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學史
香蕉巴拿馬病最先發現的時候是在1874年,於澳大利亞最先發展,1890年開始在中美洲發生流行,20世紀50年代期間,該病在中、南美洲的
巴拿馬、
哥斯大黎加、
宏都拉斯、
哥倫比亞等地發生嚴重,對很多香蕉品種帶來危害。該病的名稱由來也與發病流行的地區有關。中國的香蕉種植過程中開始出現香蕉巴拿馬病是在20世紀60年代,
粉蕉、過山香等品種容易感染香蕉巴拿馬病。
病原特徵
病原為尖孢鐮刀菌古巴專化型(
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屬
半知菌亞門真菌。生理小種4號病原的
分生孢子座上產生大型分生孢子3-5個隔膜,多數為3個隔膜,彎月形,無色,大小為(27-45)微米×(3-4)微米。散生在菌絲上的小型分生孢子數量很多,單胞或雙胞,卵圓形,無色,大小為(5-12)微米×(215-315)微米。
菌核藍黑色。厚垣孢子橢圓形至球形,頂生或間生,單生或2個連生。
為害症狀
香蕉巴拿馬病主要危害葉片和莖。
根系:根部木質導管變為紅棕色,一直延伸至球莖內,後變黑褐色而乾枯。
莖:內部症狀表現為假莖和球莖維管束黃色到褐色病變,呈斑點狀或線狀,後期貫穿成條形或塊狀。
葉片:外部症狀表現為黃葉,最後整株枯死,在龍牙蕉上表現為葉片倒垂型黃化和假莖基部開裂型黃化2種。①葉片倒垂型黃化。發病蕉株下部及靠外的葉鞘先出現特異性黃化,多先在葉緣出現,後逐漸擴展到中助,黃色部分與葉片深綠色部分形成鮮明對比。染病葉片很快倒垂枯萎,由黃變褐而乾枯,形成一條枯乾倒接著枯萎的葉片。②假莖基部開裂型黃化。病株先從假莖外圍的葉鞘近地面處開裂,漸向內擴展,層層開裂,直至心葉並向上擴展,裂口褐色乾腐,最後葉片變黃,倒垂或不倒垂。植株枯萎相對較緩慢。
分布範圍
侵染循環
病原隨病殘體在土壤中營腐生生活。病菌主要從染病蕉樹的根莖通過吸芽的導管延伸到繁殖用的吸芽內。用染病的吸芽繁殖時,病害開始傳播。在土壤中,病菌通過幼根或受傷的根莖向假莖或葉部蔓延。條件適宜時,感病寄主的病部產生分生孢子。
流行規律
香蕉巴拿馬病的發病時間較長,一般整年都有可能會發生該病,在每年的10月至次年2月為是最嚴重的時期。感染香蕉巴拿馬病的過程中,一般會由蕉株根部或塊莖感染。病原菌的傳播方式有很多種,比如河水、灌溉水、農具、病苗等都可以進行傳播。對於各地的香蕉種植而言,加強香蕉巴拿馬病的預防,是提高香蕉質量和產量的重要途徑,香蕉巴拿馬病的出現頻率還不高,但是由於香蕉巴拿馬病的傳播速度較快,一旦有植株感染,病勢發展較快,一般會呈現逐年擴散的趨勢,因此如果不能及時對該病進行疫區和保護區劃定,採取有效的防控,將會導致的區域內的香蕉種植感染香蕉巴拿馬病,對香蕉的種植產業帶來及大風險。
由於香蕉巴拿馬病的病原菌在病株組織內可產生大分生孢子、小分生孢子和厚膜孢子,因此存活的時間比較久,在土壤中,香蕉巴拿馬病的主要存活方式是厚膜孢子。一般說來,香蕉巴拿馬病菌在酸性的砂質土壤中容易繁殖,如果土壤的排水不夠好,土壤十分濕潤,將會導致這種病害的發生率較高。香蕉巴拿馬病的潛伏期比較長,一般會有5-6個月的時間,該病為土壤性傳播病害,病原菌可經病苗、病土及灌水傳播,是一種防治比較困難的病害。
防治方法
香蕉巴拿馬病對香蕉的品質以及產量影響很大,在香蕉巴拿馬病的防治過程中,需要從多個方面著手。香蕉巴拿馬病的病菌可在土壤中寄生很長時間,因此一旦感染了香蕉巴拿馬病,則該片土壤不能用於香蕉的種植,尤其是對於酸性土壤,十分有利於香蕉巴拿馬病病菌的滋生。如果在積水缺氧的情況下,則會使得病菌的存活期縮短,如果土壤的排水不良,則會增加病菌的發病率。要降低香蕉患巴拿馬病的機率,必須加強病蟲防治,在防治過程中要堅持“以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進行綜合治理。
蕉園的合理選擇對於香蕉的種植十分重要,由於香蕉適宜生活在土壤深厚肥沃的地區,而且需要具有良好的排水效果,沒有感染過香蕉巴拿馬病的土地。因此在蕉園的選擇過程中,需要對土壤的質量進行檢測,確保其中沒有香蕉巴拿馬病病菌,而且各方面的條件都適合香蕉的種植,才能用於香蕉栽種。此外,在香蕉的種植過程中,還應該要加強土地整理,土地整理是基礎工作,是為了給香蕉的生長提供一個比較良好的土壤環境,為了滿足香蕉生長的需要,香蕉適宜種植在比較深厚和疏鬆的土壤中。因此在種植之前應該要加強香蕉種植土地的整理,香蕉的根系比較發達,最好是對土地進行深耕處理,有利於香蕉根系的發育,確保根系吸收更多的養分,從而促進香蕉品質的提升。
在香蕉的種植過程中,加強對香蕉種苗的管理,是提高香蕉產量的關鍵。加強香蕉種苗的調運,一定要防止調運已經感染香蕉巴拿馬病的香蕉植株,不從疫區調種苗,防止調運種苗攜帶病菌,選擇不帶病菌的組培苗作種植,防止吸芽帶病菌。只有從源頭上做好了對病菌的防治,才能儘量減少在香蕉種植過程中的染病機率。
田間管理是香蕉種植過程中病害防治的重要途徑,在香蕉的栽種過程中,應該要推廣種植脫毒後不帶病的試管苗,挖坑深施或溝施足有機肥,當前的香蕉種植過程中,常用的有機肥為
雞糞、
牛糞等,對環境的污染情況不大。在有機肥發酵時還可以添加
石灰、
殺蟲劑、
豆餅、
木薯渣等原料,防止香蕉其他病菌的生長。為了防治香蕉巴拿馬病,每次噴農藥進行防治時還應該要加入適當的葉面肥,以滿足香蕉生長全元營養的供應,使得香蕉植株的抗病能力有所提升。在進行香蕉追肥時應該要適當地遠離蕉頭,防止斷根傷根,也可以有效地減少病菌對香蕉植株的入侵機會。由於香蕉適宜生長在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因此在香蕉種植過程中需要深挖排灌渠,做到排灌及時,降低地下水位,改善土壤理化條件,促進植株抗菌能力提高,防止香蕉地土壤的排水不好對香蕉的根帶來影響。
清除病株後,在病穴及周圍土壤中施用石灰或
福馬林消毒。用70%
甲基硫菌靈超微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
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噴霧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