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傳說
香爐山玄祖宮始起傳說
香爐山始建於公元621年大唐武德年間。
公元617年,隋陽帝楊廣在位時,民不聊生,民怨沸騰,64路煙塵,18路反王,反對朝廷的義軍風起雲湧,隋朝四面楚歌,直接威協到隋朝存亡之際時;社會上流傳了一首童謠:“楊花落,李花開,果纍纍,深淵采……”隋皇一聞,民遭殃,亂殺無辜損忠良。
有心腹方士安伽陀,上朝奏到李姓之人有可能奪天子之位改朝換代。勸楊廣殺盡天下李姓之人。當朝宰相高穎奏道:“皇帝,不可再動殺戮,否則全天下人心惶惶,民心動搖,後果不堪構想。若聖有疑姓李之人顛覆天下,可削去李姓之人兵權,調離京機要塞。”當時隋朝當官的姓李居多,其全被解甲歸田,唯唐國公李淵重兵在握,不敢解除他歸田怕其兵變;遂調李淵離京都去任太原留守,並節制西涼,酌令李淵即刻起程赴任。
一品宰相宇文化極,密奏隋陽帝楊廣,必須殺掉李淵全家,楊廣說準奏!交宇文化極完成此事。
宇文化極一夥密謀,待李淵全家回太原之際,在臨潼山藏龍嶺殺掉李淵全家一行。藏龍嶺是長安到太原的必經之山道,命大內高手100餘人,伴成強盜,預先埋伏,伺機而殺李淵全家一行。
且說李淵全家一行40多人經過長途跋涉來到了臨潼山上藏龍嶺,見上面寫有“玄祖宮”道觀字樣。李淵全家一行,已人困馬乏,便決定在此道觀借宿一夜。李淵帶家人進玄祖宮察看,並無道童,是一座廢棄了的道宮。只見玄祖宮內供奉有玄武大帝(又名真武大帝)神像,披著長發,金甲黑衣,腰纏玉帶,仗劍怒目,頂罩圓光,形象武猛。李淵叫家人一行上前恭敬三揖說:玄祖爺,今日我們路經此地,要在此暫借宿寶觀一夜,望玄祖爺不要見怪,並保佑李氏一家平安……。
宇文化極一夥強人,見李淵全家一行住進藏龍嶺玄祖宮,密謀半夜入睡用火燒玄祖宮,殺盡李淵全家一行。半夜只聽一聲炮響,玄祖宮四周燃起熊熊大火,瞬息間整個玄祖宮沉浸在一片火海之中,李淵一行正在酣睡,在大火中驚醒,一片混亂和慘叫!
李淵高聲怒吼道:蒼天不公啊!殘臣當道,好人受死啊!玄祖爺,救我啊!我能倖存下來,以後我在全國各地給您建修道觀再塑金身。只聽天空中一聲巨響,一條黑龍飛出,口吐黑霧,鋪天蓋地的滂沱大雨而來,隨後一條金龍席捲李淵一行騰空而去,轉眼間,李淵一行落地,見一石碑上書《鳳鳴山》,李淵全家一行40餘人完好無缺,齊跪鳳鳴山石碑下承諾:一定要在全國各地廣修玄祖宮,為玄祖爺真武大帝重塑金身!
公元618年李淵當皇帝後第一件大事就是廣修道觀。由皇帝親督三處為重點起建,命國師唐鶴、天監師賴重九、掌管靈台的堪輿風水師楊仙翁尋龍卜穴辦妥此事。他們均由長安出發尋上西嶽華山,再順脈下至(今陝西周至縣境內)尋得正龍身穴,修建玉清觀,專奉元始天尊道場。又隨山脈攆龍至今陝西省西鄉縣與鎮巴縣之間大葉山,尋得龍肩穴,修建上清觀,主奉靈寶天尊道場。又繼續順行,沿秦嶺大巴山脈,尋龍卜穴至今四川宣漢境內龍頭山。龍頭山出脈四勢環繞,九山拱天,騰出五龍捧聖天柱山(古名龍聖山),龍聖山為秦嶺脈出鼎盛龍脈。在此處尋得龍頭穴修建玄祖宮,主奉玄祖爺真武大帝與道教教主道德天尊道場。
公元621元,玄祖宮竣工後,唐高祖李淵親書“第一洞天”御匾,並賜烏金香爐一座;並御命道承真人為第一宮主。後人為了紀念御賜“香爐”,此山又恰像香爐,便將龍聖山更名為香爐山(今四川宣漢境內)。到了北宋改名為大爐山,元代又改名為虎頭山,清代乾隆年間據史記又重新恢復香爐山之名,沿用至今。
香爐山,號稱“第一洞天”福地,蜀東道教勝跡,“三教”文化經典集聚地。屬於中國經典人文地理,九山拱天、五龍捧聖之地。風景優美,依山照水,茂林滿山、綠陰蔽天,長壽養身之仙境。從地理方面講,自古蜀東千百川,不如爐峰一支脈。
唐高祖御筆“第一洞天”牌坊亭亭屹立,經歷千百載風霜雨雪洗禮,聖古文化豐碑,還猶如當年一樣聖潔。香爐山以御賜烏金香爐命名,流傳千古,積澱了蜀東非物質文化之最,成為了當代非物質文化的一顆璀璨明珠。
飛來石、神水灣、裂縫岩,盤龍石、棋盤石、吸天地日月之精華生長在盤龍石中間的千年盤龍樹和生長在棋盤石上的千年棋樹……等待著您的光臨,它們會給您帶來千千福報、萬萬仙緣,了卻您一生心想事成之心愿!
