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 Mǎ Chǐ Xiàn
【別名】馬齒菜、馬莧菜、豬母菜、瓜仁菜、瓜子菜、長壽菜、馬蛇子菜
【來源】本品為馬齒莧科植物馬齒莧Portulaca oleracea L.,以全草入藥。
【生境分布】生於路旁、田間、園圃等向陽處。分布於全國各省區。
【化學成份】全草含左旋去甲腎上腺素(l-noradrenaline,C8H11O3N),鮮草約含250毫克%,並含有多巴明[dopamine,C8H11O2N為4-(2-乙氨基)焦性兒茶酚,4-(2-amino-ethyl)pyrocatechol]及少量多巴[dopa,C9H11O4N為3-(3,4-二羥基苯)-L丙氨酸,3-(3,4-dihydroxyphenyl)-L-alanine];此外,尚含維生素A樣物質,維生素B1、B2、PP、C、胡蘿蔔素、皂甙、鞣質、樹脂、脂肪、尿素(urea)、鈣、磷、鐵鹽、草酸氫鉀、氯化鉀、硝酸鉀、硫酸鉀及其它鉀鹽。鉀鹽以氧化鉀(K2O)計,鮮草約含1%,乾草約含10%。還含有豐富的蘋果酸、枸櫞酸、胺基酸、草酸鹽及微量游離的草酸。全草並顯生物鹼、香豆精、黃酮、強心甙及蒽醌類化合物反應。
【藥理作用】 1、本品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樣物質,故能促進上皮細胞的生理功能趨於正常,並能促進潰瘍的癒合。
2、抑菌:馬齒莧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均有抑制作用;對常見致病性皮膚真菌亦有抑制作用。
3、馬齒莧對血管有顯著地收縮作用,此種收縮作用兼有中樞及末梢性。
4、馬齒莧對豚鼠、大鼠及兔離體子宮均有興奮作用,對兔在體子宮亦可引起收縮。
5、本品對家兔有降壓、利尿及加強腸蠕動作用。
【炮製】夏、秋採集,除去泥沙,用沸水略燙或略蒸曬乾或鮮用。
【性味】酸,寒。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涼血解毒。用於細菌性痢疾,急性胃腸炎,急性闌尾炎,乳腺炎,痔瘡出血,白帶;外用治疔瘡腫毒,濕疹、帶狀皰疹。
【用法用量】 0.5~1兩;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製劑】 1、消痢片:取馬齒莧乾品加水煮2次,煮液濃縮至1:1,加入60%乙醇,醇液濾去沉澱物,濾液回收乙醇成稠膏狀,加適量澱粉制顆粒,乾燥,加潤滑劑壓片包衣,每片含量相當於乾馬齒莧2.5克。
2、馬齒莧注射液:將馬齒莧切碎,每斤加水1,500毫升,煎煮2次。過濾,煎液合併,濃縮至稠膏狀,加5倍96%乙醇浸泡24小時後,過濾2次,除盡乙醇加蒸餾水至每毫升含量相當生藥0.5~1.0錢。灌封於2毫升安瓿,煮沸滅菌即成。
【附方】 1、細菌性痢疾,腸炎:①馬齒莧(鮮草)1.5斤。先經乾蒸3~4分鐘,搗爛取汁150毫升左右。每服50毫升,每日3次。②消痢片,口服每日3次,每次4~6片,兒童酌減。
2、產褥熱:馬齒莧4兩,蒲公英2兩。水煎服。
3、淋巴結結核:馬齒莧6兩(細粉),豬板油8兩(淨油),蜂蜜8兩,將馬齒莧洗淨,用開水略燙撈出曬乾。用鐵鍋將馬齒莧炒炭存性,研細粉,豬板油燒熱後放馬齒莧,用鐵勺不斷攪拌均勻,片刻即冒白煙,此時將鍋端下,放入蜂蜜攪拌成糊狀,鍋內有沸起現象,冷後即成軟膏。用藥前先將患處用淘米水(用冷開水淘米)洗淨,然後按瘡口大小攤成一貼小膏藥貼於患處,再用紗布固定,每2天換1次,以愈為度,不可間斷。
4、急性闌尾炎:馬齒莧、蒲公英各2兩,水煎2次,濃縮為200毫升,2次分服。
5、產後出血、剖腹產、刮宮等子宮出血及功能性子宮出血:馬齒莧注射液,肌肉注射或直接子宮注射,每次2毫升。
6、鉤蟲病:鮮馬齒莧半斤,水煎,濃縮成流浸膏,加米醋50毫升頓服,每日1次。3天為一個療程。如需進行第二、三療程時,每療程間隔10~14天。
7、帶狀皰疹:鮮馬齒莧2兩,搗爛外敷患處,每日2次。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