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嘯滾燈是臨安縣居民盛迎孝惠皇太后省親而作。
馬嘯滾燈由松木、竹子製作成圓盤狀,軸心中有一長條棍,圓盤外圍由畫有各種漂亮圖案布料縫製裱糊。
歷史沿革,風格特色,傳承現狀,傳承意義,
歷史沿革
據《臨安縣誌》記載,馬嘯滾燈曾是當地老百姓為迎接孝惠皇太后回鄉省親所創作的。孝惠皇太后(當地稱邵氏娘娘)是臨安市清涼峰鎮邵家村(現名揚溪村)馬面山下人。據《明史》記載,邵氏年幼時,家中一貧如洗,被迫將年幼的女兒賣給了當時的杭州鎮守太監,由此而使邵氏有“機會”於天順四年(1460)得以選入宮中成了當時還在做太子的明憲宗朱見深的宮女。邵氏“知書,有容色”。成化十二年(1476),邵氏為憲宗生了兒子(第四子),晉封為貴妃。1519年,其孫朱厚熜登上了皇帝寶座,立即尊奶奶(邵氏)為“皇太后”。每逢邵氏出生年的龍年,皇太后都會帶上宮中的禮品來到老家和百姓一起過節。當地百姓為迎接孝惠皇太后的到來,就紮起滾燈在徽杭古道夾道歡迎。
風格特色
表演的滾燈有12隻燈、16隻燈等多種。
由12隻燈組成的,其中二隻高2.2米,4隻高2米,6隻高1.2米。兩側繪有十二生肖、五穀豐登、八仙等圖案。出燈時,由兩面大鑼鳴鑼開道,兩支火銃,四支火流星及刀叉幡旗等為之增彩。行在最前面的是財神燈和名燈,然後是兩隻2.2米高的大滾燈(一隻繪有十二生肖,另一隻繪有鳳凰牡丹)。後有十二隻車燈伴隨,滾燈上畫的是財神、山中老佛、如來、判官、鯉魚精、八仙等圖案。壓軸的是樂器、鑼鼓方陣,表演時由兩個人推著大輪,一個人滾著小輪前行,演化出雙龍出水、雙龍戲水、八字形、絞鐵索等諸番變化。滾燈表演形式獨特,具有濃烈的民間民族色彩。
傳承現狀
馬嘯滾燈距今已有五百多年,但由於歷史原因中斷了一段時間。
1983年,經當地政府挖掘,民間藝人傳授,馬嘯滾燈重新恢復生機,並於1986年參加臨安縣元宵表演之後,還參加了2002年的森博會、2003年的杭州西博會表演,並取得了燈藝金獎、優秀節目等好成績。
2009年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傳承意義
被譽為江南民間舞蹈的一朵奇葩的馬嘯滾燈是浙西民俗獨有的文化信息和符號,也是研究浙西經濟和政治發展的寶貴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