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馬尼拉大屠殺(Manila massacre)也稱
馬尼拉大慘案,1942年1月2日,
菲律賓首都
馬尼拉被日本軍隊所占領。1945年2月二戰
太平洋戰爭末期,
日軍在
南太平洋諸島節節敗退,
山下奉文大將下令馬尼拉為不設防城市,但海軍部隊拒絕服從,在美軍強攻馬尼拉期間發生的持續達一個月之久的屠殺事件,直到2月23日,美國軍隊重新奪回,據知死亡的菲律賓人總數達10萬人以上,平均每天有3000人遇害。死亡的10萬人中,哪些是日軍直接屠殺的,哪些是雙方交火中死亡,已難以判定,因為美軍的炮火同樣把街道化為灰燼。最駭人聽聞的,在
聖保羅大學一次殺害994名菲律賓兒童。1945年2月4日至2月10日日軍在巴石河南岸肆意姦淫屠殺,燒毀了教堂和圖書館,將避難所的3000名難民燒死,2月5日勒令城中男女分開排列街上,將男子用機關槍射殺,女子肆意強姦後射殺,來不及殺害的無辜百姓則用手榴彈爆炸,屍橫遍地。此役日軍戰死者約12,000人、美軍戰死者約1,020人,戰傷5,565人。平民老百姓死約10萬人至15萬人之間。
發生背景
1941年12月8日,在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僅僅10個小時,日軍就對美國控制下的菲律賓發起了進攻,並在一個月之後占領了馬尼拉,約有7萬人成為日軍的戰俘。日軍將這些戰俘押解到100多公里之外的戰俘營,全程境況慘烈,史稱“
巴丹死亡行軍”。整個行軍過程中僅在出發的時候給了戰俘吃了一個
飯糰,此後一路上不許戰俘喝水進食,凡是企圖找水和食物者,即被日軍以刺刀或開槍處決。一路上因饑渴而死或者遭到日軍處死的戰俘超過1萬人,其中絕大多數是菲律賓人。抵達戰俘營之後的兩個月內,又有2.6萬名戰俘被
日軍虐待致死。
在太平洋戰爭末期,日軍撤離馬尼拉時進行了長達一個月之久的大屠殺,遇難菲律賓人總數達10萬人。至1945年9月日本宣布投降為止,在戰爭中死亡的菲律賓軍民超過百萬。
慘案經過
在“馬尼拉慘案”中,最殘忍,最駭人聽聞的是日軍在
聖保羅大學一次殺害994名菲律賓兒童
。日軍先在大學餐廳里擺放了一些點心,把孩子們哄騙進來。正當孩子們吃點心的時候,一個獸兵拉動了藏在燈架內的集束手榴彈,懸掛在兒童頭頂的五盞枝型吊燈轟然一聲巨響,屋頂掀開了,孩子們被炸得血肉橫飛,沒死的在奔跑中倒在了機槍的火舌下。
相關評價
相關統計
戰後據統計,馬尼拉圍城期間,死亡的菲律賓人總數達10萬人以上,平均每天有3000人遇害。考慮到美軍攻城期間也動用了大量重武器,10萬人中有一部分死於美日兩軍的交火。但大部分菲律賓人肯定是死於日軍有組織的大屠殺。
對日軍評價
從1932年的
平頂山慘案到1945年的馬尼拉慘案,日本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是以屠殺開始而以屠殺終結。
奧斯維辛已經是終極的殘暴,但日本“皇軍”在亞洲的
暴行時隔65年仍然在挑戰著所有人承受力的極限。整個近代史上,找不到有哪一支軍隊這樣廣泛的製造和參與對平民的大屠殺。這是一支近代史上最暴虐、最野蠻、最反人類的軍隊,這是一個被宗教狂熱式的天皇崇拜武裝起來的披著文明外衣,卻活在前現代的民族。我們詛咒這支軍隊,我們也同樣警惕產生這樣一支軍隊的民族和文明土壤,因為屠殺是他們的常態。
