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實甫

饒實甫先生祖籍廣東梅縣鬆口,居荔香園,家中有書房,是當地世代書香的望族。鬆口華僑眾多,其中銅琶村華僑饒實甫就是馬來西亞有名望的僑賢。饒實甫屬於華僑中的上層人物,率先接受革命思想;而作為兒子的饒思文在父親身邊也直接受到了影響,提出“國家既新,則人亦不可不有新”的觀點,表現出他對社會萬象更新積極擁護的態度。

基本介紹

  • 本名:饒實甫
  • 出生地:梅縣鬆口銅琶村
人物生平,家世背景,軼事典故,人物故居,

人物生平

饒實甫早年隨本地水客出南洋在馬來西亞的檳城做工,後開小店做生意。他娶妻松南人陳氏,生五子。由於他為人誠信,人緣好,生意逐步發展。饒實甫先後把在家的五個兒子接出來幫做生意(小兒子饒思學不幸18歲早逝),後來兒子們另開分店。饒實甫年幼時在村中的學堂讀過書,他家中有書房(書齋),是當地世代書香的家庭。在清末民初年間,他經常有信件和物品托水客帶回家鄉荔香園,曾數次回家鄉荔香園。
民國年間,饒實甫的父母、妻子、兒子等人在荔香園居住。他們是真正的僑眷,生活費靠南洋的親友們接濟。二十世紀四十年代,荔香園有書房、有留聲機。從這些設施可看出,當時饒實甫的後裔是村中的富裕人家。從潮汕歷史文化中心僑批博物館副館長沈建華收藏的饒實甫與其四個兒子的信件中,可見當年華僑在海外的艱辛。
清末民初年間饒實甫與荔香園的信件(僑批)有部分保存下來。而今這些百年前的信件,成為專家學者們研究華僑文化的殷實資料。嘉應學院客家研究所夏遠鳴老師的文章《家國春秋》引用了饒實甫從僑居地馬來西亞檳城寄回家鄉鬆口銅琶村荔香園的18封信件(僑批)的實錄,每封信以原文寫出,文章有1萬餘字。《國學大師饒宗頤故里的一組清末、民初僑批》作者是潮汕歷史文化中心僑批博物館副館長沈建華 ,全文5000餘字,有9幅信件照片。

家世背景

妻子:陳氏
兒子:饒思明饒簡(饒思文)、饒思良、饒思玖、饒思學
孫子:饒清吉、饒允吉、饒榮吉、饒謙吉
曾孫:饒仕鑫、饒士森、饒士煌
曾孫女:饒仕彩、饒惠貞、饒潤貞
曾外孫:饒培棠
第五世孫女:饒凌雲
饒實甫娶松南人陳氏為妻,生有五子。查閱2001年出版饒熙龍主編的《鬆口銅琶村饒氏族譜》,饒實甫的後裔已傳至第七代,人數有200多人,分布在印尼、泰國美國以及中國香港武漢廣州汕頭等地,人才輩出,學有所成,或是商賈大家。其中,饒士森是科學家錢學森的弟子。當年錢學森從美國回來,在全國招收了157名大學生成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研究飛彈,饒仕森就在其中,他後來成為祖國國防事業的一名科技工作者,為國家做出貢獻。饒實甫的後裔在世界各地的各個行業,他們用實際行動愛國愛鄉,出錢出力願為家鄉建設做出貢獻。

軼事典故

鬆口銅琶宗祠依山傍水,人傑地靈,人文蔚起,在清代曾有父子三進士:十六世復甫公及兩子世軒、世軫;泗坑後裔饒輔庭是辛亥革命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可見這裡是充滿文化氣息和革命傳統的地方。據饒宗頤先生16世祖良濱公所作《昭穆奕世名次小序》中云:“14世祖從鬆口帶來族譜一本”,其“世系八句”中的“仕昌協顯 良興見旭”,饒宗頤先生屬於十九世“旭”字輩。饒宗頤先生祖上是14世從鬆口遷來潮州。饒宗頤先生和饒實甫先生都屬於鬆口銅琶樂隱公系,都是樂隱公的後世子孫。樂隱公系下分為仲華公系和仲榮公系。饒老屬仲華公系邦憲公祠,十二世移潮安,開基仕保公祠;饒實甫先生屬於仲榮公祠,居本村荔香園。饒實甫先生為十五世,原名饒肇華,實甫當是表字。

人物故居

荔香園坐落在鬆口古鎮元魁塔的一側,離愛春樓不遠,屬銅琶村饒氏三世祖仲榮公祠堂一側,屋主饒實甫家是當地世代書香之家。清朝末年,饒實甫在馬來西亞經商,他籌資把祖祠的左橫屋修整,並在後圍加建房子以避洪水,加建的房子有廳堂,有書房,還有小花園,面積約3000平方米。花香果香伴隨村中學子琅琅書聲,清靜幽雅,因此命名為“荔香園”,遠近聞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