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格里特(比利時畫家)

馬格里特(比利時畫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雷尼·馬格里特(1898~1967),Magritte,Rene,比利時畫家。1898年11月21日生於萊西訥,1967年8月15日卒於布魯塞爾。早年受業於布魯塞爾藝術學院。成熟期的作品具有超現實主義特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雷尼·馬格里特
  • 外文名:Francois -Ghislain
  • 國籍:法國
  • 出生地:比利時
  • 出生日期:1898
  • 逝世日期:1967
  • 職業:超現實主義畫家
  • 畢業院校:布魯塞爾美術學院
  • 代表作品:《錯誤的鏡子》,《集體發明物》
人物生平,繪畫風格,藝術賞析,

人物生平

1898年11月21日,勒內·佛朗索瓦·馬格里特於出生於比利時萊納。其父里奧波爾德(Léopold)是裁縫師,其母阿德琳娜(Adeline Bertinchamp)是一名板樣師。
馬格里特
1 9 0 0 年 馬格里特全家遷移至比利時的Gilly。同年6月29日馬格里特的弟弟雷蒙(Raymond)出生。第二個弟弟於1902年10月24日出生。
1 9 0 2 年 ,1902-1910年期間馬格里特全家喬遷至夏特萊(Châtelet)和夏勒華(Charleroi)。
1 9 1 0 年 ,勒內·馬格里特第一次接觸繪畫教育——參加了夏特萊的兒童繪畫班。
1 9 1 2 年 ,馬格里特14歲時母親自殺,享年42歲,自殺原因一直不詳。馬格里特幼小的心靈為此受到了嚴重的創傷。
1 9 1 3 年 ,回到夏勒華,馬格里特進入中學。在夏勒華,馬格里特幾兄弟一直由他們的祖母以及一個傭人照料。在這一年馬格里特邂逅了後來成為他妻子的喬歐捷特·貝爾傑(Georgette Berger),她出生於1901年2月22日。
1 9 1 6 年 ,在布魯塞爾藝術學院學習二年。在那兒拜師於象徵派畫家凡·達姆(Va Damme)、吉貝特(Ghisbert)、康巴斯(Combaz)以及蒙塔爾德(Montald)。馬格里特認識了大畫家維克多·塞佛朗克斯(Victor Sevfanckx)。
1 9 1 8 年 ,馬格里特全家移居至布魯塞爾。
1 9 1 9 年 ,21歲的馬格里特認識了一些藝術界的先鋒派人物:詩人皮埃爾·布爾熱瓦(Pierre Bourgeois)、其兄維克多·布爾熱瓦(Victor Bourgeois)和抽象派畫家皮埃爾路易·弗羅蓋(Pierre-Louis Flouquet)。馬格里特和他們一起出版了幾期期刊《操縱》,為未來派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1 9 2 0 年 ,馬格里特在布魯塞爾舉行了關於荷蘭一個團體《De Stijl》和他本人純粹主義派思想的演講會。其未婚妻喬歐捷特當時在布魯塞爾一個藝術社團工作。
1 9 2 1 年 ,馬格里特在安特衛普服兵役,並完成三幅其指揮官的肖像畫。
1 9 2 2 年 ,勒內·馬格里特與喬歐捷特·貝傑特於該年6月完婚。在畫家塞佛朗克斯推薦下,馬格里特在布魯塞爾郊區一家印刷廠當美工設計師,並與塞佛朗克斯一起撰寫了《純藝術·保衛審美觀》。為詩人皮埃爾·布爾熱瓦的詩集設計了封面,該封面的設計融合了俄爾浦斯派及立體主義派的風格。
1 9 2 3 年 ,馬格里特離開印刷廠,開始集中精力為展覽以及廣告宣傳進行創作設計。
1 9 2 4 年 ,第一次賣出了自己的作品:為歌唱家Evelyne Brelia畫的肖像畫。同年,達達派重要刊物《391》第19期刊登勒馬格里特的一些藝術言論。結識了卡米爾·戈曼(Camille Goemans)和馬賽爾·勒孔特(Marcel Lecomte)。
1 9 2 5 年 ,與梅森(Mesens)一起出版了僅一期的達達派雜誌《食筐》。馬格里特開始欣賞契里科(Giorgio de Chirico)的作品《愛之歌》。為馬賽爾·勒孔特德散文集《Application》作了兩幅插圖。為梅森的音樂集設計了封面。結識了保羅·羅傑(Paul Nouge)和音樂家安德烈·蘇里斯(Andre Souris)。
1 9 2 6 年,成功的完成了其第一部超現實主義繪畫作品《丟失的騎師》(Le jockey perdu)。,放棄了一份廣告設計契約,進入了布魯塞爾的《精品》(《Sélection》)畫廊。與比利時其他幾位超現實主義藝術家一起發表了兩篇抨擊文章《某些卑鄙的行徑》和《艾菲爾鐵塔的新郎們》(Quelques turpitudes、Les mariés de Tour Eiffel)。
1 9 2 7 年 ,8月馬格里特攜其妻離開布魯塞爾來到巴黎近郊居住,在那兒他們生活了三年。,在巴黎開了一家畫廊。馬格里特融入法國超現實主義團體,並和許多畫家結下了友誼,如布雷東、達利阿爾普、艾呂亞、米勒等。凡埃克(Van hecke)發表一篇關於馬格里特的文章《馬格里特:抽象思維的畫家》,刊登於1927年3月期的《精品》雜誌上。結識了路易·斯居耐特(Louis Scutenaire),並和他結下深厚友誼。
1 9 2 8 年,馬格里特的父親去世,享年58歲。幫助保羅·羅傑的雜誌《距離》(Distances)配圖。(共3期)。,法國Grenoble市的藝術博物館購買了馬格里特的作品:《影子的殘骸》。
1 9 2 9 年 ,與保羅·艾呂亞(Paul Eluard)和嘉拉·艾呂亞(Gala Eluard)逗留於達利家中,後來嘉拉·艾呂亞成為嘉拉·達利。在雜誌《超現實主義革命》最後一期(12月15日)封面上刊登了有名的合成攝影作品《隱藏的女人》(La Femme cachée),又名《我看不見這個女人》(Je ne vois pas la femme),作品的內容是一個女人緊閉雙眼,被巴黎超現實主義團體成員的肖像攝影所包圍。這期雜誌同時也發表了馬格里特的文章《文字與圖象》。
1929年底,馬格里特關閉了《半人半馬》畫廊,他從1926年就開始了這裡的工作。
1 9 3 0 年 ,由於巴黎藝術圈的冷淡態度,馬格里特於年中回到布魯塞爾定居。