1945年2月,捲土重來的麥克阿瑟率美軍直逼馬尼拉城下。日本第14方面軍司令山下奉文大將下令馬尼拉為不設防城市,但海軍部隊拒絕服從。在美軍強攻馬尼拉期間發生了持續達一個月之久的屠殺事件,直到2月23日,美國軍隊重新奪回馬尼拉。
美軍繳獲了一份這樣的日軍命令:“殺死菲律賓人時,儘量集中在一個地方,採用節省彈藥和人力的方式進行,屍體的處理很麻煩,應把屍體塞進預定燒掉或炸毀的房屋裡,或扔進河裡。”
事後處理
官方態度
日本駐菲律賓大使山崎隆一郎對日本在二戰期間在菲律賓犯下的暴行表示懺悔,承認日軍侵略對菲律賓人民帶來的災難是超出常人想像的。
1945年2月,在太平洋地區發起反攻的美軍開始進攻馬尼拉,在城內的日本軍隊作困獸斗,同時有計畫地對當地平民進行屠殺,燒殺姦淫無惡不作,在3個星期內屠殺了10萬平民,使一度被稱做“
東方明珠”的馬尼拉變成到處是死屍的廢墟。為紀念當年被日軍殺害的無辜平民,當地一戰爭倖存者組織“紀念馬尼拉1945年基金會”每年2月都要在馬尼拉西班牙舊城舉行悼念活動。
日本包裝“日菲友好”
一位菲律賓學者向《國際先驅導報》指出,“菲律賓淡化日本侵略的歷史有其獨特的政治和經濟背景。”1954年菲律賓就積極參與了美國主導成立的“東南亞條約組織”,與日本在政治上同屬“西方陣營”。在美國的調停下,菲律賓在1956年7月與日本簽署了和平條約以及戰爭賠償協定。
2006年5月,日本駐菲律賓大使山崎隆一郎特地為一名日本移民增田女士追認了“女英雄”稱號。增田女士1929年隨父母移民到菲律賓,1941年日本占領菲律賓以後,增田被徵召為日軍翻譯,她營救了許多菲律賓俘虜,演繹了日本版的“辛德勒名單”。日本官方則將她的事跡包裝成為日菲友好的象徵。
為紀念菲律賓日本和平協定簽訂50周年,兩國政府宣布2006年為“菲日友好年”。2006年7月份在馬尼拉舉行的紀念儀式上,日本外相
麻生太郎發表的演講更是“可圈可點”。麻生以近乎輕描淡寫的方式描述60年前的那場戰爭:“無論如何,就是在這片土地上上演了20世紀最悲慘的一幕,我的國家成為了你們的敵手。”接著,麻生話鋒一轉:“然而,也正是在這裡,日本戰後的主動受到了熱忱的回應,寬恕了過去,如果不是忘記了過去的話。”
馬尼拉的外交界人士認為,日本為了突破在亞洲外交的困局,刻意將菲律賓視為日本與周邊曾經受到侵略國家關係發展的一個“典範”而悉心經營,並在相當程度上得到了十分需要日本經濟援助的菲律賓政府的配合。馬尼拉大屠殺-日軍血腥罪行老照片
斥巨資收買人心
從經濟的角度看,日本不僅是菲律賓最重要的貿易夥伴、投資國、旅遊客源國,而且是最大的官方發展援助提供國。日本迄今向菲律賓提供了近100億美元的援助資金。在首都馬尼拉地區和菲律賓各主要城市,許多機場、公路、供電等基礎設施都是用日元貸款建設。在這些設施上,都特意用
菲律賓語、日語標有日本援建的醒目字樣。
此外,據菲律賓官方估計,2006年9月菲律賓和日本簽訂的《經濟夥伴協定》將可為菲律賓帶來50億至60億美元的利益。日本在這個協定中還破天荒地部分開放勞務市場,允許菲律賓醫護人員前往日本工作。對於貧窮的菲律賓人來說,到國外打工是擺脫貧困的唯一機會。
可以說,生活的困境和現實的經濟利益使菲律賓人對“歷史教科書”、“參拜
靖國神社”乃至最新揭露出來的“菲版731”事件都抱有某種淡漠甚至淡忘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