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首都師範大學文藝學學術文庫•文心的異同:新馬華文文學與中國現代文學論集
- 作者:張松建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6119549
-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外文名:Rewriting Chinese Literature:Nanyang and China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頁數:363頁
- 開本:16
- 定價:59.0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首都師範大學文藝學學術文庫·文心的異同:新馬華文文學與中國現代文學論集》不但從學術史的角度評議了現代文學研究的前沿成果,而且有助於讀者了解海外華文文學的犖犖大端。《首都師範大學文藝學學術文庫·文心的異同:新馬華文文學與中國現代文學論集》由張松建著。
作者簡介
張松建,男,1972年生,祖籍河南方城。先後就讀於河南大學、浙江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北京清華大學的中文系,獲得學士、碩士、博士學位以及博士後證書。現為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中國現當代文學、海外華語文學、比較文學、批評理論。十多年來,在中國大陸、香港、台灣、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的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和書評五十餘篇。出版專著《現代詩的再出發》(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抒情主義與中國現代詩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另外,參編教材與學術著作多種。
圖書目錄
上編 新馬華文文學初探
國民性、個人主義與社會性別——新馬華文作家對魯迅經典的重寫
引言 魯迅與南洋
一 族裔、社會、國民性:“阿Q”的南洋子弟
二 異形的寓言:《獍,有此事》、食人主義與退化論
三 階級,還是性別?重讀《再見惠蘭的時候》
四 徘徊在個人與庸眾之間:《夢囈集》中的自我形象
五 探詢“男性氣質”:《一個像我這樣的男人》片論
結語 重寫的後果
南洋風景、馬華民族志與本土意識——王潤華的雨林詩學及其他
引言 長河無盡流
一 南洋風物紀:離散書寫與文化認同
二 國破,山河在:風景、集體記憶與本土意識
三 非抒情的聲音:美學素質與修辭精髓
結語 把“世界”帶回家
抒情現代主義的崛起——林方詩歌論
引言 邊緣的繆斯
一 現代詩的追尋:修辭技藝與美學理念
二 重塑詩的肌質:從“戲劇主義”到“不純詩”
三 通向文化政治:“自我”的形象與“烏托邦感覺”
四 歷史的暴政與專制性幻想
暗夜中的燃燈人——南子詩歌論
引言 艱難時代的詩人
一 從“少年情懷”到“中年心事”
二 詩學新秩序:反抒情主義的實踐
三 詩藝的再創造:象徵與形式
記憶書寫的詩學與政治——希尼爾小說綜論
引言 何謂“孤島遺民”
一 歷史記憶現象學:鄉土、戰爭與文化
二 技巧與形式:從文體實驗到修辭創新
三 族群與國家,本土與全球:文化政治的再檢討
新加坡:文化與懷舊的政治——梁文福小說論
引言 懷舊的魅影
一 童年的消逝,成長的煩惱
二 現代性、新加坡與懷舊的風景
三 離散、全球化、後殖民與文化悲悼
四 懷舊的政治及其未來
下編 中國現代文學論衡
評秋吉久紀夫《緬甸戰線上的穆旦——(森林之魅)的主題》
解構本質主義與超越決定論——汪暉《反抗絕望》的學術史意義
現代主義新詩研究的先聲——梁秉鈞《對抗的美學》評議
現代主義及其文化政治——史書美《現代的誘惑》評介
王潤華的中國現代文學研究——一個批評回顧
邊緣性、本土性與現代性——奚密的現代漢詩研究
一 “現代漢詩”:學術視野的拓展
二 “從邊緣出發”:漢詩研究的新方向
三 “內在狀況”:研究範式的轉換
四 “四個同心圓”:方法論的更新
現代中國文學場的建構——賀麥曉《文體問題》閱讀感言
歷史暴力與文學想像——讀王德威《歷史與怪獸》
校讀法、實存分析與文學史研究——解志熙《考文敘事錄》述評
經典、好詩與文學史——關於《中國新詩總系》的選本問題
精進不息的開拓者——孫玉石的中國現代詩研究
理論的自覺與批評的睿智——吳思敬的中國新詩研究
後記
國民性、個人主義與社會性別——新馬華文作家對魯迅經典的重寫
引言 魯迅與南洋
一 族裔、社會、國民性:“阿Q”的南洋子弟
二 異形的寓言:《獍,有此事》、食人主義與退化論
三 階級,還是性別?重讀《再見惠蘭的時候》
四 徘徊在個人與庸眾之間:《夢囈集》中的自我形象
