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君實(1876—1926),又名振憲,字冀平,號寄翁,又號無寄,桐城縣市鄉(今城關鎮)人。近代佛教界知名人士、詩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君實
- 別名:振憲
- 國籍:中國
- 籍貫:桐城縣市鄉(今城關鎮)
- 出生日期:1876年
- 逝世日期:1926年
- 職業:詩人
馬君實(1876—1926),又名振憲,字冀平,號寄翁,又號無寄,桐城縣市鄉(今城關鎮)人。近代佛教界知名人士、詩人。
馬君實(1876—1926),又名振憲,字冀平,號寄翁,又號無寄,桐城縣市鄉(今城關鎮)人。近代佛教界知名人士、詩人。人生履歷馬君實出身於名門望族,高報宗璉、曾祖瑞辰,兩世皆治漢學。祖三俊,舉孝廉方正,父復恆,佐丁汝昌治...
《司馬君實獨樂園》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這首詩首先描寫了獨樂園的自然環境與園中景物,並構想園主人飲酒下棋的閒適生活。然後委婉地敘述司馬光雖雲“獨樂”,而實際上洛陽名士定將聚集在他周圍,標榜“獨樂”,其實內里有許多難言的隱衷,詩人對此表示了深深的理解。詩中又用《莊子·德充符》及老子...
《司馬君實端明獨樂園》是宋代詩人蘇轍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作品原文 子嗟丘中親藝麻,邵平東陵親種瓜。公今歸去事農圃,亦種洛陽千本花。修篁繞屋韻寒玉,平泉入畦紆臥蛇。錦屏奇種斸岩竇,嵩高靈藥移萌芽。城中三月花事起,肩輿遍入公侯家。淺紅深紫相媚好,重樓多葉爭矜誇。一枝盈尺不論價,十千斗酒那...
《贈司馬君實》是宋代詩人程顥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作品原文 二龍閒臥洛波清,今日都門獨餞行。願得賢人均出處,始知深意在蒼生。作者簡介 程顥, 宋洛陽人,字伯淳,世稱明道先生。程珦子。仁宗嘉祐間進士。調鄠縣、上元主簿。神宗熙寧初,為太子中允、監察御史里行。數為神宗召見,常以正心窒慾、求賢育材進...
《秋懷答司馬君實》是宋代詩人范鎮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疇昔共登仕,爾來三十秋。常睎絲繩直,竊恥鴟夷柔。蹄涔學鉅海,蟻垤依崇丘。行之不自疑,親寡憎怨稠。於今不亟去,淪胥恐同流。努力買良田,遠追沮溺游。作者簡介 范鎮,宋成都華陽人,字景仁。仁宗寶元元年進士第一。累官知諫院,嘗連上十九...
讀司馬君實撰呂獻可墓誌 《讀司馬君實撰呂獻可墓誌》,中國宋朝鄭獬的詩詞。作品原文
《次韻和錢君倚同司馬君實二學士見過》是宋代時期梅堯臣寫的一首古詩。詩詞正文 府僚忽方駕,乃知決訟余。大尹不苛察,群吏不牽拘。嘗稱二三賢,助治無偏隅。新晴乘此涼,行行過我居。何以延君子,唯有滿床書。何以解君頤,淡句無足娛。何以留尹久,燈燭已照塗。登車莫言遠,騶從美且都。夾道行人止...
《賀司馬君實何濟川得寵公炭》是北宋詩人劉敞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作品原文 上府愛才天下聞,兩君素出將軍門。欲正大冶慰民望,豫作春溫。不煩束縕資遊說,聊復游賢報國恩。自笑野人臥窮巷,負暄方擬獻天閽。作者簡介 劉敞,宋臨江軍新喻人,字原父,號公是。仁宗慶曆六年進士。歷吏部南曹、知制誥。奉使...
《和司馬君實游噴玉潭》是宋代詩人范鎮創作的作品。作品原文 畏風垂首立,臨水側身行。更拂懸崖壁,援毫寫姓名。一道來何處,千尋正面前。時時玉麈下,紛泊鬢毛間。作者簡介 范鎮, 宋成都華陽人,字景仁。仁宗寶元元年進士第一。累官知諫院,嘗連上十九章勸仁宗立嗣,因罷諫職,改集賢殿修撰。英宗即位,遷...
