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

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

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是天主教香港教區的主教座堂,位於香港中環堅道,於1888年落成。

基本介紹

歷史,大事表,結構,現況,

歷史

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原址在中環威靈頓街,於1842年落成的。教堂曾被大火燒毀,1886年售予商家後被拆卸。
現有的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土地在1881年購買,1883年安放基石,1888年落成,1888年12月7日聖母無原罪日前夕舉行首次獻祭,座堂當時耗資12萬港元
多年來座堂經過多次改建,1923年座堂加設彩色玻璃窗,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一枚炮彈在1941年12月12日損毀了教堂後方的一根石柱。戰後,1950年代教會在教堂中央加建尖塔及頂部的大十字架,而教堂側面向堅道的門廊,則在1970年代興建教區中心被拆卸。1954年聖母年時,香港天主教學生捐款購買一座木刻的無原罪聖母像,現放於教堂中央牆壁上。1985年再加設彩色玻璃窗。
1988年座堂落成100周年紀念,香港郵政曾為此推出紀念郵票
紀念教堂落成100周年郵票紀念教堂落成100周年郵票

大事表

1881年12月8日:奠基
1883年12月8日:安放基石
1886年6月:部份啟用
1888年12月7日:落成祝聖
1938年12月8日:隆重祝聖
1988年12月8日:落成百周年慶典

結構

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屬仿歌德式設計,由建造,座堂呈不對稱的十字形,右邊比左邊短,建築物全長82米,闊42米,高23.7米,由38條花崗石柱支撐,中央尖塔則高10米。主祭台位於正中,祭台西南面設有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座位,教堂亦因而得名。主教座堂內設4個小堂,包括“聖心小堂”、“聖安多尼小堂”、“苦難小堂”及“聖若瑟小堂”,其中3個小堂的雲石祭台原屬威靈頓街聖堂的舊物。
多年來座堂經過多次改建,1923年座堂加設彩色玻璃窗;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一枚炮彈在1941年12月12日損毀了教堂後方的一根石柱。戰後。1954年“聖母年”時,而教堂另有一尊聖母像置於東面入口外的“聖母山”內。1985年再加設彩色玻璃窗。
“苦難小堂”的幾何圖案彩繪玻璃2002年翻修時,換上由張琪凱設計以120位“中華殉道聖人”為主題的彩色玻璃窗。

現況

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屬仿歌德式設計,祭台西南面設有主教的寶座,教堂亦因而得名。主教座堂內設4個小堂,包括聖心小堂,聖安多尼小堂,苦難小堂及聖若瑟小堂。
座堂共可容納1000多人,現時每逢星期日舉行多場彌撒,在平安夜除夕也會舉行子夜彌撒。座堂亦有為教友舉行婚禮。
2002年座堂曾進行維修工程,維修計畫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2003年文物古蹟保護獎嘉許專案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