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障礙

飲食障礙

飲食障礙包括厭食,貪食,偏食等,以神經性厭食較多見,飲食障礙包括厭食,貪食,偏食等,以神經性厭食較多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飲食障礙
  • 外文名:eating disorder
  • 科室:消化內科
定義,因素,轉化,影響,兒童飲食障礙的判斷,臨床,

定義

神經性厭食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長期不願進食、資源節和明顯體重減輕為特徵的一種常見的心身疾病。

因素

引起神經性厭食的因素很多,有社會文化因素,如以苗條為美的社會文化習俗,以10~20歲女性多見。也有憂鬱社會環境改變造成的,多發生於兒童,如兒童入托進幼稚園等。還有精神動力因素及生理因素的干擾。也有人熱內丘腦下部機能障礙引起的神經內分泌中樞功能失調時神經性厭食的基礎。

轉化

Cantwell等提出慢性異常攝食行為是變異了情感障礙。一般神經厭食者都表現出於年齡相比較為幼稚和不成熟的性格,常表現為膽怯,保守,疑病,焦慮等,早期可能有癔病傾向 。伴有貪食誘吐的神經性厭食者人格障礙突出,MMPI的抑鬱,癔症,精神病質,偏執及精神分裂症較高,大多較為外向,情緒不穩定,多有攻擊性,衝動性。

影響

神經性厭食對軀體有很大影響,最初表現為食慾減退,逐漸對任何食物都不敢興趣,勸其進食可引起噁心或以各種藉口加以拒絕,甚至將食物暗中拋棄。
由於進食少導致體重減輕、逐漸消瘦、出現頭暈、乏力、手足發涼甚至紫紺、體溫低、心率慢、血壓低、貧血、維生素缺乏、頑固性便秘、女性閉經、男性性功能減退,少數表現為惡病質可合併感染,衰竭甚至死亡。
在治療上除使用抗抑鬱、焦慮等藥物輔助外,以心理治療為主;採用認知行為矯正技術。
feeding disorders
食慾和飲食行為的增加或減少,是常見的臨床症狀。見於處於某種心理狀態的健康人,也見於患軀體疾病或有精神障礙的人。飲食障礙有多種不同的表現。須作仔細的鑑別診斷並根據情況作出處理。

兒童飲食障礙的判斷

1、看年齡。若是1歲以下的嬰兒,特別是新生兒發現有明顯食慾低下者,多為疾病所致,應該引起重視,可能是由敗血症、結核病、佝僂病和各種營養缺乏症等。年紀稍大的小兒要特別留意其飲食的習慣和平時的生活情況,家庭環境等等;因為家庭環境較好的家庭,小兒容易養成不好的進食習慣,喜歡吃零食等,都有可能引起厭食症。
2、看食欲不振的程度。如果是輕度的食欲不振可能是因為零食過多或者天氣、心情不好等原因等所致;若情況比較嚴重,可能是厭食症或者其他潛在疾病。
3、有無症狀出現。若小兒有輕度食欲不振,但是依然活潑、愉快,多屬正常情況。若伴有疲倦、精神萎靡、低熱者,多繫結核或其他感染。伴有腹疼和便血者應注意胃、十二指腸潰瘍,寄生蟲等。伴反應遲鈍,皮膚粗糙,少汗和發育不良者,應注意甲狀腺功能低下。伴多汗、肋骨串珠、方額、顱骨軟化等骨骼改變系佝僂病。
4、微量元素的檢查。通過微量元素的檢查,可以幫助找到是因為哪種微量元素缺乏引起的厭食症,也有助於判斷。