《次韻和司馬君實同錢君倚二學士見過》是宋代詩人梅堯臣所作詩詞之一。詩詞正文 棲棲太學官,日厭塵坌積。朋游絕經過,都未昧相識。幸得養疏慵,不能事役役。天京二賢佐,向晚忽來覿。笑我似廬仝,環然空四壁。只欠長須奴,訴尹惡少摘。移榻近檐楹,談詩俄至夕。回車閭巷隘,跛馬愁所歷。明朝看蒼苔,已...
《中國貨幣政策目標研究》是2009年中國金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君實。內容簡介 中國處於經濟社會轉軌時期,在制度變遷的過程中,政府對經濟行為的干預是很常見的,中央銀行並不能完全自行其是,因而中央銀行的獨立性也受到一定限制,通貨膨脹目標制能夠成功運行的前提條件很難得到滿足,經濟轉型中的不確定性很容易...
有不善曰:君實得無知乎!博學無所不通。“溫公之說,前後自不相照應,被他(章惇)一一捉住病痛,敲點出來”。朱熹對司馬光是頌揚的,但稱“元祐諸賢是關閉著門說道理底”。皇帝 皇帝的自稱:自從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結束了封分制,實行了郡縣制,中國就有了第一位皇帝。皇帝二字的意義是:“功過三皇,德...
騶從是漢語詞語,讀音為zōu cóng,意思是封建時代貴族官僚出門時所帶的騎馬的侍從。解釋 騶從,封建時代貴族官僚出門時所帶的騎馬的侍從。出處 宋 梅堯臣 《次韻和錢君倚同馬君實二學士見過》:“登車莫言遠,騶從美且都。” 明 田藝蘅 《留青日札·姚廣孝》:“﹝ 姚廣孝 ﹞一日入城,見僧官騶從之盛,...
古人幼時命名,成年(男20歲、女15歲)取字,字和名有意義上的聯繫。字是為了便於他人稱謂,對平輩或尊輩稱字出於禮貌和尊敬。如稱屈平為屈原,司馬遷為司馬子長,陶淵明為陶元亮,李白為李太白,杜甫為杜子美,韓愈為韓退之,柳宗元為柳子厚,歐陽修為歐陽永叔,司馬光為司馬君實,蘇軾為蘇子瞻,蘇轍為蘇子由等。稱...
如稱屈平為屈原,司馬遷為司馬子長、陶淵明為陶元亮、李白為李太白、杜甫為杜子美、韓愈為韓退之、柳宗元為柳子厚、歐陽修為歐陽永叔、司馬光為司馬君實、蘇軾為蘇子瞻、蘇轍為蘇子由等等。也有些叫表字,又稱字,是漢字文化圈傳統上在名之外,為自己取的與本名意義相關的別名。有些人的表字廣為人知,本名反而隱沒...
書有未曾經我讀,話無不可對人言,司馬君實平生一論足可以襯托出真正儒生坦蕩蕩的人生。多進行演講可以加強人的自省的能力,促進他德行和能力的進步,所以古代的很多皇帝都以言語作為考察治國大臣的一個層面。《百子論文》提倡現代社會也應當採納這個建議。2009年5月,在清溪又展開了第二屆《百子論文》,這次活動的...
”夫人張儒秀聽了十分感動,說:“既然君實為此憂國憂民,就是守一輩子空房,我也心甘情願!”這就是宋史上有名的司馬光“頭懸警枕,憂國憂民”的故事。范鎮與司馬光相得甚歡,議論如出一口,而且約定生則之為作傳,死則之為作銘。後來,司馬光為范鎮作傳;司馬光死後,范鎮為司馬光作墓志銘。史書記載范鎮...
