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何為:現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

美學何為:現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

《美學何為:現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是2014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碧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美學何為:現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
  • 作者:徐碧輝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ISBN:9787516141977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美學何為:現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開拓了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的新領域,一次深入系統地總結並反思了20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的歷程與思想的經驗教訓,一次全面敘述和分析了實踐美學這一曾經影響整個20世紀80年代的社會啟蒙思潮、並且至今仍有重大影響的學說。
  《美學何為:現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既是對歷史的總結與回顧,也是對未來的展望。

圖書目錄

第一章 20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的發展歷程與反思
一 20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的發展歷程
(一) 20-40年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的醞釀和初創
(二) 50-60年代前期:美的本質大討論與中國馬克思
主義美學的展開
(三) 70年代末一80年代:實踐美學的誕生和中國馬克思
主義美學研究的深化
二 20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的歷史反思
(一) 早期:功利主義美學
(二) 中期:認識論美學
(三) 成熟期:實踐論美學(實踐美學)
第二章 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的創立
——蔡儀的《新美學》和《新藝術論》
一 《新美學》
(一) 批判“舊美學”的錯誤
(二) 美學研究的對象
(三) “美是典型”
(四) 典型就是“本然的種類範疇”
(五) 認識論美學
(六) 美的種類
二 《新藝術論》
(一) 論藝術和現實的關係
(二) 藝術與科學
(三) 論藝術典型
第三章 中國當代實踐美學(上)
——李澤厚實踐美學的“二律背反”
一 從康德的“先驗直觀”到“人類學歷史本體論”的建立
二 李澤厚實踐美學的發展歷程
(一) 20世紀50年代後期一60年代前期:實踐美學的萌芽與雛形
——“實踐論”與“自然的人化”的初步提出
(二) 70年代末一80年代前期:實踐美學的形成與發展
——“主體性”與“積澱”說
(三) 80年代後期以來:實踐美學的深入與分化
——“情本體”與“人的自然化”的提出
三 美學:從人類學歷史本體論到個體生存論
(一) 作為哲學美學的“實踐美學”
(二) 從認識論到實踐論
(三) 實踐本體論與歷史唯物論
(四) 從人類學歷史本體論到個體生存論
四 “主體性”:從人類主體到個體主體
(一) 《批判哲學的批判》——群體主體性的確立
(二) “主體性哲學”系列提綱——個體主體性
五 “自然的人化”:從“外在自然的人化”到“內在
自然的人化”
(一) “自然的人化”是個實踐過程
(二) “狹義自然人化”與“廣義自然人化”
(三) “外在自然人化”與“內在自然人化”
(四) “自然的人化”學說的批判與反思
六 “實踐”:從“自然的人化”到“人的自然化”
七 “積澱”:從“工具本體”到“心理本體”
八 餘論
第四章 中國當代實踐美學(下)
——朱光潛、蔣孔陽、劉綱紀
一 朱光潛後期:“藝術是一種生產勞動”
(一) “物”與“物的形象”
(二) 對世界的“藝術掌握”與“實踐一精神掌握”
(三) “藝術是一種生產勞動”
(四) “美是一種意識形態”
(五) 對馬克思主義美學的學習與探索
二 蔣孔陽:“以實踐論為基礎、以創造論為核心的
審美關係說”
(一) “美是一種社會現象”
(二) 美學研究的出發點:“人對現實的審美關係”
(三) 美的特點:“開放性系統”與“突創性”
(四) 美的本質:“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與“自然的人化”
(五) 美的規定性:“自由的形象”
三 劉綱紀:“實踐批判的存在論美學”
(一) “美是自由的感性表現”
(二) “實踐本體論”與“實踐的人本主義”
(三) “實踐批判的存在論美學”
第五章 20世紀90年代以來關於實踐美學的爭論
一 “實踐美學”與“後實踐美學”之爭
二 “新實踐美學”與“後實踐美學”的爭論
三 對實踐美學和後實踐美學的其他批評
(一) 對實踐美學的其他批評
(二) 站在第三者的立場對實踐美學與後實踐美學的雙方批評
(三) 對實踐美學的客觀研究
四 90年代以後的實踐美學狀況掃描
(一) 楊恩寰:“美的規律是自由的造形規律”
(二) 朱立元:“走向實踐存在論美學”
(三) 張玉能:“重樹實踐美學的話語威信”
(四) 其他學者對實踐美學的辯護
(五) “實踐”概念的辨析
(六) 從實踐美學觀點出發對具體美學問題的研究
(七) 從實踐美學觀點出發建構新的美學理論
第六章 生存、實踐、自由與異化
——對“後實踐美學”所混淆的幾個基本概念的分析
一 人類的“生存方式”
二 美學的“邏輯起點”
三 “實踐”與“異化”
四 “自由”與“超越”
第七章 和諧社會的美學解讀
一 和諧離不開美
二 人與自然的和諧:建設生態美
(一) “生態美”的概念
(二) 人的自然化與自然的本真化
(三) 中國古人的生態智慧
三 人與社會、人與人的和諧:“人的自然化”
(一) 馬克思主義哲學關於和諧社會的理想
(二) 生活環境的設計與和諧:走向“自然化”
(三) 人與人的和諧:情暖人間
四 身心和諧:心理本體
(一) 作為理性積澱的認識、倫理與審美
(二) 工具本體與心理本體
第八章 美學何為
一 哲學:從“認識何以可能”到“人類何以可能”
二 美學:從“人活著”到“活得怎樣”
三 歷史:從工具本體到情本體
(一) 歷史的底蘊——唯物史觀的發現
(二) 歷史的基礎——工具本體
(三) 歷史的未來——情本體的建立
本書主要參考資料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