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傑三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河北
- 出生日期:1924年9月
- 逝世日期:2015年4月22日
- 職業:空軍將領
- 畢業院校:東北老航校
- 信仰:中國共產黨
- 職務:昆明軍區空軍指揮所主任
人物簡介,人物事跡,在抗大學習航空,參加大生產運動,護送毛主席去重慶談判,走過鑽石婚,
人物簡介
馬傑三,1924年9月出生,河北省曲周縣人。1940年3月參軍,1941年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三分校學習,後在一大隊航空工程隊工作。1945年在延安機場任參謀,期間參與組織毛主席赴重慶談判的專機安全保障工作。1945年10月赴東北參加老航校創建工作並學習飛行。1948年9月畢業於該校飛行一期乙班,並任東北老航校飛行員。1950年後,歷任空軍混成第四旅大隊長,空五師15團團長,空五師副師長、師長,廣州軍區空軍汕頭指揮所副主任、空七軍副軍長,昆明軍區空軍指揮所任副主任、主任。中校軍銜。受到周總理和中央領導人的接見。全程見證和親歷了人民空軍的初創和建國後20年國土防空作戰。
人物事跡
在抗大學習航空
1941年,馬傑三到延安抗日軍政大學三分校航空工程隊學習。分到了抗大三分校一大隊三中隊。學習內容主要是文化基礎知識、航空理論知識、俄文等。同時還有組織地輪流到軍械修理廠實習。當時生活、學習條件非常艱苦,但只要對航空事業有益,學員們什麼都學,焊接、白鐵、木器製作等等。每天還要進行嚴格的軍事素質培養,接受軍人的基礎訓練。馬傑三清楚地記得,抗大一個步兵隊畢業時,特請毛主席來作報告。毛主席一出現在講台上,全場頓時響起熱烈的掌聲。只見毛主席身穿灰色舊軍裝,沒戴帽子,站在講台上,沒拿講稿。講話的主要內容是論抗日戰爭的持久性。毛主席叉著腰,不斷地打著手勢,打著通俗易懂的比方。話語非常生動幽默,妙趣橫生,很能吸引人。他那濃濃的湖南口音,讓人聽起來倍感親切。雖然已過了半個多世紀,可當時的情景和毛主席的音容笑貌,那難忘的歷史瞬間,馬傑三仍記憶猶新,終身難忘。
參加大生產運動
1942年,整個邊區都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馬傑三被分到鐵匠爐上去打鐵,這一年,他18歲。在鐵匠爐乾,他們常常一乾就是十幾個小時。“頭一天能堅持下來,第二天、第三天就累得掄不動鐵錘了。早上起床時,連手都伸不直,腰痛得在炕上翻個身都得咬牙,有時真的感到挺不住了。不久後,鐵匠爐越來越像樣了,發展為鐵工廠,製造織毛線襪的織襪機,修理醫療設備。通過工作、學習,馬傑三不僅掌握了打鐵中所有的技術,還跟著那兩位山西師傅練就了一手好鉗工技術。在“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下,抗日戰爭最艱苦的幾年終於度過了。
護送毛主席去重慶談判
毛主席去重慶是乘飛機去的,接送毛主席去重慶談判的飛機是由美國空軍派出的運輸機。馬傑三當時在機場勤務股當參謀,領導上安排他負責並組織機場方面的保障工作。為了確保毛主席的專機能安全起飛,馬傑三帶領機場勤務股的同志們把飛機跑道打掃了一遍又一遍,連一粒細小的石子也不放過。1945年8月28日,延安晴空萬里,毛主席乘坐吉普車來到機場。馬傑三回憶道,“和毛主席同機去重慶的還有周恩來和王若飛等同志。來送行的中央首長依次和毛主席、周恩來等一一握手,叮囑最多的就是要毛主席注意安全。”從重慶到延安來接毛主席的有美國駐中國大使赫爾利和國民黨將領張治中。飛機是美國的C-47運輸機,機組人員也是美國人。直到目送毛主席乘坐的飛機飛上藍天,為毛主席送行的中央首長們才離去。馬傑三,作為機場勤務股的執勤人員,到此圓滿地完成了這項載入共和國史冊的一次無比光榮、且終身不忘的偉大任務。
走過鑽石婚
2011年4月17日11時許,一場主題為“鑽石姻緣,真愛無限”的婚姻慶典在石家莊舉行,祝福聚集在革命伉儷——馬傑三與劉桂芝夫婦身上。馬傑三老先生衣著樸素,精神看上去不錯,頻頻向大家點頭致意;滿頭銀絲的劉桂芝老人著花色衣裙,領口掛著鮮花,態度和藹,笑意不斷。兩位老人起立擁抱,並且互致軍禮。照完全家福,子女們給兩位老人鞠躬致敬,並送上一件禮物——印有“百年好合、相親相愛”的大幅十字繡,深深的祝福和濃濃的親情,瀰漫全場。記者對兩位老人進行了採訪。“我和他是1950年12月份認識的,4個多月後就結婚了。當時他是飛行團的副團長,我是負責整理降落傘包的,他是我的領導,後來經過組織介紹認識,慢慢就走到一起。其實那時候部隊女兵少,我走到哪裡,都挺吸引眾人目光的,哈哈……”劉桂芝老人頑皮地笑了笑,臉上露出羞澀和甜蜜。她隨手拿出一本“牽手走過60年”的相冊,幾張黑白相片有些泛黃,卻記錄了兩人的甜蜜。“我倆談戀愛的方式也很簡單,就是兩個人一起散步,出去走走,也不太卿卿我我,他也比較正統,我話也不敢多說,怕說多了他批評我呢……雖然很簡單,但是現在想起來,感覺溫馨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