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島長喙天蛾

馬島長喙天蛾

馬島長喙天蛾(學名:Xanthopan morgani),又名非洲長喙天蛾、馬達加斯加長喙天蛾,是天蛾科的一個物種,分布於非洲東部。

基本介紹

  • 拉丁學名:Xanthopan morgani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昆蟲綱
  • :鱗翅目
  • :天蛾科
  • :馬島長喙天蛾屬
  • :馬島長喙天蛾
  • 中文名:馬島長喙天蛾
馬島長喙天蛾最顯著的特徵就是那演化出超長的口器,體色大部分為褐色,身上有許多黑色條紋。授粉方式是飛到花的附近,同時將口器伸進花里。幼蟲則以番荔枝、紫玉盤與木瓣樹等番荔枝科植物為食。
除了馬達加斯加島外,馬島長喙天蛾在辛巴威與馬拉威也有分布,在早期,馬島長喙天蛾被分為兩個亞種:分布於非洲大陸的族群與馬達加斯加島上的族群(Xanthopan morganii praedicta),直到後來,這兩個亞種才被確定是同一個族群。
在1830年代,法國植物學家Louis-Marie Aubert du Petit-Thouars發現了大彗星蘭(英語:Angraecum sesquipedale),其蜜管的長度將近40公分,這點令科學家不禁懷疑,怎么可能會有動物能幫這種植物授粉?生物學家查爾斯·達爾文在1862年的著作《蘭花的授粉》(Fertilisation of Orchids),對這種植物做出了“在有這種植物生長的地方一定有某種長舌(或口器)生物能替其授粉”的假設,後來在1903年昆蟲學家真的發現了馬島長喙天蛾,確定這種生物能幫大彗星蘭授粉。
馬島長喙天蛾同種異名中的praedicta在拉丁文中有“預測”之意,指的就是查爾斯·達爾文對大彗星蘭作的推論。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