繪畫風格

馬格里特細膩而經過千錘百鍊的繪畫風格終生未變,他只是在20世紀40年代的一個時期里,戲劇性地嘗試了迥然不同的其他藝術風格。從1943年至1947年間,馬格里特受到了雷諾瓦等印象派啟發,創作了印象風格的作品,他稱這個時期是“充滿陽光的超現實主義”。
對常識的質疑
馬格里特的眾多作品中都匯集了“繪畫中的寫實意義”這一現代美術所面臨的矛盾。
對寫實性的超越
馬格里特的繪畫風格準確,細膩而完美,多數內容取自日常生活,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他的繪畫基本上是以“寫實”為基礎的,但是,馬格里特的寫實只是為了達到目的的一種手段。
文字遊戲
馬格里特常常在作品中寫入文字。這種手法首先被使用於立體主義的繪畫中,在立體主義繪畫和拼貼畫中,文字只是圖形的一部分。而在馬格里特的作品中,畫家將其用於解釋繪畫表現,或者作為其替代物使用。在寫有文字的作品中,《圖像的背叛——這不是菸斗》是馬格里特最著名的系列畫中的一幅。

藝術賞析

他的作品通過有目的的、理性的視覺錯置,顛倒了人們對於現實世界的經驗,從而產生出精神上的震撼性。代表作有《強姦》、《圖像的反叛》、《受威脅的兇手》等。他的創作對年輕時的超現實主義畫家達利、麥桑等和波普藝術家,有一定的影響。馬格里特一生的風格變化不大,他不受流行的新技巧影響,而專注於創作奇幻的、恐怖的、充滿特殊構想的形象。他的繪畫作品仿佛謎語一般讓人猜想,作品裡浮現一種死寂的安靜,表達的觀點含括了從政治到哲學的理性世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