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首先根據空想社會主義經典文獻、古典政治經濟學文獻以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文獻系統闡述了馬克思收入分配理論的基本內涵。其次,從縱向和橫向兩個維度提出了馬克思收入分配理論中國化的現實依據。第三,從理論與現實兩個視角探討了馬克思收入分配理論中國化需要解決的問題,並提出促駝設了相應的政策措施。第四,根據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西方發展經濟學的發展現狀,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發展的實際,系統論述了馬克思收入分配理論中國化的理論貢獻。最後,回顧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馬克思收入民兆影凝分配理論中國化的演變歷程和實踐探索,總結其基本經驗和教訓。
作品目錄
第一章 馬克思收入分配理論的基本內涵購買 第二章 馬克思收入分配理論中國化的現實依據 第三章 馬克思收入分配理論中國化的演變歷程 | 第四章 馬克思收入分配理論中國化需要解決的問題 第五章 馬克思收入分配理論中國化的理論貢獻 第六章 馬克思收入分配理論中國化的基本經驗 |
創作背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馬克思收入分配理論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形成了“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收入分配製度。在這種收入分配製度的指導下,中國各種生產要素所有者的積極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揮,勞動、資本、知識、技術、管理、信息以及數據等生產要素在生產過程中為國民收入增長做出了重要貢獻。但在取得輝煌成就的同時,馬克思收入分配理論中國化也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由於收入差距導致的財富差距在不斷擴大,影響了社會的公平正義。只有逐步解決這些問題,中國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邁入發達經濟體行列。基於此,《馬克思收入分配理論中國化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關於馬克思收入分配理論的基本內涵研究。首先,論述了馬克思收入分配理論的思想來源。即早期空想社會主義者的分配思想、三大空想社會主義者的分配思想、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家收入分配思想、拉薩爾派“不折不扣的勞動所得”的分配思想。其次,論述了馬克思收入分配理論的創立。即批判了空想社會主義者的分配思想;批判了亞當·斯密“三種收入決定價值”的思想;解決了“李嘉圖難題”;批判了薩伊“三位一體”公式;批判了拉薩爾“不折不扣的勞動所得”的分配思想。最後,論述了馬克思收入分配理論的主要內容。即生糊記晚產決定分配的理論;社會總產品分配的理論;公平分配的理論;“以人為本”的分配理論以及全球價值分配正義的理論。
關於馬克思收入分配理論中國化的現實依據研究。首先,論述了蘇聯模式存在的一些弊端。比如: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計畫經濟管理體制缺乏靈活性;產業發展比例晚趨罪失衡導致國民經濟格局不合理;職工的生產積極性不高,勞動者的主人翁精神得不到充分發揮;分配權高度集中阻礙了勞動者參與分配的權利;按勞分配在實踐中不能反映“按勞分配”的客觀要求;長期忽視市場機制的作用,分配上導致嚴重的平均主義。其次,論述了中國計畫經濟體制存在的一些弊端。比如:單一的公有制經濟導致生產效率低下;單一的行政性資源配置方式效率低下;單一的指令性計畫導致產品供需脫節;勞動者工資水平低下;工資分配中平均主義嚴重;政府高度集中,在工資管理體制上統得太死,管得太死。再次,論述了西方主流經濟學價值觀對馬克思收入分配理論中國化的影響。如要素價值論、創新價值論以及按要素分配對馬克思收入分配理論中國化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最後,論述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馬克思收入分棕嫌提精配理論中國化的客觀要求。按勞分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不是唯一的分配方式;市場經濟體制的實行客觀要求按勞分配實現形式多樣化;按勞分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必須通過商品貨幣形式來表現。
關於馬克思收入分配理論中國化的演變歷程研究。首先,論述了計畫經濟時期按勞分配製度的探索。按勞分配在這個時期的實踐探索過程中,經歷了供給制與工資制相結合分配製度的確立與實施;國民經濟調整對按勞分配製度的恢復。其次,論述了經濟體制轉型時期打破平均主義的收入分配製度。在這一時期,馬克思收入分配理論在實踐探索中得到進一步拓展,經歷了改革開放初期“部分先富”思想的確立,推行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深化城市國有企業和祝烏機關事茅蒸厚業單位工資改革,確立“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其他分配方式為補充”的分配原則等不同的發展階段。最後,論述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按勞分配製度的發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馬克思收入分配理論在實踐探索中得到了根本性突破,產生了一些新的理論成果。如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確立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健全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係,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完善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初次分配機制,加快健全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提出堅持“共享發展”新理念,推動收入分配製度體制機制創新,確保“同時”和“同步”發展,實現公平正義的發展目標;“健全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
