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第17卷第1期)

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第17卷第1期)

《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第17卷第1期)》是2014年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第17卷第1期)
  • 作者:王傑
  •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 ISBN:9787511723345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第17卷第1期)主要刊登西方馬克思主義美學和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及文論研究方面的論文,兼及人類學、文化研究等主題,注重學術研究的前沿性與問題意識,努力搭建中西學術研究交流的橋樑,尤其強調給本土的學術研究構建一流平台。

圖書目錄

卷首語
多維視野下的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
閻國忠:
馬克思主義實踐本體論與美學
胡顯斌:
由馬克思“世界文學觀”看文化“全球本土化”
劉旭光:
中國早期社會主義文化邏輯
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
舒開智:
大眾性美學原則——威廉斯與毛澤東大眾文化觀比較研究
周平遠: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品格論
杜吉剛,王建美:
革命文學論爭時期的馬克思主義文論譯介
西方美學理論研究
許嬌娜:
中西方審美意識形態理論對話的基礎與啟示
肖瓊:
悲劇性現代性的提出與現代審美範式的轉型
鄧剛:
柏格森哲學中的直觀和美學思想
章輝:
雷蒙德•威廉斯媒介文化理論中的幾個關鍵字
凱文•安德森,蒙木桂:
黑格爾與社會理論的興起――對馬爾庫塞《理性與革命》的一種批判性閱讀
武云:
憐憫之心與理想政治——盧梭“憐憫心”與孟子“惻隱之心”之比較
陳中雨:
《理想國》的“詩論”考察
王倩:
作為意識形態的敘事:論希臘遊歷神話的城邦意識
馬克思主義美學與文化問題
彭修銀,吳震東:
微時代的亞文化生產及其價值的悖論
Andy C Pratt:
文化促進可持續發展的現狀、挑戰與前景
學術訪談及專論
王傑,奧特文•德•格里耶夫:
符號、閱讀與保羅•德•曼——王傑與奧特文•德•格里耶夫教授訪談錄
奧特文•德•格里耶夫:
喬治•艾略特最後一部小說中未來種族的陰影
域外譯稿
雅克•朗西埃:
思考“歧感”:政治與美學(謝卓婷譯,賴蘭蘭校)
君特•博格豪斯:
馬里內蒂與義大利未來主義:1898--1944年的先鋒派與政治(林驤華譯)
路易•阿爾都塞:
論法(吳子楓 譯)
馬克思主義美學與審美批評
范永康:
女性身體的規訓、懲罰和消費——莫言小說《蛙》的身體社會學解讀
丁薇薇:
新中國十七年紅色山水畫綜述
研究生論壇(專題討論)
審美烏托邦問題
趙臻:
超越烏托邦——對烏托邦的反思與重探
安寧:
宗教烏托邦與審美烏托邦的角力——以果戈理、梅列日科夫斯基為例
趙牧:
論“後革命”語境中的“烏托邦”書寫
何信玉:
中國夢:烏托邦人文視域的再開拓
津輝講壇及其他
肖朗:
一本當代馬克思主義美學的力作——讀尤西林《心體與時間》
石甜:
沒有夢想就沒有未來——從審美烏托邦到“中國夢”學術研討會綜述
尹慶紅:
第四屆“中英馬克思主義美學雙邊論壇”在英國切斯特大學召開

作者簡介

王傑,男,1957年10月生,漢族,江蘇省無錫市人。1982年7月畢業於武漢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學士學位,1988年7月獲廣西師範大學文藝學碩士學位,1991年6月獲山東大學文學博士學位,回廣西師範大學中文系文藝理論教研室任教,歷任中文系教授、系主任、副校長、武漢大學哲學系外聘博導、山東大學“文藝美學”中心外聘博導、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卷編委、《東方叢刊》主編、《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年刊)副主編。系教育部中文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馬列文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理事、中華全國美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比較文學學會理事。2000年7月與劉綱紀、錢中文先生共同主持召開了“馬克思主義美學的歷史與未來”國際學術研討會。1996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8年入選廣西十百千人才工程,同年被評為廣西先進工作者。2009年7月被引進上海交通大學,任人文學院院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