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97年7月12日,馬拉拉·優素福·扎伊生於巴基斯坦西北邊境省斯特河谷(Swat Valley)一個普什圖穆斯林教育工作者的家庭。
2008年9月1日,馬拉拉的第一次登台演講是在
白沙瓦市當地的一個記者俱樂部。她的演講題目是“塔利班為何敢剝奪我的基本受教育權?”。
2009年1月3日,馬拉拉·優素福·扎伊小姐開始在英國廣播公司(
BBC)的
烏爾都語網站上用“古爾·馬卡伊”的筆名撰寫個人網誌,並自述“馬拉拉”的意思是“被悲傷擊中的”,內容是斯瓦特山谷的生活,以親身經驗批判
塔利班武裝組織禁止女孩上學的政策以及恐怖活動。但塔利班來了。他們控制了這一地區,禁止女生上學,並與
巴基斯坦政府軍展開拉鋸戰。馬拉拉·優素福·扎伊漸漸頻繁出現在國內外媒體,為失學女童呼籲。
2009年1月15日,塔利班發布教育法令。炸毀了100多所女子學校,並發布法令稱2009年1月15日起,禁止女孩上學。而那時,馬拉拉在部落格里寫道,她在繼續準備著她的考試。
2009年2月18日,馬拉拉利用一個節目發表言論稱反對塔利班禁止女性接受教育。
2009年2月21日,塔利班進解婦女不準上學的禁令。時任塔利班領導人Maulana Fazlulla在廣播中宣布,他將解除婦女不能受教育的禁令,但是女孩必須要穿上長袍(burqua)。
2009年3月12日,最後一篇博文。馬拉拉的最後幾篇部落格寫的是關於開學後她和朋友們提交論文。
2009年5月1日,背井離鄉。當巴基斯坦軍隊開到馬拉拉家門口後,她被迫與家人分開,前往其親戚家暫住。這段時間裡,紐約時報記者Adam B. Ellick將她和她的父親拍成了紀錄片。
2009年7月24日,會見理查·霍布魯克。當總理宣布人們可以返回斯瓦特山谷後,馬拉拉和家人團聚並啟程回家。在途中,他們遇到了一群被邀請去會見美國駐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事務特別代表理查·霍布魯克,馬拉拉向他表達了尋求教育幫助的請求。
2009年下半年,馬拉拉成為當地的兒童教育會主席,開始了她的政治活動。
2009年12月1日,有訊息稱馬拉拉是匿名部落格的博主。BBC從未對外透露那位巴基斯坦博主的真實身份,但是由於馬拉拉對外的宣傳活動的增多,她的身份也被一一曝光。
2011年,接受
CNN採訪時她說:“我有玩樂的權利,我有唱歌的權利,我有說話的權利,我有逛商場的權利,我有大聲說話的權利。”
2011年10月1日,13歲的馬拉拉被國際兒童和平獎提名。南非聖公會主教德斯蒙德·圖圖在提名介紹中寫道“馬拉拉敢於站出來為自己和其他女孩爭取權益,並利用國內和國際媒體讓全世界了解到女孩同樣有接受教育的權利。”
2011年11月1日,馬拉拉獲得了巴基斯坦的首屆國家青年和平獎。巴基斯坦總理吉拉尼為馬拉拉頒發國家青年和平獎。在頒獎儀式上,馬拉拉表示她希望自己能推動教育的發展。
2012年10月9日,馬拉拉在乘校車回家途中,遭到塔利班槍手企圖暗殺,頭部和頸部中槍,一度情況危殆。其後被轉送到英國治療,並在2013年1月4日出院。
2012年10月9日,馬拉拉遭遇襲擊的新聞占滿全球新聞頭條。由於馬拉拉的成功宣傳讓塔利班惡從心生,在馬拉拉回家途中,塔利班對她及另外兩個女孩開槍射擊。
2012年10月12日,馬拉拉受襲後,民眾對襲擊馬拉拉的槍手感到無比憤怒,並激起了一場跨民族宗教的聲討浪潮。巴基斯坦政府拿出10萬5000美元懸賞槍手。馬拉拉受到了全球人民的支持和幫助。
2012年10月15日,聯合國請願書,聯合國全球教育特使戈登·布朗開啟了支持馬拉拉的請願書,旨在確保至2015年,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受教育的權利。其口號為“我是馬拉拉”。
2012年12月8日,巴基斯坦總統
扎爾達里親自到伯明罕醫院看望了馬拉拉,並稱讚她是傑出的女孩,是巴基斯坦的驕傲。
2012年12月31日,馬拉拉登上美國時代周刊封面,並被時代周刊提名為2012年度風雲人物。
2013年3月19日,在英國
伯明罕就近入學埃德巴斯通女子高中。
2013年春天,馬拉拉還與女演員
安吉麗娜·朱莉合作倡導在開發中國家加強女孩受教育的權利,並成立了馬拉拉基金。
2013年7月12日,馬拉拉在聯合國演講,在馬拉拉16歲生日那天,馬拉拉在聯合國發表了康復後的首次公開演講,她第一次公開講述被塔利班襲擊經過。她說道:“我們的書籍和我們的筆是世上最強大的武器。”,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英國前首相布朗均參加了這一特殊活動。
2013年7月12日,來到聯合國紐約總部,參加了題為“
馬拉拉日“青年大會”的活動,並與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會面。
2013年10月8日,被塔利班槍擊頭部、大難不死的巴基斯坦小姑娘馬拉拉出版個人回憶錄《我是馬拉拉》(I Am Malala)。
2013年10月8日,馬拉拉再遭塔利班威脅。諾貝爾和平獎臨近,塔利班再次威脅馬拉拉。一位發言人在一次電話採訪中指出,10月8日,該組織稱如果馬拉拉仍然繼續批評巴基斯坦嚴格實施的伊斯蘭法,他們將再次行動。而10月9日是馬拉拉被襲一周年。
2013年10月11日,