關於馬克思收入分配理論中國化需要解決的問題研究。首先,論述了馬克思收入分配理論中國化需要解決的理論問題。即勞動價值論與按勞分配的關係;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的關係;按勞分配與公平和效率的關係。其次,論述了馬克思收入分配理論中國化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即國民收入初次分配領域存在“強資本,弱勞動”的社會問題;政府再分配調節力度不夠,社會保障水平偏低;收入差距和財富差距不斷拉大等問題。最後,論述了中國現階段收入分配問題的原因主要是由於經濟制度的變革、社會保障制度的調節不力、稅收制度的調節作用有限、產權制度的相對滯後。提出了解決中國現階段收入分配問題對策建議,即堅持科學的勞動價值論,反對庸俗的要素價值論;加大對收入初次分配的調節力度,提高居民初次分配的收入占國民總收入的比重;加大對收入再分配的調節力度,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國民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要借鑑福利國家收入分配的經驗和做法。
關於馬克思收入分配理論中國化的理論貢獻研究。首先,論述了馬克思收入分配理論中國化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收入分配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體系。即從單一按勞分配原則到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從勞資對立到和諧勞動關係以及從爭奪剩餘分配權到公有制下收益共享。其次,論述了馬克思收入分配理論中國化為推動新古典經濟學理論創新提供了重要借鑑,為國際範圍內解決收入分配和不平等問題提供了中國方案。即按勞分配與按要素分配相結合超越邊際生產力分配假說和“卡爾多事實”;以非均衡式協調發展和分配實踐超越市場自動均衡分配理念;以機會、權利和規則公平新思維超越傳統的結果公平。再次,論述了馬克思收入分配理論中國化為推動發展經濟學的完善與創新,對於重新審視“庫茲涅茨倒U型假說”及其正確處理經濟成長與收入分配關係具有理論啟發和現實意義。即“增長與分配統一”的理念超越“先增長—後分配”發展模式;先富共富論修正傳統的“涓滴效應”假說以及“兩個同步”理論超越“庫茲涅茨倒U型假說”。最後,馬克思收入分配理論中國化為深入認識中國經濟奇蹟提供了新的視角,對於新時代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啟發和意義。即在計畫經濟時期中國的GDP增長速度和GDP總量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GDP增長速度、GDP總量以及人均GDP相對過去有了根本性的突破,創造了令世界讚嘆的中國速度和中國經濟奇蹟。
關於馬克思收入分配理論中國化的基本經驗研究。第一,論述了堅持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主導地位。即堅持科學的勞動價值論,反對庸俗的要素價值論;勞動價值論是價值分配的理論基礎;勞動價值論是解決收入差距問題的理論依據。第二,堅持馬克思收入分配理論的主導地位。即堅持馬克思按勞分配理論的主導地位;堅持馬克思社會總產品分配理論,處理好積累與消費的關係;堅持馬克思財富源泉思想,大力發展生產力。第三,論述了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即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基本分配製度;必須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第四,論述了堅持新發展理念。即堅持創新發展理念;堅持協調發展理念;堅持共享發展理念。第五,論述了堅持“四個全面”戰略思想。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馬克思收入分配理論中國化的階段性目標;全面深化改革是馬克思收入分配理論中國化的動力源泉;全面依法治國是馬克思收入分配理論中國化的法治保障以及全面從嚴治黨是馬克思收入分配理論中國化的政治保障。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熊玉先,男,1979年6月生,苗族,貴州黃平人,中共黨員,法學博士,貴州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等領域的教學和科研。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參與省部級課題五項,主持校級課題兩項。
