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楞嚴三昧五名》是佛學術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首楞嚴三昧五名
- 類型:佛學術語
《首楞嚴三昧五名》是佛學術語。
首楞嚴三昧五名 《首楞嚴三昧五名》是佛學術語。佛學術語,名數,涅槃經二十七曰:“首楞嚴三昧者,有五種名:一者首楞嚴三昧。二者般若波羅蜜。三者金剛三昧。四者師子吼三昧。五者佛性。隨其所作,處處得名。”
首楞嚴三昧經(梵文:Śūraṃgama-sūtra,Wurajgama-samadhi-sutra,Arya-wurajgama-samadhirnamaMahayana-sutram),全名《佛說首楞嚴三昧經》,簡稱《首楞嚴三昧經》,大乘佛教經集部經典(《大正新修大藏經》第15冊No.0642),內容講述首楞嚴三昧。在唐代之前,漢傳佛教相當重視這本經典,但是在宋代之後,這本...
又,首楞嚴三昧,以密教言之,在本經中即是[本尊三昧],以是本尊所入之三昧故。行者若依法修習而入此三昧,即得本尊加持。首楞嚴法門殊勝處 首楞嚴三昧法門殊勝無比,因為首楞嚴三昧即是【佛定】,唯有十地以上菩薩才能真正成就;十地以下菩薩即使修習,也只能得其少分。茲舉諸經論,以資證明。1.《佛學辭典》...
《首楞嚴三昧:降伏諸魔的大悲勇健三昧》是2009年華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洪啟嵩。內容簡介 首楞嚴三昧是佛教諸種大三昧之一,此三昧含攝了一切菩薩的禪定三昧,是只有諸佛及十地的大菩薩才能證入的甚深三昧。證得首楞嚴三昧的菩薩,能自在示現於一切世界,行一切度化眾生的事業,於魔界威力自在,能降伏內魔、...
【散疑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則能於一切法中,疑網悉斷,得一切諸法實相,是名散疑三昧。經 複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摩訶衍.所謂名首楞嚴三昧.寶印三昧.師子遊戲三昧.妙月三昧.月幢相三昧.出諸法三昧.觀頂三昧.畢法性三昧.畢幢相三昧.金剛三昧.入法印三昧.三昧王安立三昧.放光三昧.力進三昧.高出三昧.必入辯才...
至七十二歲,復思楞嚴著述未竣,大願莫償,於是樂慧斌居士勸余曰:‘從容編著,既有善願,必獲成功。’於七十四歲夏告完,計二十四卷,裝成五冊,聊據管窺之見,以論性天;但憑蠡測之才,而探義海,質之深入楞嚴三昧者,未免要施當頭一棒也。佛歷二千九百七十八年仲夏 圓瑛弘悟 序於上海圓明講堂 作者簡介 ...
《楞嚴簡注》是2002年巴蜀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弘學。內容簡介 《楞嚴經》凡十卷,系《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行首楞嚴經》之略稱,又稱《大佛頂首楞嚴經》、《大佛頂經》。唐代中天竺沙門般刺蜜帝譯,收於《大正藏》第十九冊。首楞嚴為佛所得三昧(三摩地)之名,萬行之總稱。本注闡明“根塵同源...
首楞嚴王四字贊法梵語首楞嚴。此雲一切事究竟堅固。是大定之總名。能統攝一切三昧。是王義也。通經所顯。唯此定義。世希有三字。雙贊佛法。希有者。阿難是時。既領七征八遠,四科七大等示。無非顯此三昧體性。以是法唯佛能證知。非九界眾生所能逮。是法唯佛能開示。於一代時教為獨圓。昔所未顯。而今乃...
《首楞嚴三昧經》,全名《佛說首楞嚴三昧經》,簡稱《首楞嚴經》,是大乘佛教般若部經典,該經主要講“首楞嚴三昧”。“首楞嚴”是梵文音譯,意譯作“勇伏”“勇行”“健相”“健行”等。唐代之前漢傳佛教非常重視此經,凡提到《首楞嚴經》都是指《首楞嚴三昧經》;宋代之後,《首楞嚴經》逐漸失去原來的影響力...
此咒是釋迦牟尼佛頂上十方諸佛說的。誠心念此咒,會有佛、菩薩、護法神前來保佑。持誦此楞嚴咒者,火不能燒,水不能淹,所有惡鬼、邪魔及其一切毒蟲、毒物,皆不能侵害。尚能消除淫慾心及諸多業障,以至於獲得出世功德。楞嚴咒心咒是楞嚴咒的功德匯聚,修持楞嚴咒達到楞嚴三昧的境地,隨口隨心而誦此咒,就等於念...
應與無邊俱為上首也。他方月音菩薩。月藏菩薩。妙音菩薩。而為上首。如是等諸大菩薩。皆久修梵行。安隱清淨。住首楞嚴三昧。皆悉具足八萬四千諸波羅蜜。於娑婆世界及十方國。示現作佛。轉妙法輪現般涅槃。於耆闍崛山升仙講堂。皆師子吼。是諸菩薩摩訶薩等。各各自說過去因緣。如是音聲遍滿三千大千世界。...
如是,心若雜染不斷,禪定即不能成就,亦即無法修證首楞嚴三昧,故欲修首楞嚴三昧之大心人,須先從“攝心持戒”、令心不犯開始,成就菩薩心地之戒,而非只是於心口不犯的表象不犯為已足;是故禪宗六祖大師說:“心地無非自性戒”。斷淫心 【“阿難,云何“攝心”我名為戒?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
此經題深奧,古德解釋不一,今依明代大德憨山大師《楞嚴通議》。大師證入首楞嚴三昧,所議均從大光明藏中自然流出,大師自敘云:「一夕於海湛空澄,雪月交光之際,恍然大悟。忽身心世界當下平沉,如空華影落,是夜秉燭述《楞嚴懸鏡》一卷。」後因弟子請益,直筆成書,名為《通議》。近代三大高僧之首,諦閒老...
“奢摩他”+“毗婆舍那”→“三摩提(三摩地)”又,三摩提在此系指首楞嚴三昧。色陰盡:以色陰盡,故不再能覆蓋本心。見諸佛心:“諸佛心”,為諸佛的本妙覺心,或與諸佛平等的本妙覺心,亦即菩提本心。承上,以色陰不再覆蓋,故能得如是見。又,於五陰中,唯色陰是色法,其他四陰皆是心法或心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