歐巴馬夫婦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見了因呼籲女孩受教育權而遭到塔利班槍擊的巴基斯坦少女馬拉拉。
2015年,美國國家宇航局(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JPL)的天體物理學家艾米·門澤(Amy Mainzer)為提倡馬拉拉的精神,決定以馬拉拉的名字為她所發現的小行星命名。
2017年8月17日,被牛津錄取。
人物榮譽
2011年12月19日,獲得
巴基斯坦的首屆國家青年和平獎。
2012年4月,馬拉拉登上《時代》雜誌封面並被選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百人之一,僅次於歐巴馬的2012年度第二大人物;
2012年11月10日,為表彰馬拉拉不畏塔利班威脅、積極為巴基斯坦女童爭取受教育權利所作出的傑出貢獻,聯合國表示,將每年的7月12日(馬拉拉生日)定為“馬拉拉日”(Malala Day)。
2013年,獲得了2013年
諾貝爾和平獎的提名,從而成為該獎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候選人。
2014年10月10日,因“為受剝削的兒童及年輕人、為所有孩子的受教育的權利抗爭”,與
凱拉什·薩蒂亞爾希共同獲得2014年諾貝爾和平獎。
2014年10月13日,馬拉拉的自傳《我是馬拉拉》簡體中文版,將於月底出版上市。
2015年4月,獲得316201號小行星命名,該行星被命名為“馬拉拉星”
人物事件
不幸遇襲
2012年10月9日在巴基斯坦西北部開伯爾-普什圖省遭遇不明身份槍手襲擊,傷勢嚴重。
馬拉拉當天放學回家途中所乘校車被一名身著警服的襲擊者攔下。槍手登上校車,問:“你們誰是馬拉拉?快說,不然把你們統統斃了。”優素福扎伊的身份暴露了,槍手對著她的臉開了槍,子彈穿過頭、頸,嵌入肩膀。
彌留時,她被飛運英國,在伯明罕的
伊莉莎白女王醫院救治。2013年2月份的手術補造了顱骨,並使她恢復了聽力。3月19日,她換上新校服,在
伯明罕就近入學埃德巴斯通女子高中。
事發後,巴基斯坦總統
扎爾達里、總理阿什拉夫以及其他政要紛紛發表聲明,對襲擊馬拉拉的行為予以譴責。
出版著作
馬拉拉·優素福扎伊於2013年秋天出版了個人回憶錄。該書名為《
我是馬拉拉》(I Am Malala),由英商魏登菲爾德和尼科爾森書局在
大英國協地區發行,世界其他地區劃歸美商利特爾布朗。《
衛報》說,優素福扎伊據信拿到了200萬英鎊(約合人民幣1888萬元)的預付稿酬,但魏尼書局未予證實。
“我希望這本書能讓全世界讀到,這樣人們就能認識到有些孩子要想接受教育是多么艱難。”馬拉拉·優素福扎伊說,“我想講我的故事,可這也將是6100萬失學兒童的故事。我想讓它成為這場運動的一部分,讓所有的男孩子、女孩子都能得到上學的權利。這是他們的基本權利。”
聯合國演講
聯合國秘書長
潘基文也於2012年11月10日宣布將每年7月12日(馬拉拉生日)定為“
馬拉拉日”。她的父親齊亞丁·優素福扎伊則獲任為聯合國教育顧問。
2013年7月12日,是馬拉拉16歲的生日。在聯合國青年大會發表演說,敦促聯合國及各國領袖,努力讓全世界的兒童都能夠跨越宗教、種族、性別、貧富等因素,在校園裡得到平等的教育機會。
曾經在槍口下面對死亡威脅,頭部重創的馬拉拉以最響亮的聲音說:她永不會在威脅中後退和倒下,一定要為弱勢孩童,特別是女孩發聲,爭取和實現平等教育權。
歐巴馬會見
2013年10月11日,美國華盛頓,
歐巴馬夫婦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見了因呼籲女孩受教育權而遭到塔利班槍擊的巴基斯坦少女馬拉拉。
在與歐巴馬會晤後,馬拉拉在聲明中稱,她很榮幸能與美國總統見面,“我感謝美國總統歐巴馬,因為美國在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國支持教育發展,並援助敘利亞難民。同時我也表達了我的顧慮,即無人機對恐怖分子的襲擊造成無辜民眾的傷亡。這會導致巴基斯坦民眾的不滿,也會對教育工作帶來很大的影響。”
馬拉拉還呼籲美國和巴基斯坦政府之間加強合作。
人物評價
“塔利班試圖讓這個巴基斯坦女孩沉默,但卻放大了她的聲音。她現在已成為世界女性爭取權益的象徵。” (美國《時代》雜誌)
紀念
美國國家宇航局(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JPL)的天體物理學家艾米·門澤(Amy Mainzer)為提倡馬拉拉的精神,決定以馬拉拉的名字為她所發現的小行星命名。這顆小行星於2010年被發現,其運行軌道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每五年半環繞太陽轉一圈,直徑四公里,顏色烏黑,永久編號為316201。現在,它有了一個新名字:“Malala”。
門澤表示,“一名研究人員向我提及,雖然多個小行星已被命名,但極少是為了紀念女性的貢獻(尤其是非白人的女性)。她對馬拉拉貢獻所表達的支持是具邏輯的;當全球女性受教育時,人類的潛能也將增加。我們非常需要聰明人類的腦力來解決人類困難的問題,而我們不能拒絕占有全人類一半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