼓百班燈”的舊時景象有了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