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博物館

香港博物館

香港博物館位於九龍尖沙咀海防道九龍公園內S61~S62座。香港博物館總面積達28,500平方米。

香港博物館前身為“香港博物美術館”,後分為“香港藝術館”和“香港博物館”,博物館於1975年對外開放。

香港博物館經常舉辦專題講座,介紹本地的考古、民俗和自然歷史,以提高觀眾在這方面的知識和欣賞品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香港博物館
  • 類別:綜合博物館
  • 地點:九龍尖沙咀海防道九龍公園內
  • 竣工時間:1975年
  • 館藏精品:麥兆漢神父藏品、芬戴禮神父藏品
  • 前身:香港博物美術館”
建築布局,館藏文物,

建築布局

博物館的設計是採用中國傳統的四合院布局,並揉合現代建築技巧,極具特色。並揉合現代建築技巧,極具特色。建築物以中軸線為中心,左右對稱平衡,蓋以中國式瓦頂,各展覽廳由遊廊連線。全館樓高5層,總面積達28,500平方米,其中設有12個展覽廳。除了六個定期更新的專題展覽外,博物館內有六個常設展覽廳,為介紹及保存粵劇、新界文化歷史及中國文化等作出貢獻劇院這設備先進的場地設有400個座位,適合舉行粵劇示範、音樂演奏等表演節目,更可供演講、研討會、頒獎典禮及多媒體影像放送之用,功能多樣化。

館藏文物

博物館專注於收藏香港及鄰近地區的文物,主要是新界文物、粵劇文物、本地設計藏品和藝術作品。文化博物館以服務觀眾為本,透過多元化和生動活潑的展覽及節目,讓參觀者在欣賞文物之餘,還可參與其中活動,寓學習於消閒。每年,博物館會訂定專題,配合一系列展覽和教育推廣活動,從多角度探索香港的文化特色。
博物館以香港自然歷史和人文歷史為基本陳列,重點展示了香港6000年的發展歷程。陳列分三部分:
(1)介紹香港的自然環境;
(2)以出土文物、古代石刻及古窯址等實物反映了香港地區的人類活動;
(3)展示了香港從一個小漁村發展為大都市的過程。該館藏品45000餘件,分為考古、本地史,民俗史及自然歷史四大類。考古類藏品中,有著名的麥兆漢神父藏品及芬戴禮神父藏品,本地史藏品中以歷史圖片為主,最早的圖片為19世紀60年代所攝;民俗史藏品方面,有中國傳統的漁船模型、捕魚裝備、傳統農具及日用器具;自然史藏品主要是世界各地的岩石和礦物,以及香港常見的蝴蝶及軟體動物貝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