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1914年5月22日馬卡羅夫生於Sasovo村裡的一個鐵路工人家庭。1936年,他進入到圖拉機械研究所學習。他畢業時正趕上德國入侵。很快,他作為一個工程師,被分配到Zagorski機械廠(現在在Sergiyev Posad)工作。不久後工廠就被疏散到
基洛夫州。1944年,馬卡羅夫回到
圖拉,在圖拉機械學院以優異的成績畢業。1945年,他參加了一個手槍設計大賽,旨在找到一種替代TT手槍和M1895 Nagant左輪手槍(前者是自1930年以來在使用,後者自1800年代末)。馬卡羅夫利用一些沃爾特PP元素的設計贏得了比賽,其設計在1951年開始服役軍隊。馬卡羅夫一直在圖拉設計武器,直到1974年退休。之後,他被選為蘇聯
圖拉州人民代表,並被選為Mashprom地方科技社會委員會的成員。
1988年5月13日馬卡羅夫因第七次心臟病發作而逝世,葬在圖拉市第一公墓。
馬卡洛夫手槍:
由於PM的結構與德國的沃爾特PP近似,因此在許多資料上都認為馬卡洛夫是模仿德國手槍。但事實上PM有很多鮮明特點, 比如固定銷很少, 零件總數少, 儘可能一物多用,並非完全基於沃爾特PP。同時所採用的9×18mm手槍彈
也被稱為馬卡洛夫手槍彈(或PM手槍彈)。在1951年,
蘇聯紅軍決定採用馬卡洛夫PM手槍作為新的自衛武器,並一直服役到20世紀未,除前蘇聯/俄羅斯外,在中國和其他前華約國家也有仿製。在2003年馬卡洛夫手槍正式被新的Yarygin PYa手槍代替,但在逐步淘汰之前仍然有相當多的數量在俄羅斯的軍隊和執法機構服役。
馬卡洛夫手槍採用簡單的自由後坐式工作原理,結構簡單,性能可靠,成本低廉,在當年是同時代最好的緊湊型自衛手槍之一。射擊時火藥燃氣的
壓力通過彈殼底部作用於套筒的彈底窩,使套筒後坐,並利用套筒的重量和
復進簧的力量,使套筒後坐的速度降低,在彈頭離開槍口後,才開啟
彈膛,完成拋殼等一系列動作。馬卡洛夫手槍的擊發機構為擊錘迴轉式,雙動發射機構。保險裝置包括有不到位保險,外部有手動
保險機柄。馬卡洛夫手槍採用由固定式片狀準星和缺口式照門,在15-20米內時有最佳的射擊精度和殺傷力。其鋼製
彈匣可裝8發PM手槍彈,彈匣壁鏤空,既減輕了重量也便於觀察余彈數,並有空倉掛機能力。
在20世紀最後十年間有許多改進
馬卡洛夫手槍缺點的試驗,最明顯的缺點是較低的
停止作用和殺傷力,以及小容量的彈匣。首先,改進的彈藥採用更輕的彈頭和燃速更快的
發射藥顆粒,新槍彈的初速為430米/秒,比原來的9×18mm彈的315米/秒要快,使
槍口動能提高到1.7倍。增大容彈量的馬卡洛夫手槍改進型與新彈藥同時研製,
彈匣容量增加到12發,改進型把原來形狀纖細的握把改成可以適應較厚彈匣的形狀,握把嵌板也作了改進。改進型馬卡洛夫手槍被定型為PMM(俄文ПММ,即馬卡洛夫手槍改進型的縮寫),而新的槍彈也同時被定型為9×18mm PMM彈。PMM手槍既可用標準的PM彈也可以用改進的PMM彈,其使用對象為軍隊和執法機構,但顯然銷售運氣並不好。最後
俄羅斯軍隊決定採用一把全新的、更有希望的手槍,就是同樣由州立Izhevsk機械局設計的Yarygin PYa。
德國統一後,
馬卡洛夫手槍停止生產。原東德警察換
USP時,還有大量庫存的馬卡洛夫手槍彈。為了使用庫存彈藥,
HK公司設計了一套用USP手槍發射馬卡洛夫手槍彈的改裝套件,包括槍管和
復進簧組件。裝到USP手槍上後,USP手槍變為
自由槍機式手槍。
馬卡洛夫手槍為單動/雙動式板機設計。在完成裝填和上膛後,此槍能夠在擊錘板起和鎖上保險的狀態下攜帶。若要開火,用戶需把位於滑架上的保險裝置調到“待發”的位置,然後再扣板機。在雙動模式時,射手在打第一槍,扣動板機的同時會使擊錘板起,故這一槍所需的板機壓力較大。而隨後的射擊則會透過其反衝作用的循環而完成拋殼、重新上彈和令擊錘板起的過程。而在單動模式時其板機壓力則較少。
馬卡洛夫手槍為一種半自動手槍,其射速取決於射手每次扣板機的速度。射擊後彈殼會在射手右方和後方拋出約18-20英尺遠。在鎖定保險的時候,手槍的擊錘會同時板起。這是因為其保險裝置具有一塊阻鐵,它會妨礙擊錘撞擊其擊針,所以才能夠安全的讓擊錘板起來。
馬卡洛夫手槍的標準彈匣容量為8 發,在打完最後一槍後其滑架會處於鎖定開放狀態,以完成空倉掛機的作用。而在換上一個裝彈的彈匣後,射手需把位於左邊槍身的滑架釋放裝置推下或直接把滑架向前推以把第一發子彈推進膛室。當然射手亦可選擇單發裝填。
馬卡洛夫手槍有著簡單和經濟的零件,而且亦不易損壞和能夠以少許工具就能完成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