五 探詢“男性氣質”:《一個像我這樣的男人》片論
結語 重寫的後果
南洋風景、馬華民族志與本土意識——王潤華的雨林詩學及其他
引言 長河無盡流
一 南洋風物紀:離散書寫與文化認同
二 國破,山河在:風景、集體記憶與本土意識
三 非抒情的聲音:美學素質與修辭精髓
結語 把“世界”帶回家
抒情現代主義的崛起——林方詩歌論
引言 邊緣的繆斯
一 現代詩的追尋:修辭技藝與美學理念
二 重塑詩的肌質:從“戲劇主義”到“不純詩”
三 通向文化政治:“自我”的形象與“烏托邦感覺”
四 歷史的暴政與專制性幻想
暗夜中的燃燈人——南子詩歌論
引言 艱難時代的詩人
一 從“少年情懷”到“中年心事”
二 詩學新秩序:反抒情主義的實踐
三 詩藝的再創造:象徵與形式
記憶書寫的詩學與政治——希尼爾小說綜論
引言 何謂“孤島遺民”
一 歷史記憶現象學:鄉土、戰爭與文化
二 技巧與形式:從文體實驗到修辭創新
三 族群與國家,本土與全球:文化政治的再檢討
新加坡:文化與懷舊的政治——梁文福小說論
引言 懷舊的魅影
一 童年的消逝,成長的煩惱
二 現代性、新加坡與懷舊的風景
三 離散、全球化、後殖民與文化悲悼
四 懷舊的政治及其未來
下編 中國現代文學論衡
評秋吉久紀夫《緬甸戰線上的穆旦——(森林之魅)的主題》
解構本質主義與超越決定論——汪暉《反抗絕望》的學術史意義
現代主義新詩研究的先聲——梁秉鈞《對抗的美學》評議
現代主義及其文化政治——史書美《現代的誘惑》評介
王潤華的中國現代文學研究——一個批評回顧
邊緣性、本土性與現代性——奚密的現代漢詩研究
一 “現代漢詩”:學術視野的拓展
二 “從邊緣出發”:漢詩研究的新方向
三 “內在狀況”:研究範式的轉換
四 “四個同心圓”:方法論的更新
現代中國文學場的建構——賀麥曉《文體問題》閱讀感言
歷史暴力與文學想像——讀王德威《歷史與怪獸》
校讀法、實存分析與文學史研究——解志熙《考文敘事錄》述評
經典、好詩與文學史——關於《中國新詩總系》的選本問題
精進不息的開拓者——孫玉石的中國現代詩研究
理論的自覺與批評的睿智——吳思敬的中國新詩研究
後記
文摘
著作權頁:
在現代性和全球化境遇中,他們為生計而辛苦輾轉,由於生存壓力而艱於呼吸視聽,開始緬懷消逝了的童年時代、夢中的遙遠家園、鄉土社會的禮儀習俗,以及一種烏托邦式的生活方式。饒有趣味的是,兩部小說集中的懷舊主體大多數是“男性”,作者經常是從男性的視野、立場和經驗去敘述懷舊的衝動,例如《年糕的味道》中的“大伯”,《舅舅說話的那一天》中的“舅舅”,《憋》中的“他”,《未完》中的“爺爺”;而在《蟋蟀》、《海/孩》、《第一次回家》、《關於爺爺和爸爸童年時代的風》等篇章中,懷舊主體轉換成了都市男性。當男主人公的心神暫時離開了苦悶壓抑的當下,沉湎於懷舊遐想中的時候,女性的聲音和感覺往往處於缺席和喑啞的狀態。當然,女性主人公也出現在《找獅子》、《滴》、《象來了》、《貞操》、《街景》、《關鍵時刻》等作品中,但她們並不是懷舊主體。《象來了》通過對都市的批評而表達作者的懷舊,但在小說中,作為母親的“她”,並沒有流露出絲毫的懷舊或者鄉愁的衝動,相反,她為生計所迫,把本來應該輕鬆愜意的家居空間變成了忙碌的辦公場所,她在家辦公的同時還負責照顧年幼的孩子,因此是不折不扣的雙重負擔。對女性主義來說,家庭是一個壓抑女性的個性、埋沒女性的創造力的空間,為了自我發現和個性獨立,家園必須是女性由此逃離的一個出發點。《滴》關注家庭婦女受到的多重壓迫:來自丈夫的性掠奪、無休無止的家務勞動、來自男性鄰人的語言暴力。《貞操》在筆誤當中刻畫了大齡女性的性壓抑心理。
在現代性和全球化境遇中,他們為生計而辛苦輾轉,由於生存壓力而艱於呼吸視聽,開始緬懷消逝了的童年時代、夢中的遙遠家園、鄉土社會的禮儀習俗,以及一種烏托邦式的生活方式。饒有趣味的是,兩部小說集中的懷舊主體大多數是“男性”,作者經常是從男性的視野、立場和經驗去敘述懷舊的衝動,例如《年糕的味道》中的“大伯”,《舅舅說話的那一天》中的“舅舅”,《憋》中的“他”,《未完》中的“爺爺”;而在《蟋蟀》、《海/孩》、《第一次回家》、《關於爺爺和爸爸童年時代的風》等篇章中,懷舊主體轉換成了都市男性。當男主人公的心神暫時離開了苦悶壓抑的當下,沉湎於懷舊遐想中的時候,女性的聲音和感覺往往處於缺席和喑啞的狀態。當然,女性主人公也出現在《找獅子》、《滴》、《象來了》、《貞操》、《街景》、《關鍵時刻》等作品中,但她們並不是懷舊主體。《象來了》通過對都市的批評而表達作者的懷舊,但在小說中,作為母親的“她”,並沒有流露出絲毫的懷舊或者鄉愁的衝動,相反,她為生計所迫,把本來應該輕鬆愜意的家居空間變成了忙碌的辦公場所,她在家辦公的同時還負責照顧年幼的孩子,因此是不折不扣的雙重負擔。對女性主義來說,家庭是一個壓抑女性的個性、埋沒女性的創造力的空間,為了自我發現和個性獨立,家園必須是女性由此逃離的一個出發點。《滴》關注家庭婦女受到的多重壓迫:來自丈夫的性掠奪、無休無止的家務勞動、來自男性鄰人的語言暴力。《貞操》在筆誤當中刻畫了大齡女性的性壓抑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