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振華(1905―1940)化名李澤民。 中共冀魯邊區津南地委書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振華
- 別名:李澤民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河北省鹽山舊縣鎮
- 出生日期:1905
- 逝世日期:1940
- 職業:革命者
- 信仰:中國共產黨
-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人物生平
人物事跡
革命歷程
“邊區的革命胚胎,邊區的革命元勛,邊區的慈母啊!你為革命壯烈犧牲,振華同志!你的革命精神嚇得敵人發抖,你的無畏精神嚇得敵人慌走,你最後還想多殺幾個鬼子,一槍啊,正打在你的胸口!親愛的同志,你,人倒下去了,你的精神永垂不朽,你鼓舞著邊區人民,踏著你的血跡繼續前進!”這是1940年冀魯邊區文化教育抗日救國總會主任呂器為馬振華烈士撰寫的輓歌。
馬振華,1905年出生於河北省鹽山縣舊城鎮後韓村。1932年秋,經中共津南特委組織委員兼軍事委員劉格平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4月,馬頰河農民暴動失敗後,他毅然捨棄教鞭,奔走於鄉村,聯絡發展黨員,恢復遭到破壞的地下黨組織。他時而扮做串書館賣筆墨的商人,時而扮作貨郎,時而又出現在短工市場,宣傳革命思想,開展黨的地下工作。他鼓勵同志們“堅持下去,與黨組織始終保持聯繫,就一定能夠戰勝困難”。在他活動的地區,黨員隊伍和基層黨支部發展壯大,革命烈火在津南一帶又熊熊燃燒起來。
全面抗戰爆發後,馬振華組建華北民眾抗日救國會和救國軍,初任第一分會負責人,繼任冀魯邊區抗日救國軍政治部主任。針對救國軍內部成分複雜的客觀情況,他既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充分發揮各個階層的抗日積極性,又堅持中國共產黨獨立自主的方針不動搖。不久,救國軍改稱冀魯邊區抗日游擊隊。為加強黨對部隊的領導,馬振華狠抓整頓工作,在各團設立政治部,連以上設指導員,同時,建立士兵政治課制度,學習“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倡導官兵平等,使部隊政治氣氛濃厚,士氣高漲,戰鬥力提高。短短几個月,游擊隊由原來的4個團1000餘人,發展到24個團萬餘人。
1939年7月,馬振華調任中共津南地委書記。他走村串戶,深入田間地頭,與農民一起勞動,宣傳抗戰形勢,成為民眾的貼心人。一次,馬振華與東光縣委的同志剛開完會,就遭遇了到村中搶掠的偽軍。來不及突圍,馬振華讓大家混在鄉親們中間,掩過偽軍耳目,安全脫險。他說:“人民戰爭,時刻都不能脫離人民民眾,他們才是真正的英雄。”
抗日戰爭進行到第三年,日本侵略者對敵後抗日根據地進行瘋狂“掃蕩”,實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中共冀魯邊區黨委提到“到敵人後方去,狠狠打擊敵人”的號召。據此,馬振華深入敵占區開闢工作。一天,日軍在鹽山附近的村莊四處燒殺搶掠。馬振華帶兵趕到,掩護民眾轉移。他繞到敵後,猛烈射擊,將敵人引向自己。子彈打光了,敵人追了上來,千鈞一髮之際,幸遇幾位老鄉。他們將馬振華打扮成農民模樣,一同被日軍押到村里集合。日軍頭目惡狠狠地喊道:“誰是馬振華,趕快出來。”人群中沒有一人回答,只有仇恨與蔑視的目光。日軍拉出一位老人逼問:“你說,誰是馬振華!”老人堅定地回答:“不知道!”日軍急了眼:“這裡有馬振華,你們不說,就統統地殺死。”人們異口同聲:“這裡沒有馬振華!”日軍隊長嚎叫著:“限你們三分鐘,不說出來,就開槍。”隨即命令手下架起機槍,全場仍是鴉雀無聲。時間一秒一秒地過去,就在日軍隊長舉手要下命令時,馬振華從人群中闖出來,高聲大喝:“住手,我是馬振華!”大爺、大娘、婦女、兒童們也一齊高喊:“我是馬振華!”接著,青年們個個站出來大聲喊:“我是馬振華!”日軍既震驚又黔驢技窮,只好灰溜溜地收場。馬振華在民眾的保護下再一次安全脫險。1940年9月11日晚,馬振華在寧津縣柴胡店區薛莊村召集各縣、區主要幹部開會。由於叛徒告密,被400多名日偽軍包圍。生死關頭,馬振華開槍射擊,將敵人的火力吸引到自己身上,掩護其他同志轉移。霎時,子彈雨點般地向他射來。當他最後衝出門外時,一梭子彈射來,他倒在血泊中。
中共冀魯邊區黨委決定,將寧津縣改名振華縣,永遠紀念這位為祖國解放事業流盡最後一滴血的人民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