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邦關碉

馬爾邦關碉

中國碉王——馬爾邦關碉。此碉威然矗立,高達49.8米,基寬6.5×5米,頂寬3米,是目前已知保存較好的古碉,被譽為“中國碉王”迄今已有近300多年的歷史,為原大金川土司莎羅奔的小官寨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馬爾邦關碉
  • 地理位置:四川省阿壩州金川縣
  • 門票價格:免費
  • 著名景點:馬爾邦關碉
  • 高度:49.8米
  • 基寬:6.5×5米
  • 頂寬:3米
  • 年代:300多年
中國碉王——馬爾邦關碉 此碉威然矗立,高達49.8米,基寬6.5×5米,頂寬3米,是目前已知保存較好的古碉,被譽為“中國碉王”迄今已有近300多年的歷史,為原大金川土司莎羅奔的小官寨碉。本世紀40年代,著名學者馬長壽先生在考察井崗山五次反圍剿的碉堡時指出:“中國之碉源於四川,四川之碉源於金川”,這是嘉絨藏族對豐富戰爭藝術的傑出貢獻,著名美國記者索爾茲伯看到金川的石碉驚嘆這個世界建築史上的明珠。金川嘉絨藏族的石碉文化十分突出,現殘存的古碉最多,有“千碉之國”的稱譽,可以說石碉是民族建築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在中華民族建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據《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記載,冉駹夷“皆依山居止,壘石為室,高者至十餘丈,為邛籠”,即石碉。《隋書·附國傳》和《新唐書·南蠻傳》《太平寰宇記》等古籍,對川西北地區尤其是嘉絨地區的石碉文化都有不少記述。這些碉樓,僅用片石累砌而成,高度多在20餘米至30餘米之間,少數碉高達40餘米,也有一些較低者僅高10餘米,不過低矮的石碉均為四角、五角、六角,而八角碉則皆較高大。石碉的功能,大約可分為軍事防禦碉、官寨碉、通訊預警碉、界碉、風水碉等五大類。軍事防禦碉是現有石碉中最常見的一種,多修建於村寨內及其附近入村寨的要道旁、交通要隘、渡口、關卡等地,屬軍事防禦性工事。碉內底層一般用於戰時儲藏糧食、物資,二層以上牆體上布滿瞭望射擊孔,加之牆體堅固厚實,居高臨時下,易守難攻,形成極好的防禦工事。清乾隆年間兩次用兵金川,均因石碉的阻擋,久攻不克。此種防禦工事後來傳入內地漢區,逐步演變為一種重要的軍事防禦設施——碉堡。石碉在嘉絨藏區較為普遍,但是在金川縣境內特別突出,僅卡撒鄉就有300多座石碉,可惜毀於乾隆平定金川的戰火之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