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馬融和
- 所處時代:太平天國中後期
- 出生地:廣西
- 性別:男
人物簡介,人物詳情,
人物簡介
庚申十年十二月廿六日,以功封天朝九門御林羽林軍副總提,賜爵泳天安,以是有誤名之“泳和”者,或誤其爵號曰鹽天安,皆訛也。
人物詳情
融和善戰有謀,英王深倚之,常使獨將一隊。辛酉十一年,英王部分麾下為五大隊、五小隊,以融合將左小隊,一作小左隊,嘗隨英王西征,守湖北隨州。
八月初一日,安慶陷,英王爵革,退守廬州,以兵單勢孤,謀合捻、苗,進取中原,以為恢復之本,乃命融和偕偏天義范立川、羨天義倪隆懷、俱天安邱遠才自三覺寺將兵北進,十二月初十日,合捻、苗,圍穎州。時融和官主將,爵義爵,穎州軍務,悉歸調度。
時融和已與英王有隙,懼禍及己,故自請北征以避之,英王令至,勉從而已。清布政使賈臻等死守,融和雖再以地雷轟塌城垣,皆不能破。
清欽差大臣勝保親將兵來赴,安徽巡撫李續宜亦令成大吉、蕭慶衍等自霍山道河南固始往援,苗沛霖名曰聯合,實持兩端,與捻相仇,捻眾雖盛,素不善攻,且無紀律,多滋擾,故穎州久不下。
廬州為清多隆阿所困,壬戌十二年正月十四日,英王告急於融和,令遣隆懷、遠才輩往正陽,接應英王或導王陳仕榮,不能達;
二月,融和與捻首沃王張樂行進克穎州城外穗子鋪,斷勝保糧道,復分兵迎拒成大吉、蕭衍慶等,斬清將郭俊秀、盧星寶、劉福升,而清師終不肯退,十九日,解圍走河南,旋折回皖北,與沃王同駐穎上。
苗沛霖復降於勝保,引清師圍穎上,三月廿三日,穎上陷,融和與沃王走太和縣境,四月初五日,復敗於陳橋。
時廬州已陷,英王不知沛霖已叛,北投諸壽州,遂為所執,將送穎州勝保大營,融和、沃王聞,大驚,十二日,糾眾數萬之穎上江口邀救之,不利,沃王自回雉河集,融和等西走河南境。
英王旋死,天王詔融和等悉從忠王李秀成節制,進封天將。五月,融和糾合捻眾自穎上西趨,欲合扶王陳得才等於陝南,為清刑部郎中袁寶慶等阻於河南項城,不能過,乃西走上蔡、西平、舞陽境。
廿二日,扶王等東返,合融和於泌陽,自後融和等歸扶王調遣。然融和素貴重有功,徒以先出不得王爵,心常泱泱,故多將本部別出,縱橫鄂豫皖間,未嘗從入陝南也。
癸開十三年春,忠王受命進北攻南,召融和與併力。三月,融和偕捻首張宗禹圍桐城,不能下,旋東合忠王於六安州境,攻城不克,忠王旋以糧盡南退,融和未之從,仍留淮上。
甲子十四年,春,正月,天王以天京圍急,詔陝南扶王等與融和併力南返勤王,扶王等部分三路,融和將所部為南路,自西鄉出紫陽、瓮坪、平利、竹山,約會合於南陽、襄陽。
清人患之,集諸省大兵圍堵,融和等雖屢勝,阻兵不能過,徘徊鄂東、皖西間;六月初六日,天京陷,融和等猶與扶王在麻城境,旋自將本部往羅田。
七月初八日,融和合張宗禹自羅田往援扶王於麻城白杲鎮,為清僧格林沁督成大吉等所破;十二日,白杲陷,守軍分兩路遁,融和從扶王及祜王藍成春等東走,清將成大吉、張曜追躡不輟。
扶王、融和等屢敗於湖北蔪水關口等地,不得已,南退陳家壩。僧格林沁踵至,與戰又不利,乃北走安徽英山、霍山境,為僧格林沁及皖、豫諸軍所困,九月廿四日,復大挫於霍山黑石渡。
時祜王屯五岐河,融和與扶王屯管家渡,眾尚號十一萬,然已聞天京陷,天王父子死,復睹山勢絕險,強敵環伺,皆無復鬥志。廿六日,融和偕倪隆懷、高人貴、吳清泉等七萬餘人降於安徽按察使英翰。融和名將,軍鋒所恃,一旦放仗,三軍皆瓦解,不數日十萬人皆沒,祜王就戮,扶王自戕,惟邱遠才北走麻埠,與遵王賴文光合。
融和之降也,矜才尚功,意氣高揚,以為必當殊賞。清吏史念祖慮其難制,於座以計挫折之,遂中沮,不敢強。清旋令遣散部眾,止留千人編兩營,授融和游擊虛銜,以為兩營分統。
清同治十三年甲戌,從福建陸路提督羅大春於福建。先是,甲子歲,湖州陷,輔王楊輔清走上海,復遁澳門,耿耿以復國為念,乃奔走各省,結交豪傑,以謀恢復。聞清吏募勇於晉江,變姓名,往投之,事為融和所偵得,密報閩浙總督李鶴年,輔清以此被害。清廷雖明發上諭,令酬賞出力員弁,而融和降將,獨不得與,自後事跡杳然,不知所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