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心殿陳設書目

養心殿陳設書目

《養心殿陳設書目》,清嘉慶年內府鈔本。折裝,開本48.5cm×25.5cm,版框46.1cm×21cm,四周雙邊,字數不等。
《養心殿陳設書目》實為“養心殿陳設書目排架圖”,圖共有6格,每格6層,每層4列,每列陳書2函,每格可放48函。
養心殿位於紫禁城內廷西南遵義門內,與齋宮遙遙相對。自遵義門南行數十步,過內右門即為乾清門廣場。由於地處內廷又臨近外朝,交通四達,便於皇帝的日常生活。自雍正帝起這裡便成為各朝皇帝日常處理政務和生活起居的重要場所。晚清時,慈禧皇太后也在此“垂簾聽政”。作為宮內的重要建築之一,其內部格局、陳設是依據實用的需要而隨時變化的。
作為皇帝處理政務和生活起居的地方,清雍正帝以後各帝均重視養心殿的藏書建設,且因皇帝的不同,其藏書風格迥異。
養心殿所陳書籍共有72部, 288函。其中經部書籍主要有《欽定十三經註疏》、《大學衍義》、《欽定書經傳說匯繤》、《欽定詩經傳說匯繤》、《欽定春秋傳說匯繤》、《日講易經解義》、《日講書經解義》等23部;史部主要有欽定二十四史、《資治通鑑綱目集說》等26部;子部書籍主要有《淵鑒類函》、《藝文類聚》等8部;集部書籍有《全唐詩》、《文選》、《御選唐宋詩醇》、《御選唐宋文醇》等15部。 作為宮殿陳設用書,依照宮內制度,每年由內臣等揀派司員查核一次;每五年奏請皇上欽派總管內務府大臣查復。此圖記錄了同治二年(1863年)對養心殿所陳書籍的檢查情況。如:排架圖第4格《前漢史》第二函,下有白色浮簽,上云:“同治二年,查過,欠四十七至十九本”;第6格《經義考》第5函,下有白色浮簽,上云:“同治二年查過,欠二百九十九至三百一本”。這些信息說明,始於嘉慶年間的養心殿陳設書籍,到同治年間後,雖然其排架格局及書籍的種類沒有變化,卻有缺失現象。
本排架圖成於嘉慶年間,是嘉慶皇帝對養心殿藏書建設真實的記錄,反映了嘉慶皇帝當朝時的國情及嘉慶皇帝的個人修養和文化旨趣。從排架圖上看,經史為大宗,占養心殿藏書的2/3。
該排架圖為我們研究乾嘉時期養心殿書籍陳設情況提供了資料,對研究宮廷原狀陳列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養心殿的藏書因皇帝的不同而風格不同,經過朝代的變遷,至宣統時期,養心殿的藏書也發生了質的變化,中西文化開始結合。辛亥革命後,溥儀仍居住在紫禁城的北部,溥儀以賞賜為名將養心殿的一部分珍貴的宋、元、明版圖書盜出宮外,養心殿的藏書遭到了一場浩劫。文物南遷時養心殿的藏書大部分也隨古物一起輾轉於祖國的大江南北。解放前夕,一部分藏書遷至台灣,一部分留在南京博物院,剩下藏書中大部分於七十年代撥交給了北京圖書館,少部分留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圖書館保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