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共五章。第一章主要討論馬克思、恩格斯思想體系中的空間正義問題,對新馬克思主義以及後現代主義學者關於“馬克思主義中存在空間的空場”“空間長期被湮沒在歷史唯物主義所編織的時間維度中”等質疑做出應答,並從哲學、政治經濟學等視角建構馬克思、恩格斯空間正義理論框架。第二章主要討論第二國際時期的空間正義思想。第三章主要討論新馬克思主義城市空間正義思想。第四章從世界體系理論視角出發,討論全球空間正義乃至西方共同體的危機究竟是世界體系周期性的危機、演進中的挫折,還是政治經濟制度的根本性衰落乃至文明模式的失敗,“全球空間正義”在何種意義上實現對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及其“西方中心主義”文化價值觀的超越。第五章主要是討論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空間正義問題,即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空間政治意蘊。
作品目錄
| |
第一節 馬克思恩格斯空間正義思想的出發點和歸宿點 第二節 政治經濟學批判視域中的空間正義問題 第三節 馬克思恩格斯空間正義的實踐意蘊與方法論啟示 | 第一節 金融資本、壟斷與國家空間 第二節 資本積累及其橫向空間結構批判 第三節 帝國主義時代的空間正義 |
| |
第一節 列斐伏爾視域中的都市革命 第二節 卡斯特結構主義城市化理論 第三節 哈維的自然正義思想 第四節 索亞的後大都市理論圖式 | 第一節 世界體系理論的基本視域 第二節 世界體系理論的核心空間議題 第三節 世界體系理論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
| |
第一節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本內涵 第二節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空間意蘊 第三節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空間化建構 | |
創作背景
20世紀60年代以降,伴隨著人文社會科學的“空間轉向”,空間及其正義問題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在表象上,社會成員之間的貧富差別正越來越直接地體現為所寄寓的空間差別;在後果上,空間資源分布和爭奪的矛盾逐步成為社會主要矛盾之一。20世紀90年代後,中國逐步加入超大規模的全球空間重組進程中,社會空間的急劇重建在明顯改善居住環境、不斷更新人們生活方式與思維方式的同時,附著諸如“失地農民”“市民化融入”“門禁社區”“浙江村”此類具有典型時代特徵的空間剝奪、空間隔離、空間同質化與空間異化等非正義問題。在確切的意義上,空間正義已成為剖析當代中國社會現象不可或缺的視角。《馬克思主義空間正義理論的歷史邏輯》就從現實問題出發,試圖從思想史的發展脈絡中闡明馬克思主義空間正義的問題譜系及其當代構建。
作品思想
第一,該書試圖在一種思想史脈絡中闡明馬克思主義空間正義的問題譜系及其當代構建問題,關注作為一種現實問題的空間正義在馬克思主義傳統中的地位及其變化。該書圍繞空間正義是否是馬克思、恩格斯的“理論空場”,後續馬克思主義理論是否在該問題上保持了沉默,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者應當如何建構本土化的空間正義理論等問題展開討論。進一步而言,在討論馬克思、恩格斯的空間正義的思想體系時,作者通過青年馬克思的《博士論文》、哲學文本《
德意志意識形態》、成熟時期的經濟學文本《
資本論》及其手稿,以及晚年的東方人類學筆記等文本系統梳理空間理論由隱到顯的馬克思主義發展史。
第二,該書從實踐唯物主義視角界定空間正義,深化和拓展了空間意涵。馬克思哲學革命性變革集中表現在將唯物主義從傳統的唯物質形態推進到實踐的形態,創立了實踐唯物主義。馬克思對空間的理解,不是抽象地對空間進行思辨,而是立足於人的實踐活動,尤其是從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勞動來理解和闡釋。就此而論,空間正義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社會正義,突出的是正義的實踐屬性與空間意涵,以及這種實踐性與空間意涵對人生存發展的作用和意義。該書告誡人們在處理空間正義和社會正義兩者關係的時候,不能片面強調空間正義範式的理論意義和價值,進行過度“越界”的詮釋。
第三,該書提出空間正義致力於追求空間中的公平和正義,注重空間與生態正義的綜合效應;空間正義是生產方式的公平正義,是空間生產正義和分配正義的統一,是空間批判與空間建構的統一;空間正義也是空間經濟、政治和文化綜合的正義體系,是身體、地方、城市、國家和全球多尺度的綜合性理論,是巨觀正義和微觀正義的統一。這種認為空間正義具有多重屬性、多個尺度,是一種複合正義理論的觀點,打開了空間正義研究的全新視界。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王志剛,男,漢族,1979年11月生,江蘇射陽人,法學博士,江蘇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江蘇省“社科優青”人選,江蘇省第五期“333工程”第三層次培養對象,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幹教師,江蘇省高校優秀青年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領航·揚帆”計畫培養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