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赤寺

香赤寺

亦稱“香池寺”、“桑赤寺”。位於縣治東南部,在今巴水鄉東南12公里的尕群溝口西側,為本縣迪乾寺屬寺,屬寧瑪派。由迪乾寺第三世宗俄倉活佛桑俄負責建於1950年。建成後從四川阿壩地區請來兩名活佛任寺主兼教師,分別稱作大小堪布,大堪布名才昂仁增,小堪布名官卻乎仁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香赤寺
  • 簡介:寺院狀況
  • 僧徒:17 人
  • 學員:45人
  • 位於:縣治東南部
簡介,發展歷史,

簡介

寺院狀況
1958年有活佛 6人,除寺院創建者的第四輩轉世宗俄倉、大堪布才昂仁增和小堪布官卻乎仁青外,另有九洛、若合則活佛等,一般僧徒17 人,學員45人,設有管家1人,負責具體事務。有經堂1座24 間,昂欠6院60間,教室8間,僧人、學員宿舍40餘間,建築面積約85畝。1958年後拆毀,大小堪布遣返四川故鄉,學員及其他僧人亦全部回家。1983年,當地信教民眾集資復建寺院,從四川請回大小堪布。1986年8月同德縣委批准開放,現有活佛1人(即小堪布官卻乎仁青,大堪布才昂仁增於1985年去世)、教師1人、輔導員1人、一般僧侶7人、學生54人,全寺有公房84間(其中教室24間,學生宿舍60間),僧人私房42 間,由小堪布官卻乎仁青任寺管會主任。

發展歷史

香赤寺從初建起,即屬學校性質,非單純性宗教活動場所。寺內有少量僧人,皆以修煉為主,稱之為“參巴”,寺院建成後,即從當地招收青少年學員20名,由大小堪布教讀藏文,學習佛學。新生一般為略有藏語基礎的7至8歲男性少年,民族、地區不限,學制15年,學習內容主要為經、律、論三藏的一些基本內容,共分3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學習文法,提高藏文基礎,講授因明、般若學知識,教材為《卷久欽莫》;第二階段,重點學習中觀學理論,教材為《吾麻堅久》;第三階段,主要學習修持方法,並親自實踐,教材為《念連木松》。學習的基本方法為每日上午集體講課,下午自學、輔導。近年來,每10天學時事政治半天。寺院對學員要求嚴格,明確規定不許吸菸、飲酒;禁止外出誦經或募化布施;每日上 6時起床,下午10時就寢;日進兩餐(早、中午),不食晚餐等。學員一般一伙食自備,確實困難者由寺院給予適當補助。此外,每年於農曆八月放假1月,可回家探親,但必須在九月初一日前返寺。學員學習期滿畢業後,原則上離寺自謀職業,少數可留寺當“參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