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君山自然保護區(馬關老君山自然保護區)

老君山自然保護區(雲南省麻栗坡馬關縣自然保護區)

馬關老君山自然保護區一般指本詞條

四川老君山自然保護區位於四川省宜賓市屏山縣境內,地處東經103º57´—104º04´,北緯28º39´—28º43´。東西長約11.6 km,南北寬約7.4 km,總面積3500 hm2,是我國第一個以保護四川山鷓鴣(Arborophila rufipectus)等雉科鳥類為主的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於2000年2月29日由屏山縣人民政府以屏府函[2000]3號文批准建立,同年4月7日,宜賓市人民政府以宜府函[2000]68號文批准其成為市級自然保護區,2002年3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以川府函[2002]50號文批准,將其升為省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的主要保護對象是四川山鷓鴣和白腹錦雞、白鷳、紅腹角雉等雉科鳥類,以及與其伴生的珍稀野生動植物和亞熱帶闊葉林生態系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老君山自然保護區
  • 地理位置:四川省宜賓市屏山縣境內
  • 氣候類型: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3500 hm2
  • 景點級別:國家級
景區歷史,地理環境,自然資源,

景區歷史

自1998年以來,世界雉類協會(WPA)專家多次到這一區域對四川山鷓鴣及其棲息地狀況進行調查研究。2001年德國動物物種與種群保護學會專家考察了本區。2002年北英格蘭動物學會和WPA專家到自然保護區對四川山鷓鴣及其他珍稀瀕危和特產鳥類做了調查和研究後,對自然保護區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取得的保護管理成效給予了充分肯定。2003年起,WPA從英國切斯特動物園等處募集資金,為保護區基本建設和人員培訓提供捐助。2005—2007年,在關鍵生態系統合作夥伴基金(CEPF)的資助下,由世界雉類協會(WPA)和四川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聯合在保護區內開展了以四川山鷓鴣為主的雉類監測研究。在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保護區成立了四川老君山自然保護區管理處,並由縣林業局具體負責保護區建設的各項工作。
老君山自然保護區