臨床

食慾是進食的要求。臨床上可見到食欲不振和食慾亢進。食欲不振(厭食)見於情緒劇烈變化的正常人、各種軀體疾病(發熱性疾病,胃腸道疾病或其他內臟系統、新陳代謝疾病,某些藥物反應等)和某些精神障礙(如抑鬱症)。遇食欲不振時應仔細分析病史、症狀、體徵以及有關檢查,以得確診。對食欲不振的病人,應治療原發病或設法消除誘發因素。有時可用健胃藥(如具有苦味或香味的植物性生藥如龍膽酊、姜酊)或同化類固醇製劑(如苯丙酸諾龍)以刺激食慾。食慾亢進見於代謝加速的疾病(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病人常覺飢餓並逐漸消瘦)和某些精神病(如躁狂症、麻痹痴呆等)。常伴有進食增加。對食慾亢進,應治療原發疾病,某些情況下可用食慾抑制藥(如苯丙胺、右旋苯丙胺等),效果評定不一。
飲食行為的障礙有主動進食行為的增加或減少、吞咽困難、噁心嘔吐、進食對象的異常等。
要求飲食並伴食慾亢進,見於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亦見於躁狂症和麻痹痴呆(這時稱為貪食)。神經性貪食症是一種發作性的、無法自己控制的大量進食。平時食量正常者突然一次大量飲食,稱為暴食,見於精神分裂症。周期性地不可遏止地狂飲,稱為間發性酒狂,見於慢性酒精中毒。拒食見於嚴重的食欲不振,更多見於精神障礙,如抑鬱症、意識有障礙者、受幻覺(如幻聽命令病人不要進食)、妄想(如被害妄想,相信飲食中有毒)支配的精神病(精神分裂症等)。神經性厭食的患者其實有食慾,但卻拒絕進食。以不屬食物的東西為食,稱為異食癖,見於某些寄生蟲病、精神分裂症等。
漾奶表現為餵奶後有少量奶液反流到口中,見於半歲以內的嬰兒,多因賁門鬆弛,餵奶方法不當,將氣體吸入胃中所致。改進餵奶方法即可糾正(抱起嬰兒,使呈半坐位哺餵、餵後輕輕拍背,使吞入的空氣溢出)。反芻是進食後經過一段短時間,下頜和咽部肌肉運動加強,使胃內容物一口一口返回口中再經咀嚼吞咽的現象,多見於嬰幼兒,一般出生半年後發病,患兒似從中得到樂趣,少見。常伴精神狀態異常、重度營養不良或體格發育落後,經精心護理可愈。
吞咽困難包括胸骨後不同部位的梗塞感,食物難以通過食管,食物誤入氣管引起嗆咳等。見於口腔、咽喉炎症,食管腫瘤、狹窄,憩室潰瘍、異物、先天畸形,縱隔腫瘤等壓迫食管,食管賁門失弛緩症,延髓麻痹,癔病(癔病球)等。仔細檢查分析後不難鑑別。
噁心是想吐的感覺,常為嘔吐的前驅感覺,但亦可單獨發生。嘔吐指胃內容物從口腔返出,常隨噁心發生,但顱內壓增高時表現噴射性嘔吐,嘔吐前無噁心,這見於腦占位性病變(腫瘤、寄生蟲、血腫),腦積水,腦血管意外,腦炎,腦膜炎等。噁心嘔吐發生機理相同,可分為中樞性及反射性兩類。中樞性者見於精神因素影響(情緒波動、精神過度緊張、令人厭惡的景象或氣味)顱內壓增高(如前述),代謝紊亂(如糖尿病酸中毒、尿毒症、早期妊娠、甲狀腺危象、艾迪生氏病危象等),藥物(去水嗎啡、大劑量吐根鹼或銻劑等)影響,全身性感染等。反射性者系各種因素作用於身體器官引起,如胃腸道受藥物(水楊酸、磺胺、吐根鹼、銻劑等)、化學物質(強酸、強鹼、升汞、煤酚等)、細菌(沙門氏菌、葡萄球菌等)毒素刺激,腹腔內臟炎症,心臟病變(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周圍感覺器官病變(暈動病、梅尼埃爾氏綜合徵、劇咳等刺激咽部、外傷引起劇痛)等。對噁心嘔吐,除處理原發疾病外,必要時可用鎮靜藥、鎮痛藥、安眠藥、顛茄類、麻醉藥和緩和對胃部刺激的藥物(如氯丙嗪、苯海拉明、普魯卡因)控制症狀。維生素B6用於妊娠嘔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