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地理分布,繁殖方法,養護栽培,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常綠肉質灌木,株高3m左右,莖肉質,紫褐色至淺褐色,分枝近水平伸出,新枝在陽光充足的條件下呈紫紅色,若光照不足,則為綠色。肉質葉倒卵形,互動對生,葉長1.2cm至2cm,寬約1cm至1.5cm,厚0.2cm,質厚而脆,綠色,表面光亮。小花淡粉色。
生長環境
地理分布
在歐洲、南美洲、中東地帶都有其野生型,但英國、法國、荷蘭及美國為栽培種為主。
繁殖方法
馬齒莧樹的繁殖多用扦插的方法,在生長季節進行,用健壯的枝條做插穗,長短要求不嚴,插前去掉下部葉片,晾2至4天,使切口乾燥後,插於用腐葉土、粗砂各2份、園土1份配製的培養土中,插後保持土壤稍有潮氣,很容易生根。
成活後的扦插苗放在陽光充足處或半蔭處養護,保持盆土濕潤而不積水,頭2個月不要施肥,以促進根系的生長,以後每10天左右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以提供充足的養分使植株生長健壯,及時剪除基部萌發的幼枝,以集中養分,加快主幹的生長速度。
養護栽培
製作好的盆景在生長期要求有充足的陽光,可放在室外光照充足、空氣流通處養護,這樣可使株形緊湊,葉片光亮、小而肥厚。但夏季高溫時可適當遮光,以防烈日曝曬,並注意通風。在蔭蔽處雖然也能生長,但莖節之間的距離會變長,葉片大而薄,且無光澤,影響觀賞。生長期澆水做到“不乾不澆,澆則澆透”,避免盆土積水,否則會造成爛根。生長期每15至20天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複合肥。因其萌發力強,應經常修剪、抹芽,以保持樹形的優美。冬季放在室內陽光充足處,停止施肥,控制澆水,溫度最好在10℃以上。若置於5℃以下的環境,植株雖不會死亡,但葉片會大量脫落。
每2至3年的春季翻盆一次,盆土可用中等肥力、排水透氣性良好的沙質土壤。翻盆時剪除弱枝和其它影響樹形的枝條,並剪去部分根系,剔除1/2至1/3的原土,用新的培養土重新栽種。冬季溫度過低會引起落葉,可通過改善栽培環境進行預防。
馬齒莧樹在原產地可長成高達4米的肉質灌木。盆栽通過修剪,嚴格控制高度.
盆栽馬齒莧樹生長較快,莖幹分枝不規則,在半陰條件下,莖幹雖生長旺盛,但易徒長。生長過程中需不斷修剪整形,才能保持優美的株形。生長期每月施肥1次,夏季高溫季節,植株處於半休眠狀態,控制澆水,保持盆土稍乾燥。冬季放室內窗前養護。馬齒莧樹原產南非乾旱地區,喜溫暖乾燥、陽光充足的環境,耐半蔭,在散射光條件下生長良好,耐旱,要求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不耐寒,冬季溫度不低於10℃。
馬齒莧樹主要用扦插繁殖。在生長期均可進行,選取健壯、充實和節間較短的莖幹作插穗,長10-12厘米。插前可晾乾數天,插於沙床,插壤應稍乾燥,約15-20天可生根,極易成活。
主要價值
馬齒莧樹形態優美,葉色翠綠,可製作各式各樣的盆景供觀賞,是一種優良的觀賞花卉品種。
馬齒莧樹可根據植株的大小,製作大、中、小和微型等不同規格的盆景。其形式有大樹型、斜乾式、直乾式、曲乾式、懸崖式、叢林式、附石式等,樹冠既可加工成規整的饅頭形、三角形、雲片式,也可加工成瀟灑的自然形。通過修剪,嚴格控制高度,多注意其變化,做到層次分明,疏密得當。
老莖淺褐色,其肉質葉片極像馬齒莧,莖幹嫩綠色,肉質分枝多,有蒼勁古樸之感,頗具有觀賞價值。
造型時間多在生長季節進行,方法以修剪為主,蟠扎為輔,由於是肉質莖,蟠扎時不要將金屬絲勒進其表皮,否則會造成肉質莖撕裂。馬齒莧樹萌發力強,可根據造型需要進行重剪,將不需要的枝條全部剪除(剪下的枝條可用於扦插繁殖),並進行提根,使盆景懸根露爪,古樸蒼勁,具有較高的觀賞性。
雅樂之舞枝條扶疏,長枝稍微下垂,樹冠多採用自然式,瀟灑飄逸,疏密得當,很有特色。也可利用其葉片細小密集的特點,經常修剪,促發小枝,將樹冠培養成緊湊的三角形或饅頭形。對於扦插成活的植株,可稍加蟠扎、修剪,栽於小盆中,並配以奇石,即成為玲瓏可愛、精巧別致的微型盆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