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一浮與國學

馬一浮與國學

劉先生的馬一浮研究,力圖“讓馬先生自己說話”。馬一浮所謂的“國學”即“六經”,是中國人立國和做人的基本依據,是中華文化價值倫理的源泉。所以如果把“國學”定義為“六經”的話,它就可以跟教育結合起來,進入現代教育體系。這是馬一浮的高明之處。

基本介紹

  • 書名:馬一浮與國學
  • 作者:劉夢溪 
  • 定價:52元
  •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出版時間:2015年6月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馬一浮是20世紀的學術大家、新儒學的代表人物。一生追求學術, 學貫中西,涉獵廣泛,在經學、史學、哲學、佛學等領域均有建樹,是中國現代學術史上的重要人物。但由於其鑽研精深,行文又多微言大義,故能深入了解馬一浮學術之人甚少,能集中介紹其學術之專著則更為少見。
劉夢溪先生以中國現代學術史研究見長,善於通過對重要學術人物的研究來展開其對學術史之研究,用幾十年之功治陳寅恪和馬一浮。而馬一浮研究則更為艱辛,劉先生戲稱馬一浮是“雲端上的人物”。劉先生認為,家庭背景、婚姻生活、留學經歷、朋友結交對馬一浮選擇終身以學術為事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重視儒家典籍的研習和釋家載籍的精修,從而形成其儒佛會通的思想,亦與其經歷息息相關。馬一浮始終強調並堅持知識分子應有自由研究之空間,學術研究應有自主性,獨立不倚,志不可奪。他主張讀書應漸次與窮理盡性、蓄德進德、體驗證悟、涵養功夫、變化氣質聯繫起來,即其所謂讀書之五個階段。他強調“六藝論”,認為六藝統攝中西一切學術,國學即六藝之學;又強調“義理明相論”,是馬一浮針對六藝而建構的融通儒佛又輔以因明之學的新義理學說。馬一浮在浙大,尤其是建立和管理復性書院的過程中,他的學術旨趣、人才培養理念等均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實踐。
劉先生的馬一浮研究,力圖“讓馬先生自己說話”。馬一浮提出:“今先楷定國學名義,舉此一名,該攝諸學,唯‘六藝’足以當之。” “六藝”就是“六經”,就是《詩》、《書》、《禮》、《樂》、《易》、《春秋》,即孔子之教。這是中國學問的最初的源頭,是中國文化的最高形態。他認為,國學就應該是“六藝之學”,這是他給出的新的不同於已往的國學定義。馬一浮所謂的“國學”即“六經”,是中國人立國和做人的基本依據,是中華文化價值倫理的源泉。所以如果把“國學”定義為“六經”的話,它就可以跟教育結合起來,進入現代教育體系。這是馬一浮的高明之處。

作者簡介

劉夢溪當代文史學者,中國藝術研究院終身研究員、中國文化研究所所長、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研究方向為思想文化史、明清文學思潮和近現代學術思想。主要著作有《學術思想與人物》(2004)、《紅樓夢與百年中國》(2005)、《論國學》(2008)、《中國現代學術要略》(2008)、《國學與紅學》(2011)、《中國文化的狂者精神》(2012)、《陳寶箴和湖南新政》(2012)、《陳寅恪的學說》(2014)等。亦曾編纂《中國現代學術經典》(35卷、2000萬字,1997)。

目錄

自序
第一章 馬一浮的文化典範意義
一 我們知馬一浮先生很難
二 馬一浮其人就是一個文化典範
三 馬一浮是當之無愧的思想家
四 馬一浮的儒佛會通的學問結構
五 馬一浮的學問是“達道之學”
六 馬一浮“國學論”的學理價值
七 馬一浮言文體制的典範意義
八 馬一浮的詩學成就
第二章 馬一浮青少年時期的學問儲備
一 早慧的天才
二 接觸“外學”
三 讀書最多的人
四 陋巷高士
五 “任道不惑”,“必歸於儒”
六 《悲秋四十韻》
七 何處“遣悲懷”
第三章 馬一浮的學術精神和學問態度
一 馬一浮學問經歷的故事
二 馬下浮對讀書之道和學問義涵的闡釋
三 馬一浮的為學觀念和進學途徑
第四章 馬一浮和“六藝論”
一 “六藝”溯源
二 “天下雖干戈,吾心仍禮樂”
三 “楷定國學名義”
四 “六藝該攝一切學術”
五 “六藝之道”炳然常存
六 “尚亨於野,無吝於宗”
七 “救得一分是一分”
第五章 馬一浮的“義理名相論”
一 分析名相和排遣名相
二 理氣:體用一原
三 智慧型:知行合一,性修不二
四 “言行者,君子之樞機”
五 “敬”字工夫,聖門第一義
六 無無止之觀,無無定之慧
七 說止:“外物不接,內欲不萌”
八 去矜:“先遣我人相,次遣功能相”
第六章 馬一浮與復性書院
一 復性書院的立名、旨趣和辦學方式
二 “自比方外而不繩以世法”
三 因書院宗趣和老友熊十力的爭論
四 圍繞書院獨立發生的困擾
五 馬一浮決心辭去主講—
六 鬻字刻書驚動天下
七 書院的東遷與廢止
八 尾語
第七章 馬一浮的儒佛會通思想
一 “儒佛俱是閒名,自性本來具足”
二 “雙立儒佛,同本異跡”
三 借禪說義,以佛釋儒
四 《易》道與佛氏諸相
五 與儒學為終始,與佛學為終始
第八章 馬一浮的佛禪境界和方外諸友
一 讀儒書須是從義學翻過身來
二 李叔同出家所受馬一浮的影響
三 彭遜之的“觀修”與“返其初服”
四 馬一浮的“方外三友”
五 禪詩和題影
六 “花開正滿枝”
第九章 馬一浮與國學
一 浙江大學的人文傳統
二 王國維是否真的“燒書”
三 學問太“熱”未必好
四 馬一浮是“儒之聖者”
五 國學概念的取義及流變
六 馬一浮重新定義國學
七 國學和“六經”的價值論理
跋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