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里亞納型俯衝帶(Mariana type subduction zone)是具有低應力、弧後區活躍擴張的俯衝帶。上田誠也(Uyeda,1979年)按上下盤耦合關係將俯衝帶分為馬里亞納型和智利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里亞納型俯衝帶
- 外文名:Mariana type subduction zone
- 類型:地理用語
- 性質:有低應力、弧後區活躍擴張
馬里亞納型俯衝帶通常海溝較深,貝尼奧夫帶陡傾;海溝洋側斜坡上張性斷層和地塹發育,海溝內沉積層薄,海溝陸側斜坡上增生楔不發育,弧前區出現塌陷構造侵蝕;地震震級較低,反映俯衝板塊與上覆板塊之間耦合不緊,其間存在著低應力狀態,加之俯衝帶較陡,二板塊之間接觸面積較小;洋內弧常有拉張活動,地形低矮,地殼較薄;弧後擴張作用顯著;有廣泛的火山活動,以玄武岩為主,安山岩數量不多,常見海底火山,為寧靜式噴發。馬里亞納型俯衝帶的形成可能與上覆板塊退離海溝有關,如在馬里亞納弧後,菲律賓海板塊向西推移,為弧後盆地的擴張提供了空間。這類俯衝帶的形成還可能與俯衝板塊年齡較老有關,如俯衝於馬里亞納弧下的太平洋西部洋底的年齡為侏羅紀。較老的大洋板塊經長期冷卻逐漸變重,致使下插板片陡傾,其重力下拉作用更加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