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資料
馬卡洛夫手槍是尼古拉·費奧多羅維奇·馬卡洛夫(Nicolai Fedorovich Makarov)在1940年開始研製並參照Boris V. Syomin研製的PP39手槍彈研製出配用於馬卡洛夫的9×18毫米馬卡洛夫彈。馬卡洛夫在1940年代未期開始設計他的自衛手槍,並命名為馬卡洛夫手槍(俄文為Пистолет Макарова,拉丁字母轉寫Pistolet Makarova),縮寫為PM(俄文П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蘇聯人總結戰時的經驗發現手槍在實戰中使用率極低,再加上托卡列夫手槍的一些固有缺點,因此決定開發新的軍官自衛手槍,要求比托卡列夫手槍更緊湊、更安全和停止作用更大的半自動手槍,當時包括馬卡洛夫手槍在內一共四種方案被提交但最終被採納的是馬卡洛夫手槍。在1951年,蘇聯紅軍決定採用馬卡洛夫PM手槍作為新的自衛武器,並一直服役到20世紀未,除前蘇聯/俄羅斯外,在中國和其他前華約國家也有仿製。在2003年馬卡洛夫手槍正式被新的Yarygin PYa手槍代替,但在逐步淘汰之前仍然有相當多的數量在俄羅斯的軍隊和執法機構服役。馬卡洛夫手槍採用簡單的自由後坐式工作原理,結構簡單,性能可靠,成本低廉,在當年是同時代最好的緊湊型自衛手槍之一。射擊時火藥燃氣的壓力通過彈殼底部作用於套筒的彈底窩,使套筒後坐,並利用套筒的重量和復進簧的力量,使套筒後坐的速度降低,在彈頭離開槍口後,才開啟彈膛,完成拋殼等一系列動作。馬卡洛夫手槍的擊發機構為擊錘迴轉式,雙動發射機構。保險裝置包括有不到位保險,外部有手動保險機柄。馬卡洛夫手槍採用由固定式片狀準星和缺口式照門,在15-20米內時有最佳的射擊精度和殺傷力。其鋼製彈匣可裝8發PM手槍彈,彈匣壁鏤空,既減輕了重量也便於觀察余彈數,並有空倉掛機能力。
角色數據
公式時間
製造時間 | 00:40:00
|
製造公式 | 200 100 200 100
|
基本資料
編號 | 槍名 | 星級 | 類型 | CV | 戰鬥力 |
8 | 馬卡洛夫 | ★★★ | 手槍 | - | - |
作戰能力 |
傷害 | 命中 | 迴避 | 射速 | 生命 | 成長 |
B | B | A | A | A | B |
基礎數據
生命 | 傷害 | 命中 | 迴避 | 射速 | 移速 |
40 | 9 | 7 | 13 | 42 | 15 |
滿級max數據 |
63 | 61 | 96 | 61 | 26 | 15 |
槍娘技能
精確壓制 | 降低敵方全體命中24%(36%),持續4秒(6秒)。 開場CD2秒,技能間隔CD15秒(12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