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過程
1990年代初,隨著
譚張爭霸結束,
譚詠麟淡出香港樂壇和
張國榮的全面退出,香港樂壇出現了真空期,以
張學友、
劉德華等為代表的新人開始在歌壇斬露頭角,香港樂壇迎來了新時代。
1990年,黎明的火速走紅,將同屬
寶麗金唱片公司的
李克勤的聲勢壓下,取而代之。而香港樂壇的樂隊勢力亦開始被偶像派取代。當時因為黎明和劉德華同屬偶像派,成為最大競爭對手,兩人曾被封為雙子星。 而唱將實力派的張學友亦保持聲勢和前兩者被合稱樂壇“
三劍客”。隨後1991年,
郭富城爆紅旋風從台灣吹回香港,加上《
東方日報》一篇打油詩的效應,香港“演唱會之父”
張耀榮(另一說法為
方逸華)將四位當時最受歡迎的男流行歌手統稱為“四大天王”,並得到市民廣泛接受,一直沿用至今。四人都在多棲發展,但各自競爭最多的地方還是在音樂上,四人幾乎壟斷了1990年代香港樂壇所有獎項。每年香港四大音樂頒獎禮期間,不僅四人競爭激烈、各自歌迷更是口水橫飛。
1999年底,張學友和黎明宣布退出香港音樂頒獎禮,不再領取任何獎項,宣告著“四大天王”音樂時代的結束。新世紀後,四人發展各不相同。黎明主攻商業和幕後製作,培養新人;張學友主要是舉辦世界巡演和音樂劇;
郭富城將重心放在影壇和舞台上;劉德華主攻電影和扶植新一代導演。四人在各自的領域都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傑出成就。
二十餘年來,傳媒圈、娛樂圈無論如何鼓譟“新四大天王”、“四大天王接班人”,
張學友、
劉德華、
郭富城、
黎明這四人的地位都能恆久不變。直到這四人日漸衰老,這些所謂的接班人卻仍舊默守在歷史的角落,在“四大天王”最紅火的年代,他們幾乎就代表著整個香港娛樂圈。
時代影響
1990年代“四大天王”熱潮並不僅局限於香港,四人影響力迅速傳播到了中國內地、台灣地區、以及整個東南亞。香港娛樂圈成熟的包裝機制,獨特的造星方式,發達的娛樂傳媒,讓所有人都拜倒在四人的威力之下。四大天王這個炒作概念的成功,使得各自為陣的香港娛樂勢力在大方向下團結成為一體,極大增強了香港娛樂產業的競爭力和影響力,以不可想像的速度占領市場。對內地聽眾而言,影視歌全方位藝人和講求形象的香港娛樂包裝實在是太過強大,人們從來沒有想過歌星可以如此定位和製作,而他們的作品準確的瞄準了客群,他們的班底又集結了香港所有的人才,沒人能抵擋他們的魅力。
因為四大天王,中國內地誕生了第一批真正意義上的
追星族,歌迷們開始為偶像做出許許多多狂熱舉動。各式各樣的明星周邊產品開始在市場上出現並熱銷,四大天王的唱片,磁帶、海報、貼紙、卡片均被搶購,而四人的穿著、髮型、聲線等都被無數人模仿,內地人們第一次感受到了港台流行文化對生活造成的強大衝擊。
那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四大天王創造了香港娛樂史上最輝煌的流行元素,是一個時代的產物。“四大天王”的出現造成了香港歌壇的壟斷局面,也制約了香港娛樂界百花齊放的多元化發展。但無可否認的是這種壟斷也正是香港娛樂圈黃金時代的象徵,“四大天王”將香港娛樂業推向了最高峰。
同台經歷
先後出場
三缺一
2009年10月,香港同胞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文藝晚會,
劉德華、
郭富城、張學友三大天王同台獻唱,缺黎明。
2010年4月,香港演藝人協會發起“演藝界情系玉樹關愛行動”籌款晚會,
張學友、劉德華、黎明三大天王參加晚會,缺郭富城(發VCR祝福)。
2013年12月,
梅艷芳逝世10周年思念會,三大天王同台獻唱:
張學友《
赤的疑惑》,郭富城《
夢伴》、劉德華《似水流年》,缺黎明。
人物介紹
歌神張學友
張學友,1961年7月10日出生於香港,四大天王中最具唱功的一位,成熟穩重,在華語地區享有“
歌神”的美譽。根據IFPI國際唱片協會統計,1995年他的唱片銷量僅次於當時的美國歌手
麥可·傑克遜,當時排名世界第二。截至2000年,其全球正版唱片銷量超過6千萬張之多。1993年推出第二張國語唱片《
吻別》,在台灣、新加坡、中國大陸以及其他海外市場大熱,全球範圍內共賣出了400多萬張,亦打破多個地方的唱片歷史最高銷量,令張學友得到“歌神”的封號,他的歌唱事業亦至此達到最高峰。影視方面,張學友在1989年獲得
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男配角獎以及1990年的
台灣電影金馬獎的最佳男配角獎;2002年獲得印度新德里電影節的最佳男演員獎。
尤其是他成功開拓了龐大的海外市場。當時張學友的唱片銷量亦引起了國際流行樂壇或者媒體的關注,包括美國《時代雜誌》、美國最具權威的音樂雜誌《
公告牌》(Billboard)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是因為張學友的崛起而開始關注香港流行音樂。
綜合劉德華
劉德華,1961年9月27日出生於香港,四大天王中成名最早的一個,大氣魅力十足,影視歌綜合王,被譽為華語娛樂圈的“常青樹”。
大中華地區樂壇和影壇巨星,是
金氏世界紀錄大全中獲獎最多的香港歌手。曾獲得三屆
金像獎影帝和兩屆