關於馬克思收入分配理論中國化的演變歷程研究。首先,論述了計畫經濟時期按勞分配製度的探索。按勞分配在這個時期的實踐探索過程中,經歷了供給制與工資制相結合分配製度的確立與實施;國民經濟調整對按勞分配製度的恢復。其次,論述了經濟體制轉型時期打破平均主義的收入分配製度。在這一時期,馬克思收入分配理論在實踐探索中得到進一步拓展,經歷了改革開放初期“部分先富”思想的確立,推行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深化城市國有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工資改革,確立“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其他分配方式為補充”的分配原則等不同的發展階段。最後,論述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按勞分配製度的發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馬克思收入分配理論在實踐探索中得到了根本性突破,產生了一些新的理論成果。如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確立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健全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係,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完善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初次分配機制,加快健全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提出堅持“共享發展”新理念,推動收入分配製度體制機制創新,確保“同時”和“同步”發展,實現公平正義的發展目標;“健全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
關於馬克思收入分配理論中國化需要解決的問題研究。首先,論述了馬克思收入分配理論中國化需要解決的理論問題。即勞動價值論與按勞分配的關係;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的關係;按勞分配與公平和效率的關係。其次,論述了馬克思收入分配理論中國化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即國民收入初次分配領域存在“強資本,弱勞動”的社會問題;政府再分配調節力度不夠,社會保障水平偏低;收入差距和財富差距不斷拉大等問題。最後,論述了中國現階段收入分配問題的原因主要是由於經濟制度的變革、社會保障制度的調節不力、稅收制度的調節作用有限、產權制度的相對滯後。提出了解決中國現階段收入分配問題對策建議,即堅持科學的勞動價值論,反對庸俗的要素價值論;加大對收入初次分配的調節力度,提高居民初次分配的收入占國民總收入的比重;加大對收入再分配的調節力度,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國民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要借鑑福利國家收入分配的經驗和做法。
關於馬克思收入分配理論中國化的理論貢獻研究。首先,論述了馬克思收入分配理論中國化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收入分配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體系。即從單一按勞分配原則到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從勞資對立到和諧勞動關係以及從爭奪剩餘分配權到公有制下收益共享。其次,論述了馬克思收入分配理論中國化為推動新古典經濟學理論創新提供了重要借鑑,為國際範圍內解決收入分配和不平等問題提供了中國方案。即按勞分配與按要素分配相結合超越邊際生產力分配假說和“卡爾多事實”;以非均衡式協調發展和分配實踐超越市場自動均衡分配理念;以機會、權利和規則公平新思維超越傳統的結果公平。再次,論述了馬克思收入分配理論中國化為推動發展經濟學的完善與創新,對於重新審視“庫茲涅茨倒U型假說”及其正確處理經濟成長與收入分配關係具有理論啟發和現實意義。即“增長與分配統一”的理念超越“先增長—後分配”發展模式;先富共富論修正傳統的“涓滴效應”假說以及“兩個同步”理論超越“庫茲涅茨倒U型假說”。最後,馬克思收入分配理論中國化為深入認識中國經濟奇蹟提供了新的視角,對於新時代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啟發和意義。即在計畫經濟時期中國的GDP增長速度和GDP總量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GDP增長速度、GDP總量以及人均GDP相對過去有了根本性的突破,創造了令世界讚嘆的中國速度和中國經濟奇蹟。
關於馬克思收入分配理論中國化的基本經驗研究。第一,論述了堅持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主導地位。即堅持科學的勞動價值論,反對庸俗的要素價值論;勞動價值論是價值分配的理論基礎;勞動價值論是解決收入差距問題的理論依據。第二,堅持馬克思收入分配理論的主導地位。即堅持馬克思按勞分配理論的主導地位;堅持馬克思社會總產品分配理論,處理好積累與消費的關係;堅持馬克思財富源泉思想,大力發展生產力。第三,論述了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即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基本分配製度;必須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第四,論述了堅持新發展理念。即堅持創新發展理念;堅持協調發展理念;堅持共享發展理念。第五,論述了堅持“四個全面”戰略思想。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馬克思收入分配理論中國化的階段性目標;全面深化改革是馬克思收入分配理論中國化的動力源泉;全面依法治國是馬克思收入分配理論中國化的法治保障以及全面從嚴治黨是馬克思收入分配理論中國化的政治保障。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熊玉先,男,1979年6月生,苗族,貴州黃平人,中共黨員,法學博士,貴州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等領域的教學和科研。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參與省部級課題五項,主持校級課題兩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