地理環境

老君山地處橫斷山脈南段,雲嶺中支,呈半月牙形,由岩漿岩和三迭系砂頁岩等構成侵蝕山地,主峰4247.2米,其餘山峰連綿盤亘,氣勢磅礴,森林覆蓋率達70%以上,另有20%左右的高山草場、草甸。
老君山自然保護區
老君山為金沙江、長江和瀾滄江、湄公河的分水嶺。北坡金沙江河谷由西北向東南,海拔由2100米下降至1840米;南坡至瀾滄江支流黑穗江上游白石江、通甸河和永春河,海拔由北向南從2100米下降至1486米。金沙江、瀾滄江河谷為高產農業耕作區,北南兩坡山腰為緩衝區,分布著的傈僳、普米、彝等少數民族,多採用開荒而形成與森林交錯的坡耕地。
海拔在1840~2000米屬金沙江河谷北亞熱帶,年平均氣溫14.5~15.5℃,最高月氣溫19.9℃,最低月氣溫6.5°C,≥10°C積溫5400°C,霜期110天,年降水量600~800毫米之間。
老君山自然保護區
海拔在2000~2500米屬山地暖溫帶,年平均氣溫11.3°C~12.3°C,最高月氣溫18°C,最低月氣溫3.9°C,≥10°C積溫3470°C,霜期160天,年降水量在900~1000毫米之間。
海拔在2500~3200米屬山地寒溫帶,年平均氣溫8°C~9.5°C,最高月氣溫15.7°C,最低月氣溫1.4°C,≥10°C的積溫2254°C,霜期200天,年降水量在900~1200毫米之間。
海拔在3200~4200米屬山地亞寒帶,年平均氣溫3.5°C,最高月氣溫10.7°C,最低月氣溫-4.2°C,此帶很少有耕地和人戶居住。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由於地形和氣候的複雜多樣,該區域成為南北植物區系交界過渡的地帶,植物種類豐富,分布複雜,保留了多種珍稀保護動植物種群。
老君山是我國高山動植物資源的寶庫。分布有大面積的暗針葉林,硬葉常綠闊葉林和長苞冷杉、麗江鐵杉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特別是延齡草、雲南榧木、紅豆杉、棕背杜鵑、眾多瀕危植物以及雪茶、貝母、當歸、龍膽、延齡草、雲茯苓、重樓、青陽參、珠子參、岩菖蒲、雪上一枝蒿、草烏、龍鬚草、杜仲、五味子、金不換、枸杞、白朮等800多種藥用植物。老君山還是雲南高山花卉的主要產地,有杜鵑56種,龍膽花50多種,報春花60多種,百合花20多種,蘭花70餘種,綠絨蒿8種。一年四季群芳爭妍,多姿多彩,尤以5至7月為最,此時杜鵑花、映山紅等花卉漫山遍野,競相吐艷,老君山成了花的海洋,是旅遊、考察的最佳季節。老君山不愧為天然的高山植物園、“橫斷山脈的植物基因庫”。
老君山自然保護區(馬關老君山自然保護區)
老君山山脈的茂密森林,給各種野生動物提供了生息繁衍的條件。該區域內生活著幾百種動物家族。如虎、金錢豹、狐狸、小熊貓、水獺、旱獺、熊、鹿、麝、岩羊、麂、猴、黃鼬、野豬、野貓、黃腰狸、穿山甲、刺蝟、飛鼠、竹鼠、松鼠、獾子、野兔、狼、豺及各種蛇類和蛙類。珍貴的飛禽有黑頸鶴、藏馬雞、綠尾紅雉、血雉、白鷳、白腹錦雞等。
森林資源
老君山森林資源豐富,品種多樣,蓄積量大,是四個縣重點林區之一。森林覆蓋率為70%以上。 主要喬木有麗江雲杉、冷杉、鐵杉、長苞、大果紅杉、雲南松、高山松、紅松、華山松等針葉樹。珍稀樹種有雲南紅豆杉、雲南榧樹等針葉樹。還有多種闊葉樹,如青皮、香樟、紅椿、五角楓、水冬瓜、野櫻等。有木質堅硬的黃栗、刺栗、麻栗、白栗、青岡櫟、水青樹等各種櫟類,還有白楊、樺樹、野核桃、五味子、柏、扁柏、刺柏、桉樹等。由於本區域受地形、氣候、土壤等條件的綜合影響,植被的垂直分帶典型而完整,森林植被垂直帶大體如下:
金沙江乾熱河谷植被帶:分布於1900米以下,氣候乾熱,喬木樹種不多,散見有雲南松、苦棟、女貞、金合歡、山黃麻。灌木比較發達,主要以耐旱的刺類灌木和一些藤本植物構成,常見的旱柳、黃麻、胡枝子、小鐵子、尖把果、刺蒺藜,多種薔薇以及橄欖等。灌木下層以禾本科的菅草、兩頭毛、細草、旱茅、鬼針草等草本植物為主。