人文景觀
香爐山是朵藝術之花,它是大自然對人類的特別饋贈。也是人文薈萃的集錦。大自然賦予它雄奇俊幽的丰姿,人文裝飾了它的神採風韻。請看,它那盤龍石,棋盤石,
飛來石,鵝蛋石,虎頭石,渡人橋,
捨身崖,斷崖,天地神井,懸崖“福”字,打兒窩無不顯示出大自然的奇特傑作,再看那四十八道寨門,分金亭,
望江亭,廟宇,一洞天,牌坊,玄祖殿,石碑記,張靜山石刻,更令人驚嘆人文給它添的神韻風采!
香爐山建廟宇是在清乾隆前,始名
報國寺,主祀
岳飛,嘉慶四年遭火災,修復後才主祀
真武祖師。又遭火災後,直到民國四年,在里人王晴軒,王道瀾的倡議下,募集錢財再修,時達四年之久,終成輝煌七層殿堂,塑佛像數百尊,頂峰為玄祖殿。並修了樂樓和香客遊人的住所,千百人聚此,可飲居不愁。香爐山集佛教,道教為一體,暮鼓晨鐘,傳道說法,名揚川內外。它經歷了土改和文化大革命的浩劫,改革開放以來,舊觀重修復,新景逐日添,
百花園,蟠桃林層層梯地藥材生,茂林修竹,鳥語花香,山清水秀,精緻迷人,當年羊腸小道已是壁立千仞,直插雲天的萬步梯。聲威遠名的名山古剎仍是斷壁殘垣,玄祖爺雖有好心人佛渡金身至今還在淒風苦雨中屹立。
自然風光
香爐山風景秀麗,景色迷人。
春天,百花爭艷,萬紫千紅。令人目不暇接,而最耀眼的還是那山岩上盛開的紅杜鵑,它像勇士噴出的熱血,它像熊熊燃燒的火焰,它昭示這是一方熱土,這裡的人民熱情奔放,這裡的人民在
中國歷史上有過血與火的鬥爭,這裡有紅軍戰士灑下的熱血。
夏天,綠肥紅瘦了,可那岩石上的百合花已獨領風騷,它從翠綠中伸出頭來,素白清香,形似喇叭,像在對天低吟,鳥瞰大地,不俗不媚地顯示出自己靜以致遠,淡泊名利的風采。它是乎在告訴這裡的人民是善良和純樸的,這塊土地是滋生和善的沃土。
秋天,層林盡染,萬山紅遍,可它卻別出心裁的打扮自己,野菊花金黃金黃地怒放於枝頭,象給它披上的黃金盔甲,又好像在笑傲蒼穹:“一年一度秋風勁,不是春光勝似春光。”是的,它與山腳下的百畝田疇里的金黃稻穀交相輝映,聽!那農民收穫秋色的此起彼伏的歌聲,真令人沉醉於五穀豐登人畜興旺的無限欣賞中,這裡的人民是勤勞的人民。
冬天到了,白雪眷顧了它,給它披上了銀裝,莊重肅穆,讓人生畏,遠眺大有原詞蠟像,欲與天公試比高之勢,近看千樹萬樹開滿了梨花,流水處,冰凌懸垂,玉筍銀柱林立其間,似乎在顯示它質樸中的絢麗,此時你雖看不到飛禽的舞姿,走獸的奔騰,而你會看到村舍的裊裊炊煙,聞到飯熟肉香的味兒,聽到人們辛勤勞動後的歡聲笑語。
景區開發
打造宗教文化旅遊風景區
走進香爐山,來自成都、達州等地的不少道教信徒正在點香火祭拜。每月初一、十五香客不斷,每年三月初三更是人山人海。數百年來,重慶、陝西、山西、河南、廣州等省市的信徒紛至沓來,香火一直旺盛。
香爐山上大規模建築道觀是在清乾隆年間,始名報國寺,主祀岳飛,嘉慶4年遭火災後復修道觀,主祀真武祖師。後又遭火災,直到民國4年,在當地人王晴軒、王道瀾的倡議下,募捐錢財再次修復,4年之後終成輝煌的七層殿堂。山上塑像數百尊,並修了樂樓和香客遊人的住所,千百人聚集在此,可以飲居不愁。“破四舊”運動中,道觀毀於一旦,塑像零落殘缺。後來在看山人的努力下,一些建築才恢復了部分面貌。
巍然壯觀的香爐山,自然景觀奇特,人文景觀眾多,蘊藏著巨大的文化和生態旅遊資源開發潛力,有關部門正在制訂旅遊建設規劃方案。近幾年來,宣漢縣出台相關政策,修復部分景點,完善部分設施,打造了五六條上山道路,藉助香爐山旅遊開發平台,創建產業園,打造農家樂,初步形成了爐山論道、旅遊品果的宗教文化旅遊風景區。
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