王夫之:自開元以後,河北人材如李太初(李沆)、劉器之(劉安世)、司馬君實(司馬光)者,蓋晨星之一見爾。李士淳在《松江書院序》中認為:“開闢全潮之山川者,昌黎韓公;開闢梅州之山川而紹昌黎公之芳者,元城劉公也。”;“元城劉公謫官梅州,建書院於梅城之東南隅,日聚多士講學其中,士習民風翕然丕變。
墨癖 墨癖,讀音為mò pǐ,漢語詞語,指愛墨的癖好。解釋 指愛墨的癖好。出處 宋德洪:“司馬君實無所嗜好,獨畜墨數百爾。或以為言,君實曰:‘吾欲子孫知吾所用此物何為也。’達道之畜書,其亦司馬之墨癖也。”
蘇軾《司馬君實獨樂園》詩:“中有五畝園,花竹秀而野。” 〈文言〉不合禮儀;不拘禮節。 《禮記·仲尼燕居》:“敬而不中禮謂之野。” 指鄙俗;不文明;粗魯。 rough; boorish; rude 《論語·子路》:“野哉,由也!” 野蠻;粗野 (心思)狂妄的;非分的。 野心 不受約束或不能約束的。 untamed; unrestrained 《...
(2)余春:暮春;殘春。南朝梁簡文帝《晚春賦》:“待餘春於北閣,藉高讌於南陂。”唐李白《惜餘春賦》:“惜餘春之將闌,每為恨兮不淺。”宋蘇軾《司馬君實獨樂園》詩:“樽酒樂餘春,棋局消長夏。”(3)桑葉:桑樹的葉子。蠶的飼料。中醫亦以入藥。北周庾信《燕歌行》:“寒雁嗈嗈渡遼水,桑葉...
兒童走卒 兒童走卒,漢語成語,拼音是ér tóng zǒu zú,意思是見聞最淺陋的人。出自《宋史·司馬光傳》。成語解釋 比喻見聞最淺陋的人。成語出處 《宋史·司馬光傳》:“ 光居洛十五年,兒童走卒皆知司馬君實 。”
子華與安石同年高科;持國(韓維)學術尤高,大臣薦入館。呂晦叔亦 與安石同年進士。子華、持國、晦叔,爭揚於朝,安石之名始盛。又結一時名德如司馬君實 輩,皆相善。先是治平間,神宗為潁王,持國翊善,每講經義,神宗稱善,持國曰:“非某之說,某友王安石之說。”至神宗即位,乃召安石,以至大用 ...
公舊善門下侍郎司馬君實及知樞密院章子厚,二人冰炭不相入。子厚每以謔侮困君實,君實苦之,求助於公。公見子厚曰:“司馬君實時望甚重。昔許靖以虛名無實見鄙於蜀先主,法正曰:‘靖之浮譽,播流四海,若不加禮,必以賤賢為累。’先主納之,乃以靖為司徒。許靖且不可慢,況君實乎?”子厚以為然。君...
武則天尊稱宰相狄仁傑為國老。唐·柳宗元 《從崔中丞過盧少府郊居》詩:“蒔藥閒庭延國老,開罇虛室值賢人。” 蔣之翹 註:“《本草》:甘草名國老。”宋·梅堯臣 《司馬君實遺甘草杖》詩:“藥中稱國老,我懶豈能醫。”明·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一·甘草》:“[甘草]調和眾藥有功,故有國老之號。”
⑾“五畝”句:北宋蘇軾《司馬君實獨樂園》:“中有五畝園,花竹秀而野。”⑿“一水”句:北宋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二首·其一》:“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⒀𫁂稏(䆉稏,bà yà):稻名。⒁可是:豈能。⒂禹穴:在浙江紹興會稽山,相傳為夏禹的葬地或藏書處。《史記·太史公自序》:“...
《白話資治通鑑》由台灣學者黃錦鋐主持翻譯,台灣二十七位教授譯。譯文以緊貼原著為第一要務,文字簡潔典雅,不以“現代眼光”做解人,不平添枝葉,不擅作發揮,以拙馭巧,讓讀者講到“乾乾淨淨的《資治通鑑》,乾乾淨淨的司馬君實”。這是一部豪傑縱橫天下的“帝王之書”、名臣良將從政經略的“權謀之書”、芸芸...
”宋·歐陽修《送劉虛白二首》。:我嗟韁鎖若牽拘,久羨南山去結廬。宋·梅堯臣《觀何君寶畫》詩:“乃知戴嵩筆,能出韓乾徒。乾馬精神在碚,嵩牛怒鬭無牽拘。”宋·梅堯臣《次韻和錢君倚同司馬君實二學士見過》:大尹不苛察,群吏不牽拘。宋·蘇頌《再和暮春》:若待休間頻宴集,牽拘人事恐多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