河谷半山暖熱性針闊葉林帶:分布於海拔1900米至2600米,氣候溫濕的金沙江寬谷以及二半山區,尤以山箐和河谷地中分布較普遍。常見的喬木有:雲南松、長穗栗、光葉櫟、水冬瓜、黃背櫟以及香樟、五味子、紅椿、野核桃等雜木。經濟林木有核桃、板栗、桑樹、漆樹等。果林以蘋果、柿子、桃、梅、梨為主。灌木有南燭、山楊、矮生胡枝子、金絲桃、莢迷、黃泡果等,草本植物有旱茅、細柄草、鐵線蓮、野古草、黃草以及藤類為主。
暖濕性雲南松及常綠針闊葉混交林帶:分布於海拔2600~3200米,是針、闊葉混交林帶,自然土壤較肥沃,植被種類多。常見喬木為雲南松、華山松、落葉松、高山松、雲南紅豆杉、雲南榧樹、水冬瓜、山楸、野櫻等,常見麗江雲杉。本植物帶中以雲南松林分布最為廣泛,有純林,有與華山松或櫟類雜生的混交林。常見的灌木類有:矮黃櫟、錦雞兒、青指甲、銹斑杜鵑、大白花杜鵑、莢迷、南燭、滇楊梅等。草本植物有萎陵菜、馬先蒿、炸醬草、虎耳草、狗屎花等及各種藤類。
寒溫性中山雲、冷杉林帶:分布於海拔3200米至4000米。主要的喬木有麗江雲杉、麗江冷杉。常見的樹種有鐵杉、大果江杉、鱗皮冷杉、長苞冷杉等。灌木以高山刺櫟、銹斑杜鵑、毛葉杜鵑、長柄忍冬、箭竹組成的次生灌木為主。草本植物的優勢種有:虎耳草、苔蘚、短柄草、早熟禾勃安、山蘿蔔等。這一帶是藥材主產區,主要栽培藥材有人參、天麻、貝母、當歸、附子、雲木香等。
亞高山灌叢草地帶:分布於海拔3700米至4200米。灌屬以杜鵑屬植物為主,主要品種有:絨葉杜鵑、小葉高山杜鵑、小鱗葉杜鵑、紫花杜鵑等。其間常混有小羽葉花楸、忍冬、高山銹線菊等灌木。草本植物的優勢種有:大狐草、小頻狐草、山蘿蔔、萎陵菜、蒿草,另有金不換、雪上一枝蒿、山貝母、蟲草、草烏、牛頭七、雪蓮花、野百合、雪茶等名貴中藥分布。
動物資源
昆蟲綱
保護區內鑑定到屬種的昆蟲有150種,隸屬9目50科。其中,鱗翅目、鞘翅目、半翅目和雙翅目昆蟲共41科,占總科數的82%。鱗翅目科數最多,有18科,占總科數的36%;其次為鞘翅目11科,占總科數的22%。從種數上看,鱗翅目最多,有74種,占總種數的49.33%;其次為鞘翅目36種,占總種數的24%;雙翅目13種,占總種數的8.67%;半翅目10種,占總種數的6.67%。保護區的昆蟲在區系構成上屬東洋界,但與古北界臨界,兩區的種類混雜,但以東洋界種類占優勢。
兩棲綱
該保護區有兩棲動物計20種,隸屬於1目6科9屬(分類系統按趙爾宓,2000)。其中角蟾科2屬3種,蟾蜍科1屬2種,雨蛙科1屬1種,蛙科3屬10種,姬蛙科1屬2種,樹蛙科1屬2種。
保護區的下帶(600—1500 m)主要分布有峨山掌突蟾、小角蟾、峨眉角蟾、峨眉齒蟾、中華蟾蜍、黑眶蟾蜍、華西樹蟾、飾紋姬蛙、粗皮姬蛙、華南湍蛙、棘腹蛙、仙姑彈琴蛙、沼蛙、日本林蛙、澤蛙、綠臭蛙、黑斑蛙、滇蛙、斑腿泛樹蛙和峨眉泛樹蛙等。
保護區的中帶(1500—2008.7 m)分布有峨眉齒蟾、黑眶蟾蜍、華西樹蟾、仙姑彈琴蛙、無指盤臭蛙、日本林蛙、澤蛙、綠臭蛙、黑斑蛙、滇蛙、斑腿泛樹蛙和峨眉泛樹蛙等。
爬行綱
該保護區有爬行類動物29種,隸屬於1目2亞目7科22屬(分類系統按趙爾宓,2003)。其中有鱗目蜥蜴亞目鬣蜥科1屬1種,壁虎科1屬2種,石龍子科2屬2種,蜥蜴科1屬1種,蛇蜥科1屬1種;蛇亞目游蛇科13屬19種,蝰科3屬3種。
保護區內爬行類中屬於喜馬拉雅—橫斷山區型及雲貴高原型的有2種,分別為大渡石龍子Eumeces tunganus和美姑脊蛇Achalinus meiguensis,占種數的6.89%。屬南中國型的有14種,分別為蹼趾壁虎Gekko subpalmatus、粗疣壁虎Gekko scabridus、麗紋攀蜥Japalura splendida、脆蛇蜥Ophisaurus harti、銹鏈腹鏈蛇Amphiesma craspedogaster、棕黑腹鏈蛇Amphiesma sauteri、翠青蛇Cyclophiops major、王錦蛇Elaphe carinata、玉斑錦蛇Elaphe mandarina、黑背白環蛇Lycodon ruhstrati、平鱗鈍頭蛇Pareas boulengeri、中國鈍頭蛇Pareas chinersis、華游蛇Sinonatrix percarinata和尖吻蝮 Deinagkistrodon acutus,占爬行動物種數的48.28%。