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蛋果(植物)

馬蛋果(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馬蛋果(Gynocardia odorata R. Br.)又名野沙梨和阿比坦,大風子科馬蛋果屬常綠喬木或大灌木,高4-15米,葉革質,長圓橢圓形,花黃色,芳香,頂生或簇生於枝幹上,漿果淡黃褐色,球形,種子多數,倒卵形,長約2.4厘米,花期1-2月,果期6-8月。野沙梨生長的環境主要在遠離人煙的溝谷和坡旁,地形閉塞、潮濕的森林中。土壤多為千枚岩、砂頁岩發育的山地黃壤或山地棕黃壤。野沙梨喜暖濕氣候、半陰性,幼苗和幼樹要求較高的溫濕度和較好的庇蔭條件。野沙梨產我國雲南東南部、西藏東南部和香港,錫金、印度、緬甸也有分布。馬蛋果花香果美可供觀賞,又為蜜源植物,果實成熟後味甜可食,種子含油。它木材堅實,結構細密,可作建築、家具和器具等用材。馬蛋果是一種具有多種用途、值得推廣的好樹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馬蛋果
  • 拉丁學名:Gynocardia odorata R. Br.
  • 別稱:野沙梨、阿比坦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
  • :側膜胎座目 Parietales
  • 亞目:山茶亞目 Theineae
  • :大風子科 Flacourtiaceae
  • :大風子族 Trib. Pangieae
  • :馬蛋果屬 Gynocardia
  • :馬蛋果
  • 分布區域:中國、錫金、印度和緬甸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瀕危原因,

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或大灌木,高4-15米;全株無毛;樹皮棕褐色,不裂;小枝圓柱形;冬芽卵圓形。葉革質,長圓橢圓形,長13-20厘米,寬5-10厘米,先端突尖,基部楔形,邊全緣,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乾後近同色,側脈4-8對,在下面明顯,網脈平行;葉柄長1-3厘米。花黃色,芳香,直徑3-4厘米,頂生或簇生於枝幹上;花萼杯狀,5裂;花瓣5,基部有鱗片狀毛;雄花雄蕊多數,花絲被綿毛,花葯基部著生,線形;雌花:比雄花大,有退化雄蕊10-15枚,有絨毛;子房1室,花柱5,柱頭心臟形,側膜胎座5個,每個胎座有多數胚珠。漿果淡黃褐色,球形,直徑5-6厘米;果皮厚,木質化,表面粗糙;種子多數,倒卵形,長約2.4厘米。花期1-2月,果期6-8月。

生長環境

野沙梨生長的環境主要在遠離人煙的溝谷和坡旁,地形閉塞、潮濕的森林中。土壤多為千枚岩、砂頁岩發育的山地黃壤或山地棕黃壤。當地屬季風氣候,常年雲霧多,年降水量1100 ~1700mm,年均相對濕度86%,年均溫18~22℃。由此可知,野沙梨喜暖濕氣候、半陰性,幼苗和幼樹要求較高的溫濕度和較好的庇蔭條件。

分布範圍

產雲南東南部(屏邊)、西藏東南部(墨脫),香港有栽培。生於海拔1000-1100米的潮濕山谷疏林中。錫金、印度、緬甸也有。

主要價值

大風子科植物用途廣泛,大風子屬、馬蛋果屬、柞木屬的很多種類都是藥用植物。幾種大風子及馬蛋果中的大風子油酸(Chaulmoogric acid,C18H32O2)和次大風子油酸(Hydnocarpic acid,C16H28O2)可用於治療麻風病;象皮病;皮膚病等。
馬蛋果花香果美可供觀賞,又為蜜源植物,果實成熟後味甜可食,種子含油。它木材堅實,結構細密,可作建築、家具和器具等用材。馬蛋果是一種具有多種用途、值得推廣的好樹種。

瀕危原因

生態環境的破壞:任何一個物種的生存和發展都與其所處的環境密切相關,它們從環境中取得營養和尋求庇所,形成物種相嵌性和多樣性。當其環境遭到破壞時,任何物種的生存也就受到威脅,野沙梨也不例外。野沙梨的生長,特別是幼苗階段要求較好的溫濕度和一是的庇陰條件,一旦環境遭到破壞,幼苗生長的特定條件不復存在,威脅著本種的生存。
鳥獸取食種子:在野外調查過程中,母樹底下或附近很少發現種子,但幾次觀察發現樹上的果實卻很多,後經仔細觀察發現果實成熟落地後即有鳥類和鼠類取食其種子,並且在母樹附近的一鼠洞中發現種子12粒。
種子發芽率低:在調查過程中,取得本種種子10粒,經沙藏第二年春天催芽,有5粒種子有發芽跡象,移入土中播種,結果有2粒於6月份發芽出土,其它種子從土中取出,在顯微鏡下觀察其胚胎,除1粒還表現良好外,其它均成黃綠色,已呈腐敗現象。
亂砍濫伐:野沙梨木材淺黃色,心邊材不明顯,材質硬重、緻密,紋理略斜,有光澤,導管分子長1000~1500μm,木纖維長1300~3000μm,加工後美觀且不翹裂。當地山民喜選作家俱、農具用材,故亂砍濫伐嚴重,致使本種資源迅速減少。
為了我國的種質資源得到更好的保護和今後更好地開發利用本種資源,建議除在當地加強環境保護法和森林法的貫徹執行外,首先應當大力保護本種的生存環境來達到保護本種的目的。同時,加強種子發芽和幼苗成活機制的研究,以便為遷地保護提供保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