金馬獎影帝,2000年劉德華投資拍了自己從藝以來的第100部電影《
阿虎》
劉德華連續7年蟬聯香港
十大中文金曲最受歡迎男歌手;3屆
全球華語歌曲排行榜最受歡迎男歌手;六度奪得“
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的“最受歡迎男歌星”,九次奪得“亞太區最受歡迎香港男歌星”。其中劉德華於2004年度同時奪得“最受歡迎男歌星”和“亞太區最受歡迎香港男歌星”,是首位同時獲得這兩個大獎的男歌手。劉德華從出道至今共發行過唱片100多張,共演唱過近1000首歌曲,共舉辦過400多場演唱會,從1981年出道至今共演出過140多部電影。劉德華是成功藝人的典範,演藝界影、視、歌多棲發展最為成功的藝人之一。
舞王郭富城
郭富城,1965年10月26日出生於香港,是四大天王中成名最晚的一個,擅長舞蹈,以勁歌熱舞而著名,時尚動感,享有“亞洲
舞王”美譽。
1995年在香港音樂人
雷頌德、
譚國政及經理人小美的協助下,挖掘其嫻熟的舞技與別有特色的聲線,使其成功轉型為實力派歌手,三次獲得最受歡迎男歌手及多次年度十大金曲等殊榮,達到歌唱事業頂峰之際。
文藝黎明
黎明,1966年12月11日出生於北京,四大天王中最具文藝氣息,外表溫文爾雅,具有貴族王子氣質,擅長文藝片和電子音樂,被譽為“慈善天王”。
歌手、演員、導演、編劇、公司老闆、慈善家。影視歌,幕後與慈善成績斐然,華人娛樂圈最成功的代表之一。身兼香港公益金董事、名譽副會長,
UNICEF香港委員會委員,
華菁會名譽主席等公職,是UNICEF首位華人國際親善大使。因慈善公益方面的傑出貢獻,聯合國授予聯合國護照。港府授予榮譽勳章、
銅紫荊星章。
黎明是最年輕的天王,一直以其謙和儒雅的健康形象深受人們愛戴。音樂上早期以深情款款的慢歌打動人心,經典歌曲有《
今夜你會不會來》、《對不起,我愛你》、《
我來自北京》等;中期以打造電音舞曲為主《
全日愛》、《
眼睛想旅行》、《
看上她》等多首時代感強的電音歌曲,2001年黎明憑《
三更之回家》奪得第三十九屆台灣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黎明是首位華人擔當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國際親善大使,1995年成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華人國際青年特使,1999年獲選為
香港公益金籌募委員會委員,1998年獲選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2003年獲香港特別行政頒發
榮譽勳章,2009年獲頒
銅紫荊星章。
電影合作
四大天王四人各有所長,表演風格迥異,四人曾一起合演過同一部電影《
豪門夜宴》,也相互間均有合作。
1990年,《
阿飛正傳》中,張學友與劉德華第二次合作;
1991年,《
豪門夜宴》中,張學友主演,其他三位客串;
1991年,《
九一神鵰俠侶》是劉德華與郭富城第一次合作的電影;
1991年,《五億探長雷洛傳2:父子情仇》劉德華和郭富城第二次合作的電影;
1992年,《
真假威龍》劉德華和郭富城第三次合作的電影;
1992年,《
妖獸都市》中,黎明和張學友第二次合作;
2003年,張學友主演的《
金雞2》中,劉德華、黎明都在片中有客串演出,缺郭富城;
2004年,《
江湖》張學友與劉德華在曾志偉的牽頭下,第三次合作;
2009年,《
建國大業》中,黎明客串蔡廷鍇,劉德華客串俞濟時;
2009年,《
十月圍城》中,張學友客串,黎明有演出;
2015年,《
澳門風雲3》中,張學友與劉德華第四次合作。
各自評價
“大家各忙各的,好久沒有聚在一起,當晚大家都聊得很開心,談了各自的生活,以前媒體都亂寫我們四人如何不和,其實我們的感情還是蠻好的,我們四人重聚就像多年不見的老朋友,我們所屬的公司不一樣,集合四人開演唱會是一個很龐大的工程,比較困難,不過我們會因為慈善或者大型節日聚在一起。”(張學友於香港回歸十周年晚會後評)
“四大天王沒有過時,年輕一代和老一代的明星是不同的,年輕人身上有很多可取的東西,比如說新音樂,值得我們學習,我們四人關係非常真誠,不會在一起開商業性質的演唱會,我們都有自己的公司,操作起來不方便,要“老”有所為,不必刻意讓賢。“(劉德華評)
“做藝人就像跑馬拉松,不要在意別人怎么說,自己堅持跑下去就好。我們四人從樂壇成長到今天,現在大家都有唱歌拍戲,有不同發展空間,我腳踏實地工作這么多年,紅不紅都是這么做的,最重要是看你有沒有誠意去做,如果是新人就會去計較紅還是不紅,我已經過了十年了,現在是在講實力不實力,因為潮流是與時代並進的。”(郭富城評)
“四大天王作為一個名稱,會永遠存在,但我覺得它是用來開玩笑的,別人叫我黎明最開心,叫天王最難受,現在又是什麼小天王、小天后,這是沒什麼用的,或許從包裝和宣傳上講,這樣的稱號不單單對於我們四個人,也對於整個香港樂壇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長達10年的時間我們四個人包攬了大部分的獎項,也造成了一些不太好的後果,不如把更多的機會留給年輕人,所以後來我決定退出頒獎禮。”(黎明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