東洋型計10種,分別為銅蜓蜥Sphenomorphus indicus、瓦屋山腹鏈蛇 Amphie sma metusia、尖尾兩頭蛇Calamaria pavimentata、黑眉錦蛇Elaphe taeniura、紋尾斜鱗蛇 Pseudoxenodon stejnegeri、大眼斜鱗蛇Pseudoxenodon macrops、黑頭劍蛇 Sibynophis chinensis、烏梢蛇Plagiopholis styani、山烙鐵頭蛇Obophis monticola、竹葉青蛇Trimeresurus stejnegeri,占爬行動物種數的34.48%。屬季風型的有3種,分別為北草蜥Takydromus septentrionalis、赤鏈蛇Dinodon rufozonatum、虎斑頸槽蛇Rhabdophis tigrinus,占種數的10.34%。由上述可知,該保護區爬行動物的區系特徵是以南中國型和東洋型成分為主。
保護區內資源類爬行動物包括,藥用類型:烏龜、中華鱉、王錦蛇和烏梢蛇都可入藥;其他蛇類的蛇蛻、蛇膽均可入藥;毒蛇的蛇毒也有藥用價值。食鼠蛇類:大、中型個體的王錦蛇、黑眉錦蛇、斜鱗蛇、烙鐵頭等都主要以鼠類為食,對控制鼠害,維持生態平衡具有重要意義。食蟲類型:蜥蜴類和小型蛇類主要以昆蟲為食,對抑制害蟲有一定的作用。
鳥綱
保護區共有鳥類260種,分屬13個目,44科。在260種鳥類中,非雀型目鳥類65種,占25.0%;雀型目鳥類195種,占75.0%;可見,雀型目鳥類在保護區內占絕對優勢。從鳥類居留型來看,保護區內有留鳥159種,占61.2%;夏季繁殖鳥68種,占26.2%;冬侯鳥18種,占6.9%;旅鳥15種,占5.7%。保護區內以留鳥為主,夏侯鳥次之,共227種,占總數的87.3%。
哺乳綱
保護區內有國家重點保護物種6種,占保護區獸類總數的11.8%。其中國家I級保護哺乳動物1種,為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屬國家II級保護的獸類有5種,分別為獼猴 Macaca mulatta、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斑林狸Prionodon pardicolor、青鼬Martes flavigula和斑羚Nemorhedus goral。
四川省重點保護動物5種,分別為香鼬Mustela altaica、豹貓Felis bengalensis、赤狐Vulpes vulpes、毛冠鹿 Elaphodus cephalophus和大鼯鼠Petaurista petaurista,占保護區內獸類總數的9.8%。
收入CITES 名錄的有6種,占保護區獸類總數的11.8%,其中附錄I的物種有黑熊、斑林狸和斑羚3種,附錄II的物種有獼猴、豹貓和林麝3種。
我國特有獸類12種,占保護區內獸類總數的23.5%。分別為長尾鼴Scaptonyx fusicaudus、長吻鼴Talpa longirostris、川西長尾鼩 Soriculus hypsibius、紋背鼩鼱Sorex cylindricauda、林麝、小麂 Muntiacus reevesi、岩松鼠 Sciurotamias davidianus、復齒鼯鼠 Trogopterus xanthipes、高山姬鼠Apodemus chevieri、安氏白腹鼠 Niviventer andersoni、川西白腹鼠Niviventer excelsior和中華絨鼠Eothenomys chinensis。
《四川資源動物志》(第一卷,1982)和四川省陸生脊椎動物調查記錄屏山縣有分布的國家保護動物還有7種,其中國家I級2種,為豹Panthera pardus和雲豹Neofelis nebulosa,國家II級保護動物5種,為豺Cuon alpinus、金貓Felis temmincki、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鬣羚Capricornis sumatraensis和岩羊Pseudois nayaur。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